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迈向数字化转型新路 中国云计算潜力无限
2018-02-05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从轮胎到光伏切片,从城市交通到机场调度,从医院CT机到农业育种……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台机器设备实现联网,新增产值有望达7000亿美元。随着芯片小型化和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变得“在线”。一个物联网时代正在来临。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而使得设备联网、数据产生价值的正是云计算技术。1月29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宣布引入阿里云的ET城市大脑,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当地的交通拥堵问题。阿里云平台可以链接吉隆坡281个道路,通过对交通视频图像的计算,从而实现红绿灯动态调节、交通事故检测、应急车辆优先通行,来缓解吉隆坡拥堵的交通状况。
这正是云计算技术的魅力。
北京时间2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年10月至12月底)财报,科技领域持续投入获得强劲回报,云计算业务连续第十一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该季度内同比增长104%达到35.99亿元。2017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并在亚洲市场上保持领先优势。
吉隆坡引入的这项技术,在中国早有实践。2017年11月,ET城市大脑被科技部列为新一代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杭州、雄安、重庆、澳门等7个城市大脑已经启动建设。其中,城市大脑在杭州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中国,正行驶在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上。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让中国的“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称,中国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AI产业规模将达到1480亿美元,AI带动的相关领域产业规模则为1.48万亿美元。去年11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人工智能与全球安全峰会”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他预计中国的AI水平在未来十年内将超越美国,“到2030年,他们将成为AI行业的主宰者”。
“经过不断的‘试水温’,全球各行各业对云计算的认知逐渐趋同。在达沃斯,已很少有人质疑云计算对未来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阿里云计算总裁胡晓明不久前在瑞士达沃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将是云计算与产业深度结合的元年。
《时代》周刊报道,中国已经成为让硅谷都开始感到忌惮的科技市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全球262家科技独角兽(估值达10亿美元的企业)企业之中,中国企业占到了三分之一。
此前,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认为,相比一些西方国家,中国消费者接受新技术的速度更快,高校的科研正与产业深度结合,企业也在深度参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云计算企业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得以将技术快速转化为产能。信息全球化、数据与产业结合、商品流通加快是大势所趋,“企业家应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阿里云ET大脑的首个海外项目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这是继3个月之前阿里云马来西亚大区开放服务之后,阿里云在东南亚的又一项重大进展。同时,这也是吉隆坡首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进行全面调节。早在去年5月,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就曾发推暗示将引入城市大脑,他在造访阿里巴巴时晒出一张ET大脑照片,并表示希望引入中国的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半年后的今天,马来西亚正式签约引入ET城市大脑。
对于人工智能将对吉隆坡交通带来的改变,MDEC首席执行官拿督亚斯明在吉隆坡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未来马来西亚城市大脑不仅将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还将成为激励马来西亚技术创新的平台,鼓励更多本地人才开发人工智能落地应用。
据了解,在第一阶段,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281个道路路口会接入城市大脑,人工智能不仅将全局调控交通状况,加快车辆通行速度,还将为应急车辆开辟“一路绿灯”的生命通道。此外,人工智能还将通过道路摄像头优先发现交通事故,这不仅将为红绿灯调节提供参考,还能为交警部门提供更全面的疏导建议。
未来,马来西亚城市大脑还将成为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MDEC和阿里云将通过天池平台,为当地科技创新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技术扶持,培育当地技术社区,激励更多基于城市大脑平台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
据记者获悉,知名企业亚航和Touch&Go已是阿里云在马来西亚的客户,通过合作亚航使用人工智能来避免黄牛在其官网“圈票”后加价卖给消费者,而Touch&Go则是当地最为广泛使用的电子支付卡,其电子钱包服务依托阿里云马来西亚大区进行服务。
在吉隆坡发布会现场,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今年是阿里云为全球提供技术服务的第四年,也是阿里巴巴eWTP项目落地马来西亚的第二年,中国AI技术已经率先应用到产业实践中,这一技术也将以马来西亚为起点,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服务。
中国科技正在走向世界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构建了17个地域34个可用区的云计算全球网络,同时为技术的长远发展培育当地社区与人才。在全球市场上Gartner数据表明阿里云在全球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排第三位。
阿里云的相关人士介绍说,在阿里云最早走向海外市场时,有欧美用户曾对阿里云技术人员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人不是来卖货,也不是来买东西,而是来提供高科技服务。从一个侧面,以阿里云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走向海外也正在改写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到今年,聚集全球政商领袖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国际社会已经将目光投入到中国科技带来的数字化转型上,科技领域的“中国方案”受到关注。
不过,有别于上一轮全球化贸易中以统一的商品服务全球,以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出海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化,不单要赢得国际市场对中国技术的信任,更是要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做到本地化,改变“把东西卖到国外”的思路,转为融入每个本地市场,用“Global+Local”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区域市场。
以东南亚为例,东南亚聚集近6.5亿人口,约为美国的两倍、日本的5倍。近年来,东南亚一直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去年整个区域GDP为2.6万亿美元,带来了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但是,东南亚地域呈“碎片化”分布,从印尼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比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更远;而不同语言和文化造成的消费需求差异,也决定了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区域差异化的市场。
为了更加贴合东南亚市场的差异化特点,阿里云在新加坡大区的基础上,增设马来西亚和印尼大区。同时,与新加坡电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机构MDEC、FusionX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携手为当地市场提供更加本地化的市场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与新加坡电信、迪拜Meraas控股集团、电讯盈科PCCW、LINKBYNET、SAP、埃森哲、沃达丰等国际知名科技公司共同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网络,为阿里云遍布在全球各个区域市场的用户提供市场服务支持。
此外,阿里云还建立了全球化的人才资源储备。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建立了技术和市场服务团队。在阿里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同事在全球各地跨时差协同已经成为日常。中国的太阳刚刚升起,美国同事才刚刚放下手中的电脑,欧洲的同事还在睡梦中,东南亚的团队已经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
领先的产品技术和Glocal的技术和市场服务团队,让阿里云赢得了亚洲航空、国泰航空、飞利浦、施耐德、雀巢、新加坡公交卡EZ-Link、香港理工、新加坡最大直播平台Mozat、香港帝国金融集团、资生堂、中东最大私有银行Mashreq、Khalifa大学等诸多国际大型企业的信任。
2018年将是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结合的元年。各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紧密地和云计算结合起来,更多的城市、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将更多采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来提高自身的效率。
以上是关于网络通信中-世界经济迈向数字化转型新路 中国云计算潜力无限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 Arm:以高效计算平台为核心,内外协力共筑可持续未来
- 亿铸科技CEO熊大鹏:以AI芯片架构创新,迎接算力增长新拐点
- 2024云栖相会,英特尔携手阿里云共驱数智未来
- 英特尔与腾讯持续深化合作,为智算未来注入新动力
- Gartner:超60%的企业已将云战略调整为业务运营核心
- 创新技术潮来袭,AdTech平台如何利用云计算打破出海技术瓶颈
- Arm Neoverse CSS V3 助力云计算实现 TCO 优化的机密计算
- Akamai 公布代号为 Gecko 的新计划,将云计算纳入边缘网络
- 英特尔亮相2023云栖大会,为云、边、端注入“芯能量”
- 云计算不仅要算力,还要存力:平头哥推出SSD主控芯片镇岳510
- AI大模型时代,GPU高速互连如何正确破局
- 专访Silicon Labs:深度探讨蓝牙6.0的未来发展趋势
- 恩智浦发布S32J系列安全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可扩展汽车网络,拓展CoreRide平台
- Wi-Fi 8规范已在路上:2.4/5/6GHz三频工作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
- Microchip借助NVIDIA Holoscan平台加速实时边缘AI部署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AI新时代
- 高通推出其首款 RISC-V 架构可编程连接模组 QCC74xM,支持 Wi-Fi 6 等协议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