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软硬”兼施助推产业升级
2010-01-02 来源:中国电子报 电子网
作为IT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除了不断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以外,也非常关注市场变化。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亚太区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业务发展总监何淑芬女士,她就英特尔如何支持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创新与硬件创新的关系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IT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技术领导公司,英特尔希望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发挥怎样的作用?
何淑芬: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先生讲的一段话,这也代表了英特尔的承诺:“政府以身作则走在前面,现在轮到产业界来寻找机会、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我们要‘将信心付诸行动’,不仅是为了企业自己的增长,更是要为整个产业的复苏作贡献,为振兴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我们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们密切关注政府的政策,比如说宏观政策的方向。我们会按照政府大的方向,帮助本土合作伙伴开发新的软件以及解决方案。
第二方面,“软硬”兼施。除了硬件技术支持之外,我们还帮助本土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DM(原始设计商)进行创新。我们的解决方案将“扎根”软件,帮助本土的合作伙伴以及软件厂商开发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方案。
第三方面,携手本土软件公司,提升创新能力。中国的软件公司与国外相比,在规模及经验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希望跟本土的软件厂商分享在硬件、软件方面的一些领先技术及在全球积累的成功案例。
记者:英特尔将如何对中国的软件产业进行支持?
何淑芬: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我们告诉合作伙伴有什么市场机遇,跟他们分享全球的发展趋势、软件方面的技术机会;第二,我们会帮助合作伙伴制定战略计划;第三,我们的专业工程师会对合作伙伴的研发团队进行培训。
我们有一个软件合作伙伴计划,目前已经与中国4100家本地ISV(独立软件供应商)展开合作。还有一个软件加油站,就是建立一个平台,帮助本土软件公司进行产品推广。在英特尔软件学院项目方面,我们对合作伙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培训。要在中国培养健康的软件产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未来的人才。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软件网络,把我们所有的成功案例、工具、白皮书等都放在上面。
中国政府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离不开交通、电力、数字医疗、教育、税务和金融,投资重点会放在基础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升级等方面。这些工作都是跨行业的,投资也会分到不同的行业中,因此,我们将跟这些合作伙伴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合作。目前,在交通、电力、数字医疗、税务和金融方面,我们分别于国内的东方通、国电南瑞、天健、神州数码和金证等公司开展了合作。
记者: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嵌入式的应用会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很多嵌入式应用基于IA平台进行开发。能否介绍一下英特尔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情况?
何淑芬:嵌入式系统是我们的重点,根据全球和中国本土的市场数据,嵌入式的确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从嵌入式系统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市场的容量大概有400亿元,从嵌入式软件来讲,大约有130亿元的市场规模,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三个地区:深圳、杭州和大连。嵌入式软件的增长将非常迅速,根据有关部门预计,将有年均20%-30%的增长。所以,嵌入式市场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嵌入式系统涉及行业广泛,包括车载、娱乐、移动互联网等。中国的嵌入式市场有四方面将高速增长。第一是交通,第二是数字医疗,第三是智能电网。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北京、上海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但是,二、三、四、五、六线的城市,还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修铁路、高速公路,建医院和学校,这些都是需要电的。第四是与能源有关的行业。
记者:英特尔的软件服务将来是否会与硬件打包进行出售?
何淑芬:硬件发展得那么快,假如没有一个软件可以体现或者发挥硬件的优势,硬件就没有意义。所以,软件的发展永远要走在硬件的前面。比如微软的某个系统可能三年前就已经做了出来,但三年之后我们才可以用到,因为,它要对硬件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产品进行优化,进行其他的创新。我们所有的系统做出来之前,要先将其送给软件合作伙伴,优化以后才会把平台推出来。
至于英特尔的软件服务将来是否会与硬件打包进行出售,这个问题我很难代表最终用户来回答。英特尔现在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将来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OEM或者 ISV,如果它们希望把我们的硬件和软件服务打包起来进行销售,这也是一种选择。但这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而是由合作伙伴和最终用户的市场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