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开启幼儿教育新时代_早教机器人走向千家万户
2018-03-18 来源:互联网
智能时代的儿童教育,不是教育变简单了,而是体验更轻便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发,关于幼儿教育的话题又一次火热起来。此前,某网站曾做过一个关于家庭消费预期的调查,其中最大的一笔开支计划就是“孩子教育”,占比高达45.6%。幼儿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刚需,这从当下千金难求的学区房和遍地开花的补习培训班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但目前国内的幼教事业并不完善,供不应求,而很多父母也缺乏自行教育的条件,多重矛盾之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上对幼儿教育的强烈需求,早教机器人产业也由此催生,并带起了一波热潮。
早教机器人,顾名思义,也就是能够提供幼儿早教,帮助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教育类电子产品。
当前市场上的很多早教机器人,主打的功能都是针对当前幼儿父母们的痛点来的,比如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设置教育内容,为孩子念诗、唱儿歌、讲故事以及课程辅导等,全方位训练儿童的学习能力;安装有智能摄像头,让父母可以随时监控孩子的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警报提醒;还可以通过Wi-Fi连接,让父母和孩子能通话和视频等等。
除此基础功能之外,一些比较高端的早教机器人还具备了语音互动系统,不仅可以识别语音指令并迅速做出反馈,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流畅自如的“对话”,比如:互问互答、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智能对话、语音点歌、语音点故事等等,在娱乐的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知识能力。相比于其他,这个功能显然更“高级”。但要具备这一点显然不太容易。
因为要想实现与孩子自然互动的语音功能,对于语音识别与理解能力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同于成人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需求,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常常会有吐字不清、表意不明、说错别字、说话不完整、随意加字漏字等情况,这对于语音识别以及语义理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对于儿童语音识别的问题,国内的语音交互服务专家欧拉蜜,就曾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训练。通过收集不同年龄、地区的儿童声音,建立起大量的语言模型和声学模型,科学地来分析孩子的发音方式,以便能够迅速而准确的识别出孩子的声音。
同时,对于儿童话语中存在的表意不明、错别字等语义理解方面的问题,欧拉蜜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利用内部具有专利技术的结构化知识库,去自动处理句法纠错与同义词等问题,并提供不同领域的答复信息,还可以根据用户上下文关系理解语义,有效地消除歧义,推荐相应的答复或信息数据。
除了优越的识别能力和自然语言语义理解能力,欧拉蜜还能提供定制化答复功能,根据个人需要,对语音互动系统内部的答案进行编辑,因此,欧拉蜜不仅能够提供答案比较固定的智能答复,比如讲故事、算算术、播放音乐等,还能和孩子进行具有随机回复的聊天互动。
从用户体验方面来看,明显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早教机器人会更得消费者的青睐。欧拉蜜也一直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人,都能享受到完美的语音服务。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智能幼教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会越加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早教机器人必然会从小众逐渐走向千家万户。
- 汽车行业新引擎:AI 驱动的预测性维护
- 凌华智能推出AmITX Mini-ITX 主板,助力边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创新
- Samtec连接器科普 | 链接智能工厂中的人工智能
-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诠释面向 AI 的三大支柱,与生态伙伴携手重塑未来
- AY Innovative推出AI芯片 以实时保护网联车辆的网络安全
- 贸泽开售适用于AI和机器学习应用的 AMD Versal AI Edge VEK280评估套件
- Imagimob的边缘AI解决方案现已用于AURIX™产品系列
- 安森美Hyperlux图像传感器将用于斯巴鲁新一代集成AI的EyeSight系统
- Gartner:到2027年,40%的AI数据中心将因电力短缺而受限
- NVIDIA 助力谷歌量子 AI 通过量子器件物理学模拟加快处理器设计
- AI大模型时代,GPU高速互连如何正确破局
- 专访Silicon Labs:深度探讨蓝牙6.0的未来发展趋势
- 恩智浦发布S32J系列安全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可扩展汽车网络,拓展CoreRide平台
- Wi-Fi 8规范已在路上:2.4/5/6GHz三频工作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Microchip借助NVIDIA Holoscan平台加速实时边缘AI部署
-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AI新时代
- 高通推出其首款 RISC-V 架构可编程连接模组 QCC74xM,支持 Wi-Fi 6 等协议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