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合资,还是不要合资?
2017-09-26 来源:eefocus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讨论,最近比较热点话题是“要合资,还是不要合资”。笔者进行了跟踪,要合资,不要合资的观点,都来自汽车泰斗级人物。
一、中国与外方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进展
①2017年6月1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
②2017年6月1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将通过在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
③2017年7月2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沃尔沃汽车签订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比,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
④2017年8月22日,福特汽车宣布已与安徽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
⑤2017年8月29日,雷诺日产与东风新设立合资公司,在出资比例方面,东风为50%,雷诺和日产各出资25%,共同开发纯电动汽车。
三个月时间里,出现5家合资生产电动汽车的公司,速度是比较快的,说是合资潮,也不算过。
二、对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反对者的基本观点:个人非常反对
①2017年8月25日,2017国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峰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先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国外整车企业在华已有两家合资企业基础上成立新的新能源整车合资企业这件事,我个人非常反对,政府相关部门欠考虑了。”
②2017年9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汽车品牌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在回答如果合资股比放开的情况下,是否会产生的新能源的合资潮的问题时也亮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很有可能产生新的合资潮,但这是我们强烈反对的,起码我本人是强烈反对的。”
以上两位都是中国汽车界泰斗级人物,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对目前发改委放开“合资”门槛表示担忧,且是非常反对的。
三、对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赞成者的基本观点: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在“新能源汽车蓝皮书(2017)”上发表观点:中外合资新政恰恰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自信与实力,是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张书林认为,2017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意见》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了新建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数目可以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限制。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同一家外商只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
其中,有关中外合资成立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内容尤其受到社会舆论关注。主要理由在于:放开数目限制可能会带动一股像当年传统轿车一样的“合资潮”;而外资的大举进入,会使我国新能源汽车重蹈传统轿车企业的覆辙,将自主品牌发展压制在中低端市场。这些担忧虽从表面看不无道理,但笔者却认为经不住推敲。
四、赞成者和反对者有一个公同的认识:对中国汽车发展充满自信
1)付于武说:什么都可以怀疑,不要怀疑中国汽车品牌的雄心壮志。只能会越战越勇,中国汽车要有自信。这自信来源于四个方面:
第一,创新,以前我们是备受病垢,这几年跟其他产业经济同台去表演的时候,交流的时候,这种痕迹悄然消失,他们都对汽车产业充满尊敬。
第二,积累。不算前40年,从2002年开始爆发式增长,15年的时间,我们应该说成熟了,长大了,只能会越干越好。
第三,协同。新经济、新业态、新的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相合作,协同创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政府政策密集出台。我是一个比较老的汽车人,什么时候看到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这么重视,从来没有。
2)张书林认为:从根本上看,合资新政的出台是基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自信。这种自信主要源于近十年来,我国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所形成的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
①当前,一部分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新型动力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国际化产业链和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新产品的研发速度、研发成本、市场规模等方面都是国际领先的:
②还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孕育成长;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不以补贴为依托的、长续驶里程的多款高端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研发已基本完成,伺机面世;
③我们完全有理由建立起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充分自信;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尚有不小的进步空间,但可以说,我国已具备了在中外合资政策领域择机开放的条件;
④放开外资进入纯电动乘用车领域的数目限制,则有助于我国自主品牌充分利用国际企业在传统轿车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强化中方优势,弥补短板;对于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加快自主发展步伐,尽快形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五,笔者的观点
①中国汽车泰斗级人物,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心、且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在值得我们学习;
②对中国汽车的发展充满自信,说明了中国要有目前的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是有科学根据的;
③汽车已经是全世界性产业了,彼此离已经离不开了。中国推双积分制度,外国要求推迟,中国没有同意;外国退了一步,要求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中国政府也没有理由不同意;
④在新能源汽车合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不能比较主动,不重复过去情形,在于中国企业的自信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