廉价中国的终结
2012-05-16 来源:民商
中国工资飙升对全球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如果您从香港乘坐渡轮到深圳,一幅巨大的广告牌将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是几个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地区之一,而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 中国电视、智能手机、钢管以及其他物品的产量在2010 年已经超过了美国。
目前, 中国占有全球制造业1/5的市场份额,这里的工厂曾经生产出如此众多廉价的商品,遏制住了中国贸易伙伴国家的通货膨胀。但是廉价中国制造的时代似乎即将结束。历史上中国沿海省份中曾聚集了大量工厂,然而正是在这里首先出现了生产成本激增的趋势。成本激增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土地价格上涨,环境条例的规范,和税收政策。但是,最大的因素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3 月5 日,渣打投资银行公布了一份调查,是关于200 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香港制造公司的。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这些公司的工资已经上涨了10%。富士康是一家台湾合约制造商,在深圳为苹果公司制造ipad,上个月也将工资上调了16%-25%。
“ 劳动力不像过去那样便宜了”, 美国Kolcraft 公司的DaleWeathington 感叹到, 该公司使用合约制造商在中国南方生产婴儿车。Dale Weathington 抱怨说,在过去四年中劳动力成本每年激增20%。实际上,中国沿海省市正在逐渐失去将工人从老家吸引过来的能力, 这些农民工经常在中国新年时返回家乡。在过去几年中,Weathington 先生公司95% 的员工在节后都会返回公司,而今年只有85% 的工人回到公司。
Kolcraft 公司的经验是许多外资企业遇到问题的缩影。最近当美国驻上海商会征询其成员,在经营中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其中91% 的成员提到“上涨的成本”,而贪污和版权侵害问题却被远远抛在后面。广东省蓝领工人的劳动力成本(包括福利)以美元计算时, 从2002 到2009 年其每年增长12%,上海的劳动力成本增加14%。据罗兰•贝格(RolandBerger)咨询公司估计,这个相应数值在菲律宾仅为8%,在墨西哥仅为1%。
欧盟驻华商会的资深实业家约尔格• 伍德克预测, 在2020年之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会翻两倍,甚至三倍。而阿历克斯伙伴(AlixPartners)咨询公司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推断:如果中国的货币和货运费每年增长5%,工资每年增长30%,在2015 年之前,在中国制造然后运往美国将会和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支出是一样的。实际上,虽然这种成本趋同的现象也许会放缓,但是其趋势却十分明确。
如果廉价中国制造逐渐走向终结,那么谁将取代中国?制造工厂会迁往拥有更加廉价劳动力的贫穷国家吗?虽然多数观点这样认为,但却是极其错误的。
中国的优势何在?
来自电视连接器制造公司PPC的布赖恩•诺尔表示,他们公司曾经认真地考虑过将业务逐步迁到越南。虽然那里的劳动力更加的便宜,但是越南缺乏可靠的加工服务供应商,例如镀镍、热处理和特种锻压加工等。最终,PPC 公司决定继续留在中国,与之前相反, 对上海周边工厂的更多流程采用自动化操作方式,用机器取代了部分的人工操作(而非全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副主席约翰•赖斯表示,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通常比中国的低30%, 但是成本减少的优势却被其他负面因素所抵消,特别像缺少可靠供应链这样的问题。通用公司的确在越南建立了一个新厂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但是赖斯先生强调越南的人才是最吸引他们的,而不是廉价劳动力。赖斯先生说,幸好附近建有一个大型国有造船厂,他的工厂才能雇佣到世界一流的电焊工,除了在消费品领域,能力永远比成本更加重要。
香港商人Sunil Gidumal 为英国的哈罗斯百货、玛莎百货和其他零售商制造饼干铁盒,其员工工资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在过去四年中,他在广东工厂的员工工资增长了一倍。Sunil 表示虽然在斯里兰卡劳动成本可以下降35%-40%,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他仍旧经营着中国工厂以供应美洲和中国国内的市场,而只有发往欧洲的铁盒才在斯里兰卡制造,因为从那里发往欧洲的运费要比从中国启运的费用低得多。
香港新智库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 的LouisKuijs 发现,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如T 恤和廉价运动鞋制造业,已经离开了中国。
而某些公司则采用了中国+1 的模式,一面继续保留中国的工厂,另一面在其他国家先开办一家分厂试探当地的商业环境并提供后备保障。
尽管成本在不断上升,但是中国沿海地区仍然具有持久的优势。
首先,这里靠近繁荣发展的中国国内市场,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并且其他国家没有如此庞大、对商品有强烈购买欲的消费者。
第二,中国人的工资的确在快速增长,但是中国的生产力也会随之提高。虽然对精确的数字还存有异议,但是生产力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却毋庸置疑。中国人的工资增长,正是因为他们生产了更多的产品。
第三,中国幅员辽阔, 劳动力储备巨大并且较为灵活,能够适应季节性产业的需求,比如圣诞彩灯和玩具。阿历克斯伙伴(Alixpartners)公司的伊沃•诺曼说。据《纽约时报》报道,为应对突发的生产需求,中国制造iPhone 的工厂能够在午夜从宿舍唤醒8000 名工人,让他们回到生产线上工作,而不是等到第二天, 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
第四, 中国的供应链条既复杂又灵活。长江商学院的郑裕盛教授认为,正确衡量生产竞争力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比较劳动力成本, 而是比较整个供应链。即使制造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可是其他部件的质量不安全和不适用,也可能导致在其他地区的生产变得很不划算。
来自制造业咨询公司——太平洋(601099,股吧)资源国际的怀特•诺思通认为,中国电子制造业的供应链如此完善,至少在10 - 20 年间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的主宰地位都是无法撼动的。
同样的优势也能够应用在低科技含量产业。鞋类出口商Topline 公司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数十个合同工厂,该公司的保罗•斯托克表示中国是独一无二,很难替代的。
最近大家纷纷预测中国内地的工厂将会取代沿海地区的工厂。而国外直接投资的官方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说法:一些内陆省份,比如重庆,现在吸引国外投资的数量几乎与上海持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来自落后地区的农民今年更少回到沿海地区工厂的原因,因为在他们家乡周边就有大量的工作机会了。
然而,制造商不是单单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才转战内陆地区的。首先,劳动力并没有便宜很多。中国大型通讯企业华为(Huawei)的财报中显示,具有硕士学位的工程师,其在内陆工厂的工资水平比在深圳的工资仅低不到10%。Kolcraft 公司曾考虑转战湖北省,但结果发现当地的总成本仅比沿海地区的成本低5%-10%。
Topline 公司也曾研究过迁往内地发展的可行性,但却发现那里出现的大量额外成本。内陆地区的出口基础设施仍然是质量差效率低的(内河航运需要增加一个星期),物流业的发展尚未成熟,并且Topline的整体供应链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Topline 公司决定继续留在沿海地区发展。
内陆收益?
转战内地会给企业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本。比如富裕地区深圳最新出台的劳动法,使关闭工厂的费用变得更高。从中国内陆地区到沿海城市的货运费用,甚至比从上海到纽约的运费更加高昂。如果企业真的从经济繁荣的沿海城市迁往偏僻的内地,企业的管理者及高技术员工通常会要求大幅度上调他们的工资。尽管重庆人口数量超过三千万,但那里毕竟不是上海。
在中国内地投资的公司主要是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现在许多内陆城市经济繁荣发展,逐渐成为十分诱人的市场。但是如果企业以制造iPad 和智能手机出口为主,中国沿海各省仍然会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假以时日,中国其他内陆地区终将建成更好的道路、港口和完善的供应链。最终,内陆省份将有能力挑战中国沿海地区在基础制造方面的主导地位。所以如果中国想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蓬勃发展,他的制造商一定要提高价值链。中国需要自己进行更多的产品设计,而不是依赖于在别国设计的精致商品。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德国制造业的经验,制造有较高边际利润的商品,并提供配套服务。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效仿这样的经营理念了。华为公司的深圳园区就是很好的例证。华为公司的创始人曾经是一名军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得到了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帮助,然而, 现在的华为更加类似于一个西方高科技公司,而非一个有国家支持的大型公司。华为的经理人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他们的领导层已经多年跟IBM 和其他美国的咨询公司的常驻顾问学习。如今的华为公司已经成为极其专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2008 年期间,华为比其他同类公司申报了更多的国际专利。就在今年早些时候,华为刚刚发布了全球最薄最快速的智能手机。现在,华为正在进行一场保护专利的艰苦战斗,这至少证明了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华为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跨国企业,还包括多地区经营的中兴(ZTE),该企业一直想要从低成本电信器材的生产商转型为更受欢迎产品的创造者。
虽然在中国如华为一样的优秀企业还不够多,但是中国有能力吸引更多杰出的年轻人创造更多“华为”一样的企业。每年都有一股“海龟”热潮(在国外留学工作后返回家乡的中国人),其中不乏来自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世界顶尖级工程师,也有许多人亲身了解过硅谷的运营过程。事实证明,从硅谷回来的海归们创建了中国许多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度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的改革步伐如此迅速,其他国家很难追赶。那些关于低工资血汗工厂的陈词滥调就如中山装一样的过时。而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比较令人关注:创新,还是倒退。
进入手机便携查看更多内容>>
如果您从香港乘坐渡轮到深圳,一幅巨大的广告牌将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是几个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地区之一,而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 中国电视、智能手机、钢管以及其他物品的产量在2010 年已经超过了美国。
目前, 中国占有全球制造业1/5的市场份额,这里的工厂曾经生产出如此众多廉价的商品,遏制住了中国贸易伙伴国家的通货膨胀。但是廉价中国制造的时代似乎即将结束。历史上中国沿海省份中曾聚集了大量工厂,然而正是在这里首先出现了生产成本激增的趋势。成本激增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土地价格上涨,环境条例的规范,和税收政策。但是,最大的因素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3 月5 日,渣打投资银行公布了一份调查,是关于200 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香港制造公司的。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这些公司的工资已经上涨了10%。富士康是一家台湾合约制造商,在深圳为苹果公司制造ipad,上个月也将工资上调了16%-25%。
“ 劳动力不像过去那样便宜了”, 美国Kolcraft 公司的DaleWeathington 感叹到, 该公司使用合约制造商在中国南方生产婴儿车。Dale Weathington 抱怨说,在过去四年中劳动力成本每年激增20%。实际上,中国沿海省市正在逐渐失去将工人从老家吸引过来的能力, 这些农民工经常在中国新年时返回家乡。在过去几年中,Weathington 先生公司95% 的员工在节后都会返回公司,而今年只有85% 的工人回到公司。
Kolcraft 公司的经验是许多外资企业遇到问题的缩影。最近当美国驻上海商会征询其成员,在经营中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其中91% 的成员提到“上涨的成本”,而贪污和版权侵害问题却被远远抛在后面。广东省蓝领工人的劳动力成本(包括福利)以美元计算时, 从2002 到2009 年其每年增长12%,上海的劳动力成本增加14%。据罗兰•贝格(RolandBerger)咨询公司估计,这个相应数值在菲律宾仅为8%,在墨西哥仅为1%。
欧盟驻华商会的资深实业家约尔格• 伍德克预测, 在2020年之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会翻两倍,甚至三倍。而阿历克斯伙伴(AlixPartners)咨询公司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推断:如果中国的货币和货运费每年增长5%,工资每年增长30%,在2015 年之前,在中国制造然后运往美国将会和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支出是一样的。实际上,虽然这种成本趋同的现象也许会放缓,但是其趋势却十分明确。
如果廉价中国制造逐渐走向终结,那么谁将取代中国?制造工厂会迁往拥有更加廉价劳动力的贫穷国家吗?虽然多数观点这样认为,但却是极其错误的。
中国的优势何在?
来自电视连接器制造公司PPC的布赖恩•诺尔表示,他们公司曾经认真地考虑过将业务逐步迁到越南。虽然那里的劳动力更加的便宜,但是越南缺乏可靠的加工服务供应商,例如镀镍、热处理和特种锻压加工等。最终,PPC 公司决定继续留在中国,与之前相反, 对上海周边工厂的更多流程采用自动化操作方式,用机器取代了部分的人工操作(而非全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副主席约翰•赖斯表示,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通常比中国的低30%, 但是成本减少的优势却被其他负面因素所抵消,特别像缺少可靠供应链这样的问题。通用公司的确在越南建立了一个新厂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但是赖斯先生强调越南的人才是最吸引他们的,而不是廉价劳动力。赖斯先生说,幸好附近建有一个大型国有造船厂,他的工厂才能雇佣到世界一流的电焊工,除了在消费品领域,能力永远比成本更加重要。
香港商人Sunil Gidumal 为英国的哈罗斯百货、玛莎百货和其他零售商制造饼干铁盒,其员工工资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在过去四年中,他在广东工厂的员工工资增长了一倍。Sunil 表示虽然在斯里兰卡劳动成本可以下降35%-40%,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他仍旧经营着中国工厂以供应美洲和中国国内的市场,而只有发往欧洲的铁盒才在斯里兰卡制造,因为从那里发往欧洲的运费要比从中国启运的费用低得多。
香港新智库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 的LouisKuijs 发现,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如T 恤和廉价运动鞋制造业,已经离开了中国。
而某些公司则采用了中国+1 的模式,一面继续保留中国的工厂,另一面在其他国家先开办一家分厂试探当地的商业环境并提供后备保障。
尽管成本在不断上升,但是中国沿海地区仍然具有持久的优势。
首先,这里靠近繁荣发展的中国国内市场,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并且其他国家没有如此庞大、对商品有强烈购买欲的消费者。
第二,中国人的工资的确在快速增长,但是中国的生产力也会随之提高。虽然对精确的数字还存有异议,但是生产力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却毋庸置疑。中国人的工资增长,正是因为他们生产了更多的产品。
第三,中国幅员辽阔, 劳动力储备巨大并且较为灵活,能够适应季节性产业的需求,比如圣诞彩灯和玩具。阿历克斯伙伴(Alixpartners)公司的伊沃•诺曼说。据《纽约时报》报道,为应对突发的生产需求,中国制造iPhone 的工厂能够在午夜从宿舍唤醒8000 名工人,让他们回到生产线上工作,而不是等到第二天, 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
第四, 中国的供应链条既复杂又灵活。长江商学院的郑裕盛教授认为,正确衡量生产竞争力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比较劳动力成本, 而是比较整个供应链。即使制造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可是其他部件的质量不安全和不适用,也可能导致在其他地区的生产变得很不划算。
来自制造业咨询公司——太平洋(601099,股吧)资源国际的怀特•诺思通认为,中国电子制造业的供应链如此完善,至少在10 - 20 年间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的主宰地位都是无法撼动的。
同样的优势也能够应用在低科技含量产业。鞋类出口商Topline 公司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数十个合同工厂,该公司的保罗•斯托克表示中国是独一无二,很难替代的。
最近大家纷纷预测中国内地的工厂将会取代沿海地区的工厂。而国外直接投资的官方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说法:一些内陆省份,比如重庆,现在吸引国外投资的数量几乎与上海持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来自落后地区的农民今年更少回到沿海地区工厂的原因,因为在他们家乡周边就有大量的工作机会了。
然而,制造商不是单单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才转战内陆地区的。首先,劳动力并没有便宜很多。中国大型通讯企业华为(Huawei)的财报中显示,具有硕士学位的工程师,其在内陆工厂的工资水平比在深圳的工资仅低不到10%。Kolcraft 公司曾考虑转战湖北省,但结果发现当地的总成本仅比沿海地区的成本低5%-10%。
Topline 公司也曾研究过迁往内地发展的可行性,但却发现那里出现的大量额外成本。内陆地区的出口基础设施仍然是质量差效率低的(内河航运需要增加一个星期),物流业的发展尚未成熟,并且Topline的整体供应链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Topline 公司决定继续留在沿海地区发展。
内陆收益?
转战内地会给企业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本。比如富裕地区深圳最新出台的劳动法,使关闭工厂的费用变得更高。从中国内陆地区到沿海城市的货运费用,甚至比从上海到纽约的运费更加高昂。如果企业真的从经济繁荣的沿海城市迁往偏僻的内地,企业的管理者及高技术员工通常会要求大幅度上调他们的工资。尽管重庆人口数量超过三千万,但那里毕竟不是上海。
在中国内地投资的公司主要是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现在许多内陆城市经济繁荣发展,逐渐成为十分诱人的市场。但是如果企业以制造iPad 和智能手机出口为主,中国沿海各省仍然会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假以时日,中国其他内陆地区终将建成更好的道路、港口和完善的供应链。最终,内陆省份将有能力挑战中国沿海地区在基础制造方面的主导地位。所以如果中国想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蓬勃发展,他的制造商一定要提高价值链。中国需要自己进行更多的产品设计,而不是依赖于在别国设计的精致商品。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德国制造业的经验,制造有较高边际利润的商品,并提供配套服务。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效仿这样的经营理念了。华为公司的深圳园区就是很好的例证。华为公司的创始人曾经是一名军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得到了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帮助,然而, 现在的华为更加类似于一个西方高科技公司,而非一个有国家支持的大型公司。华为的经理人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他们的领导层已经多年跟IBM 和其他美国的咨询公司的常驻顾问学习。如今的华为公司已经成为极其专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2008 年期间,华为比其他同类公司申报了更多的国际专利。就在今年早些时候,华为刚刚发布了全球最薄最快速的智能手机。现在,华为正在进行一场保护专利的艰苦战斗,这至少证明了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华为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跨国企业,还包括多地区经营的中兴(ZTE),该企业一直想要从低成本电信器材的生产商转型为更受欢迎产品的创造者。
虽然在中国如华为一样的优秀企业还不够多,但是中国有能力吸引更多杰出的年轻人创造更多“华为”一样的企业。每年都有一股“海龟”热潮(在国外留学工作后返回家乡的中国人),其中不乏来自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世界顶尖级工程师,也有许多人亲身了解过硅谷的运营过程。事实证明,从硅谷回来的海归们创建了中国许多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度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的改革步伐如此迅速,其他国家很难追赶。那些关于低工资血汗工厂的陈词滥调就如中山装一样的过时。而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比较令人关注:创新,还是倒退。
相关文章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用这个可爱的 DIY 创意提升国庆后的工作效率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汇顶科技助力小米15全系标配超声波指纹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热门新闻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最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