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需要机器人“面面俱到”
2022-01-04 来源:汇川技术INOVANCE
在汇川技术苏州生产基地,富纳智能制造学院董事长吴加富与汇川技术联合创始人、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刘宇川操作两台六关节机器人,为汇川本年度下线的第1万台机器人揭开神秘面纱。
这台跨越里程碑的产品为10公斤六关节机器人IR-R10。基于一体式的整机同步设计,该系列产品能够兼顾最大10公斤的高负载与出色的空间优势。紧凑的结构、配合自行开发的及业内顶尖的控制技术,让其在精度、可靠性与易用性方面同样突出。
因此,结合客户所需,它既可以是3C、锂电、光伏、等产线上的搬运好手,也能够玩转针尖上跳舞的绣花活。
10公斤六关节机器人IR-R10
万台下线,实力诠释“为中国制造加速度”
下线仪式现场,展示了汇川全系列机器人产品,覆盖多种规格负载的正装、倒装SCARA以及六关节,充分满足搬运、装配、锁付、贴合、打磨、分拣、插件、贴标等工艺需求。
步入后疫情时代,芯片、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上涨,供求关系不平衡等多重挑战,对工业机器人产品提出要求外,亦呼唤机器人安全供应,高效供应。在下线仪式上,汇川技术供应链制造经理刘显洋阐述了支撑年度1万台产品顺利下线的供应链核心能力。
秉承“先做制造设计,再做产品设计”的理念,汇川机器人制造团队从产品研发前端开始参与产品设计,保障了产品的“优生”,将产品制程做到精益、稳定、可控、安全。从工业机器人业务启动,汇川就选择与业界前沿的供应商合作。此外,核心部件如电机、丝杠、伺服驱动器等均是自研自制,因此在关键部件上的质量管控及供应上更有优势。
机器人车间的生产交付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制造部门对精密部件的组装有了自己的核心工艺技术,生产质量水平也逐年提升。随着2022年新生产基地的落成,汇川机器人制造将逐步迈向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需要机器人“面面俱到”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中,工业机器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16万台,全球占比为44%,近乎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中国制造业门类十分庞杂,不同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一,对劳动力的需求普遍较高。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问题将从优势转为掣肘。除此之外,类似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以及近期的能源紧缺、原材料上涨等问题,让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复杂的情况。
所以,各行业、各个企业对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需求不一,加之国外在市场环境、应用场景、装配标准等方面与国内不尽相同,扎根于中国这个广袤制造基地的本土厂商,其生产的机器人更能代表中国制造业的需求。纵然外资工业机器人厂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但与中国制造业共同成长的本土厂商,在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工艺、流程与应用需求方面更占上风。
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提质、降本、增效”乃至“升级转型”的课题,面对客户要上量、要成本、要易用、要可靠等所有指标的重点考量,汇川技术机器人的答案是:通过自身的供应优势、响应优势为制造业客户提供最恰如其分且面面俱到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
汇川技术机器人事业部市场总经理叶文广在1万台下线仪式上表示:“与客户共同开发、共创价值既是汇川技术机器人秉承的理念,也是最大的核心优势之一,始终支撑着汇川能够提供离场景最近、离工艺最近以及最贴近客户的服务。”
叶文广进一步指出,得益于近二十年的积淀,汇川技术一流的自动化平台优势,帮助机器人业务在汇川智能化战略中成为中流砥柱,从而携手客户释放场景潜能,助力下游行业迈向全面转型升级。
自2014年进入机器人领域,汇川技术机器人自研自制的成果已经覆盖从关键零部件、至SCARA、六关节等工业机器人本体,并开发出多种应用工艺。2021年,汇川机器人业务更是新作不断,先后发布重载、高速机型,满足更加先进的制程要求“拉快”中国智能制造的“进度条”。
结语
转型期的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汇川技术作为本土品牌的代表,面对国内应用行业对精益制造与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坚持“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发展策略,持续强化自研产品高速、高精、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并带来易用性的提升,帮助客户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赋能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
原文标题:汇川技术年度第1万台机器人下线,为中国智造加速度!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汇川技术INOVANCE】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