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携
返回首页

华为强压小米 下一步要扳倒三星

2016-02-12 来源:财讯

    任正非领军的华为智慧手机销量去年冲破1亿支,小米则未达8000万支目标,让雷军相当不开心,华为已被看好有机会取代龙头三星,它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全球智慧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期,三星、苹果两大厂都出现成长趋缓现象,连续多年倍数成长的小米,如今也开始度小月;不过,去年销售突破1亿支手机的华为,不但已站稳全球第3名位置,未来几年,更有挑战三星龙头地位的架式。

华为Y6 韩国开红盘

元月初,华为代号Y6手机在韩国开卖,一星期就达2万支销售量,创下中国手机在韩国的开卖纪录。根据韩媒报导,华为手机价格仅127美元且功能齐全,因此受到向来被三星主导的韩国市场民众的欢迎;此外,由华为领军的中国手机品牌,过去只占韩国市场1至2%,但今年预估可拿下5%,对爱用国货的韩国人来说,这是少见的破冰成绩。

至于占全球3成比重的中国市场,华为表现更为突出。根据赛诺的资料,2015年中国智慧手机市场,华为市占率达13.6%、夺下第1名;苹果紧追其后、拥11%市占;小米则排名第3、市占10%,至于一三年第二季市占率还有18.2%的三星,如今却大跌至7.7%,被挤至第4名的位置。

华为势如破竹,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第一,去年智慧手机总销量达1.08亿支,也成为第三家在智慧手机销售史上突破1亿支的品牌,去年三星销售超过3亿支,苹果则出货2亿多支。华为也不像其他中国品牌都以大陆市场为主,在国际上的表现也不遑多让。目前华为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已开发市场,市占率都超越三星与苹果,而且在许多市场甚至都有翻倍的成长。根据华为的预估,去年海外市场收入占3成以上,今年将提高到4成。

在今年初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中,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说,“1亿支其实不算多,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华为正在长跑。”他预言,华为达到第一个1亿支用了6年,“第二个1亿支需要多久?我相信会更快。”

其实,手机向来是高度竞争的行业,每年都会倒下一批品牌,至于龙头大厂则是五到八年就会汰换,如今已有许多人预言,接下来会取代三星龙头位置的,很可能就是华为。事实上,早在一四年5月,当时负责华为消费者BG(业务集团)的执行长余承东,就已发下这个豪语,“华为有能力超越智慧手机行业龙头三星。”

华为后势看好,不仅受中国大国崛起与市场加持,更因为它有独特的竞争力及企业文化。

少数跨界成功的电信厂

首先,华为是目前全球电信设备第一大厂,如今跨进手机市场,这两个产业特性完全不同,前者是企业用户,后者则是消费市场,但华为却是全世界少数得以越界成功的企业,成效远超过以前的易利信、西门子等大厂。

 在这种跨越的过程中,华为曾做过许多努力。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批评志得意满的高阶主管说,“一支手机只赚30几块,不叫高科技,”这位一手创办华为、但至今坚持不上市的中国最神祕企业家认为,“要有大利润,一定要超越对手很多,尤其是在科技的纵深上。”

因此,华为每年在研发投入上一直不低于营收的10%,例如一四年营收465亿美元,研发投入则为56亿美元。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则是呈现有趣的哑铃型,也就是研发与市场两端的人力各占4成,剩下的2成则是行政与生产的人员,这样的人力结构,让华为可以持续进行长期研发工作,但又兼顾市场变化做快速回应。

至于在手机研发重点上,除了提升底层电信协议处理及半导体晶片实力外,也联合全球许多机构针对多媒体、拍照等功能进行研究。截至去年底,华为专利申请量总计7.6万余件,其中与手机终端相关的专利多达1.8万件,为华为在自主终端技术发展上打下基础。

此外,华为特别重视智慧手机的设计,在韩国、日本、美国、法国、英国都建立了设计中心,例如在背面指纹触控等,华为智能手机的设计,已开始引领手机行业设计方向。

若比较华为与三星两大集团的差异,目前华为当然很难与三星相提并论,三星在半导体、面板等零组件,以及手机、平板及电视等都是世界一级大厂,华为都远远不及,目前顶多在半导体手机晶片上进行投资。不过,华为在电信设备则有明显优势,紧紧掌握了中国及第三世界等市场,未来在5G的影响力上会更加扩大。

至于从经营管理及人才接班等方面来看,华为的制度与文化都很突出,绝不逊于三星。任正非很早就认为要打破家族式继承,在华为内部推行轮值执行长制度,让没有血缘关系的优秀人才担任轮值执行长,加上公司没有上市,但公司股权全部开放给员工持有,许多作法都首开中国民营企业的先河,这种制度与文化,让华为吸引众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并激发员工更大的创新潜力。

相对于华为的如日中天,一向是媒体宠儿的小米创办人雷军,近来就显得落寞许多。元月15日,小米召开名为“2016小米闹天宫”的年会,会中宣布一五年小米手机全年出货量超过7000万支,但没有达到原先预估的8000万至1亿支目标。

雷军坦言,一五年小米被“8000万支”的目标所累,过得一点都不开心。所以一六年将保持初心,坚持做最酷的产品,享受创业过程,开开心心做事情。因此,接下来小米主要方向就是“大胆探索”,和“享受科技的乐趣”,今年小米将筹建小米探索实验室,研究今天最先进的科技和方向,首先将进军VR(虚拟实境技术)和机器人领域等最先进的技术和方向。

雷军认为,科技乐趣的核心在于想像力和好奇心。小米需要在聚焦现有业务、继续开拓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脉膊,做下一个时代最酷的产品。

小米过去5年来快速成长,关键在于掌握了粉丝经济及网路行销的特色,因此在中国智慧手机快速成长的几年之中,抓到商机且瞬间崛起,但是,如果手机市场成长趋缓,小米无法维持过去每年倍数成长的动能,加上许多新事业布局都还难成气候,那么去年小米募资时所做的450亿美元估值,看来恐怕太高了。


消长之间 科技势力重组

小米与华为的一下一上,代表中国新崛起的科技势力,接下来也将出现大变化。如果从创新的分类来看,创立才5年多的小米,可以说是“薄创新”的代表,至于29岁的华为,则是“厚创新”的典型,两者走的路数相当不同。

所谓的厚创新,指的是像半导体、电信、材料、能源、生技等领域,技术开发有一定节奏,需要时间较长,也较不容易被取代的创新形态。至于“薄创新”则大多是像互联网、手机应用或很多服务业的创新,这些行业可贵在于掌握新的商业模式,或是拥有某项独门创意,灵感来之不易,但研发相对简单。

薄创新与厚创新代表的是两种商业模式。厚,代表的是时间长,研究开发费用高,投资设厂的金额往往也很大。至于薄,不见得需要深厚的技术开发,但需要与时间赛跑,用最快速度取得最大市场。薄,也不代表商业价值低;过去几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来袭,薄创新的企业如脸书、优步(Uber)等,都取得资本市场最大的回报与认同。

如今,华为成功地从电信跨足到手机,横跨厚创新与薄创新,相对来说是很难得的成绩,未来若能更善用并融合这两种创新能力,前途不可限量。至于小米靠着网路行销与创意崛起,但在全球经济开始走向修正甚至衰退时,资本市场恐怕不再给予太高的本益比溢价,未来小米如何往厚创新的方向转型,恐怕就是雷军最大的考验了!
进入手机便携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视频
  • 消费电子应用及设计研讨会

  • STB(机顶盒)和 OTT (流媒体播放器)应用技术详解

  • TI 针对语音识别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解决方案

  • TI 手持吸尘器系统方案与设计

  • 人脸识别市场的最新应用

  • Fairchild USB Type-C 技术及产品演示

精选电路图
  • 光控音效发生器电路

  • 非常简单的150W功放电路图

  • 一个简单的警笛电路图

  • 一个简单的立体声平衡指示器电路

  • 分享一个电网倾角计电路

  • 使用NE555和磁簧开关的橱柜照明电路

    相关电子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