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
返回首页

数字医疗革命之德国style

2015-03-19 来源:新华网

    随着技术进步,德国病人前往医院问诊恐怕很快将成为“往事”。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坐在家里,面对一台电视机,完成全部治疗。

    眼下,德国一大批初创企业涌入医疗领域,掀起了一场数字革命。

 

【下一场互联网革命】

    位于柏林、久负盛名的夫朗禾费研究所开发了一套名为MyRehab的应用系统,可以让病人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整套系统包括一部特殊摄像机、一台电视机和一条装有多个感应器的胸带。一个虚拟人物通过系统指导病人进行锻炼,纠正其动作。系统还允许医生和治疗师通过互联网视频连接,与病人实时交流。

    MyRehab是诸多新研发的医疗应用之一,许多人相信,它们将掀起下一场互联网革命:医疗保健数字化。继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交流、移动、购物方式之后,医疗将成为下一个方向。

    互联网一众巨头公司如谷歌等,纷纷瞄准这一领域,开展大规模投资。美国今年预计对涉足医疗保健的初创企业投资43.8亿美元。市场不再局限于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儿,如保健腕带、蓝牙牙刷等。新应用专注于真正的医疗保健,从生孩子到治疗癌症等。

    眼下,德国许多公司正利用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推动数字化医疗的进步。智能手机上已有数以千计的健康保健相关应用。比如,有的用于测量血压,有的分析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有的可以检测孤独症……一款名叫“线索”的应用声称能预测女性下一个排卵期,以便进行生育安排。还有一款应用声称能通过扫描照片发现一种罕见的眼癌征兆。

【改变医患关系】

    在线医疗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将为医生和病人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伦理问题:一旦出事,谁来责任?数字化服务将使治疗变得更加透明,还是让病人陷入数据海洋从而更加困惑?而眼下最迫切的问题恐怕是:在线服务费用由病人支付,还是纳入保险体系,由保险公司全部或部分承担?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将改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传统关系。

    以皮肤检测应用Klara为例,病人用智能手机拍摄两张皮疹或肝斑照片,上传后回答若干问题。两天之内,病人将收到回复,医生会给出一个临时诊断,严重的话,比如怀疑患有皮肤癌,则要求病人在两周之内找专科医生复诊。这款应用售价29欧元,已被下载13.5万次。

    Klara的研发者西蒙·波尔茨说,公司已成功为98%的照片做出诊断。他相信,公司未来很大一部分收入将来自德国境外。目前,来自海外的问诊图片大约占20%。至今,保险公司尚未为Klara用户提供补偿。

    当被问及是否有一天运算法则将取代医生问诊时,波尔茨表示无法预测。但他相信,很快,医生就可以在家里利用平板电脑对病人进行远程诊断了。

    至于伦理问题,根据目前的职业指引规定,医生不能纯粹通过“打印材料或社交媒体”进行诊断,也就是说,虚拟诊断不能替代当面诊断。对此,Klara采用“医疗意见”这样意义模糊的表述来规避可能引起的麻烦。

    弗兰兹-约瑟夫·巴特曼是德国北部城市弗伦斯堡“医生总会”的一名外科医生,他认为现阶段采取措施制止技术公司提供虚拟问诊服务完全没有必要。周围有那么多优秀的医生,相信很少有人会“放弃当面问诊而选择智能手机”。

【新一代患者】

    也许,巴特曼过于乐观了。事实上,新一代患者已经出现。他们在博客中讨论疑难病症,将X光片上传到Instagram社交网站,在“脸谱”上组建医疗讨论群等,这些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且,大量医生在调查中表示,他们曾通过网络查找特定病例资料,从而避免了误诊。

    为了适应新型问诊关系,一些初创企业致力于为医生打造舒适的网络办公室,位于吕贝克的Patientus便是这样一家企业。它开发的应用软件有点类似Skype,但功能要强大得多。创始人尼古拉斯·舒尔威茨原打算当一名医生,但最终就职于一家医疗保险公司。他惊讶地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一个专门的医疗保健视频会议系统,于是于2011年开始研发。

    舒尔威茨说,医务人员每月支付100欧元,即可利用公司平台进行网络问诊,这对于吸收新病人非常有效。“当然,你也可以拿起话筒为病人提供咨询,但能看到彼此显然感觉很不一样。”Patientus平台搭建的虚拟问诊空间相当逼真,甚至有候诊室,病人在咨询之前必须在此等候。平台还为病人提供体检服务,病人可以不必车马劳顿,医生也能随时随地办公。

    柏林一家初创企业正在研发一款新应用,试图打造一个虚拟私人医生,能一天24小时提供服务。如果这一模式受欢迎,那么运算法则将很快替代医生问诊,至少是部分替代。

    另一款名叫“一生”的新应用,灵感直接来自于产房。开发人员从诊室了解到,许多准妈妈在选择生产医院时会问医院是否提供WIFI服务。“这就是新一代患者,她们在生产时都放不下手机,”“一生”创始人戴维·沙夫说。

    “一生”应用软件最初提供的服务有点像“数字怀孕日志”,准妈妈可关注她想了解的内容,如情绪波动、疼痛等级等。平台上有3D超声波室,扫描结果可以和朋友分享。软件最大的卖点是准妈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搜索到怀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以便对潜在危险做好应对。软件还会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警告,比如病人发现下身出血,软件会敦促她赶紧看医生,以防早产。

    沙夫说,“一生”应用软件最终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将覆盖一个人的一生,包括体检、血液化验、手术详情、过敏史等,诊断结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相关资料将存于云端。

    “我们之所以从怀孕服务开始做起,是因为它基本上是正面结果。但为什么一个癌症患者就不能使用这类应用软件呢?”沙夫说。

【数据过载?】

    在医药领域,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并非什么新鲜事。IBM超级计算机“沃森”能在3秒钟内搜索2亿页学术论文,为某个特殊病例寻找所需信息。“由于计算机的超强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只为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其他人则不必忍受侵入性治疗所产生的强烈副作用,”“医生总会”的巴特曼说。

    但是,智能手机持续收集有关数据真的能让病人更加健康吗?弗伦斯堡大学医生乔瓦尼·马约对此表示怀疑。他说,随机获取的数据常常作用有限,“一名优秀的医生只收集少量但正确的数据”。

    诚然,从医学角度来说,那些统计行走步数、测量心跳、监测卡路里燃烧量的健身腕带和智能手表等确实没有多大意义,但今天的智能手机,功能已今非昔比,而且价格合理。它们能监测血糖水平,加一枚小小芯片可以充当脉搏血氧计,加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附件可以测心电图。

    “任何心脏病患者都会非常小心哪怕最微小的心脏不适,但你不希望总是叫救护车,”新创企业Cardiogo创始人、心脏病专家延斯·贝尔曼说。而支付1975欧元年费成为Cardiogo会员后,患者可以得到一款迷你心脏测试仪,小得足以揣进裤兜。这样,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做心脏检测,并即时把结果传给心脏病医生。

    医生接到患者发来的心电图后,可以迅速调阅其医疗记录做出分析判断。如有必要,还可将病人资料提供给现场医务人员。会员每年享有两次免费呼叫服务,之后每次服务收取95欧元。

    萨那公司旗下有几十家连锁医院,遍布德国全境。董事会成员马库斯·穆舍尼希被视为德国医疗初创企业界的思想领袖,曾建立联合会支持数字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他说:“我毫不怀疑,未来优良的医疗服务将携手互联网。”在线服务更为便宜,且覆盖面更广。他强调,令数字医疗势不可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病人需要它。”

进入医疗电子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视频
  • 暖春五应用, "芯"系健康, TI 方案详解

  • 医疗监护和可穿戴设备

  • 智慧医疗 - 医疗监护、可穿戴式设备及手提超声探头

精选电路图
  • 家用电源无载自动断电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 短波AM发射器电路设计图

  • 带有短路保护系统的5V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

  • 如何调制IC555振荡器

  • 基于ICL296的大电流开关稳压器电源电路

  • 基于TDA2003的简单低功耗汽车立体声放大器电路

    相关电子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