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平板电视DLNA功能
2011-04-19
提起DLNA,多数国内消费者,甚至是一些视听发烧友可能都会感觉比较陌生。DLNA其实是一项出现了很长时间的技术,本身并不神秘,也不复杂。
DLNA是一个协议的名称,其全称是: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直译成中文就是“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的意思。国内常见的名称有“家庭娱乐网络”等。该协议由多家知名3C企业共同起草,目的就是为了“让PC,家用电器和手机等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从形式上看,DLNA更像是一种远程播放技术。因为它甚至允许一台显示设备直接访问并播放网络中其他DLNA设备中的图像、声音或者视频资源。而在传统的方法中,用户必须首先给电视接上PC或者碟机一类的播放设备,才能实现收看内容的应用。
平板电视DLNA功能解析
目前市面上支持DLNA协议的设备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较常见的有:平板电视(主要集中在外资品牌中高端机型以上)、蓝光播放机、PS3游戏机、数码相机等等,而PC、笔记本只需要通过一些常见软件就可以实现对DLNA功能的支持,可以说,DLNA在国内的不流行和硬件关系并不大,主要问题还是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
平板电视DLNA功能解析
那么有读者会问,既然DLNA这么方便,那是不是我以后就可以不用高清播放机,直接用电视收看电脑里下载的各种高清电影了?要回答这个答案,还要看看DLNA协议都支持哪些媒体格式。
最早的DLNA协议只提供了对三种基本多媒体格式的支持,它们是:JPEG/LPCM/MPEG-2。JPEG是业界标准的照片格式之一,也是几乎100%数码相机采用的通用文件格式;LPCM则是非压缩音频格式,PC上用的极少;MPEG-2则是标准的DVD视频压缩编码。这种具有局限性的兼容性导致了最初的DLNA在实用性上并不是特别出色。
不过进过多次版本的升级,如今最新的DLNA协议已经可以支持更多的媒体编码格式,其中包括:PNG、GIF、TIF(图像);AAC、AC-3、ATRAC 3+、MP3、WMA9(音频);MPEG-1、MPEG-4、AVC、WMV9(视频)。
可以看出,DLNA协议目前对图像和音频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兼容性,对视频的兼容性一般,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基础的视频格式上,对H.264、VC-1这些国内高清片常用的视频编码格式并不能支持。对DTS、DTS-HD、Dolby TruHD这类高清多声道音轨也不支持,这就意味着,要想用DLNA功能完全取代高清播放机还不太现实。
替代不了高清机并不意味着DLNA就失去了价值。因为DLNA协议仍然提供了对各类图像、音频文件较为良好的兼容,以及对多数标清和部分高清格式的支持。此外DLNA还拥有允许显示设备跨过播放设备直接播放多媒体文件的能力,这都是非常独特之处。
DLNA规范中对设备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媒体服务器(DMS)和媒体播放器(DMP)。前者主要提供各种媒体资源,最常见的设备就是PC和笔记本电脑。媒体播放器则是资源的使用者,常见的设备有平板电视、蓝光播放机和PS3游戏主机等等。
虽然DLNA在媒体的兼容性上不及高清播放机那么丰富,但却拥有自身特有的优势,这也是其他产品取代不了的。下面这些应用场景可能对你有所启迪:
首先,DLNA允许播放设备不借助任何其他设备,就直接播放网络中共享的多媒体资源。这个功能可以让拥有DLNA功能的平板电视华丽变身为临时数码相框,在家庭聚会的时候给客人观看自己的影集,或者多数标清DV拍摄的节目,而不用费力的去寻找线缆,或者接驳PC。
其次,DLNA可以扩展现有视频播放设备的存储空间。例如国内比较常见的游戏主机PS3就具备DLNA功能。用户完全可以将照片、音频、视频文件全部存储在PC的大容量硬盘上,需要用时再通过DLNA功能实现播放。内置的空间则全部留给游戏使用,相当于无形中扩大了自身的存储空间。
DLNA的侧重点并不是高清播放,而是各种设备间的最大化资源共享
至于让PC成为DMS媒体服务器的步骤非常简单,只需要在Windows Media Play中打开“媒体共享”,再选取希望共享的媒体库即可,网络上关于如何设置的文章很多,本文不再赘述。
- 国产高精度、高速率ADC芯片,正在崛起
- 贸泽开售用于快速开发精密数据采集系统的 Analog Devices ADAQ7767-1 μModule DAQ解决方案
- 采用电容型PGA,纳芯微推出高精密多通道24/16位Δ-Σ型ADC
- 安森美CEO亮相慕尼黑Electronica展,推出Treo平台
- ADALM2000实验:变压器
- 意法半导体推出灵活、节省空间的车载音频 D类放大器,新增针对汽车应用优化的诊断功能
- 高信噪比MEMS麦克风驱动人工智能交互
- 全差分放大器为精密数据采集信号链提供高压低噪声信号
- 安森美推出业界领先的模拟和混合信号平台
- 集Hi-Fi、智能和USB多通道等特征于一体的微控制器——迎接数字音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