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智能机器人伤人?TUV莱茵推出智能服务机器人安全评估方案
2018-08-06 来源:网络整理
人工智能早已触手可及,比如服务型机器人。而智能,从来不等于安全。当智能机器人向“家用时代”大步迈进的时候,谁能为高科技的安全把关?目前,T莱茵正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推出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案。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TracTIca的数字显示,全球消费机器人的年出货量将由2015年的660万台增加到2020年3120万台,总出货量将达一亿台。另一份调查数据则显示,2017家务机器人的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将达到75亿,至2018年预计有望增长至120亿。种种迹象表明,服务型机器人,尤其是家务机器人,在中国的普及率正不断攀升。“大白”(动画《超能陆战队》机器人)并非只存在于电影情节里,它们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TUV莱茵大中华区电气服务部副总裁杨佳劼先生透露,TUV莱茵正在筹建智能机器人专项小组,“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系统评估人工智能机器的安全性,我们希望可以尽快形成行业的统一规范,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担心智能机器人伤人吗?
关于智能机器人安全的话题总是被不断提起,CEO马斯克和比尔盖茨等人都在不同场合公开表达过对机器人技术的担忧。早前,集视觉建模、自建地图、自主交互、自主导航避障、远程控制、娱乐教育、自我意识、情感表达等多项高科技功能于一体的“小胖”机器人在高交会展会上意外伤人,事件再次将机器人的安全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说明这款机器人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服务型智能机器人是最可能长期接触弱势群体的一类产品,在危急时刻没有紧急制动功能,是安全设计方面的缺陷。”TUV莱茵电子电气服务行业的研发专家周伟表示,市场总是更关注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然而“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这次意外虽然是偶然事件,但也提醒了行业要更加注重服务型机器人的安全设计和检测认证。”相比于产品市场的快速应变,安全标准的制定是相对滞后的。
针对机器人安全的检测有哪些?
先从市场上比较普遍的服务型机器人说起,例如扫地机器人。据周伟介绍,针对已有标准的全自动扫地机,主要关注移动方面的安全,防止高空坠物。安全技术涉及到下视的灵敏度、处理的可靠性和及时的制动回退性能,还有防外部的干扰能力。“当我们对不同类型产品的移动安全特性考核时,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电子线路的合理性,并验证故障环节,促使工厂合理改进跌落风险,避免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
对于没有现行标准的产品,如擦窗机器人等,TUV莱茵专家将从不同行业的技术视角出发,依据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提前分析产品的潜在风险,通过摸底对预判分析展开进一步验证,并向客户研发人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终形成产品风险评估的初步构想。
换言之,对于交互式综合型机器人(或称为服务型机器人),至少得评估TA的“风险指数”。
如何保障使用安全?
“目前,针对单项功能的服务型机器人是有国际标准的,比如清洁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割草机等。但是,市场趋向是交互式综合型的服务型机器人,要将原本的单项功能有机融为另一个体,这里面所涉及的技术和安全问题非常复杂的,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周伟坦言,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行业都属于起步阶段,没有可比性和参照性,行业的标准缺失仍需要时间来解决。
“现阶段,我们会建议进行系统综合风险评估。”就机器人的系统检测问题,周伟认为,由于商用或家用机器人不局限在封闭的区域内工作,协作的目标群体不能保证专业能力,需要确保机器人不对与其一起互动的人类造成伤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观念出发,将安全技术深化到机器人的方方面面;
2)从结构、通讯、软件、、控制、传感器、障碍物规避和系统运行等研究,使安全性的考核从部件到整机,软硬兼顾,全方位根植于系统;
3)避免碰撞、跌落、倾倒、高温过热等机械电气伤害,在保证人类和机器人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人类指定的任务。
谁为智能机器人披上安全的外衣?
涉及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技术为全新机电一体化领域,行业并没有针对性的现成标准。一直以来,德国莱茵TUV的智能机器人专家团队都是全面参考相关标准IEC60335、IEC 60730、IEC61508系列、ISO13849、ISO10218、ISO-TS 15066、ISO 13482、IEC62061、IEC 61800系列、IEC 61131 系列等,为智能机器人企业制定系统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案。德国莱茵TUV拥有140多年的全球认证,拥有丰富的产品认证经验、专业的专家团队、以及全球化的认证服务网络,多年前即着手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安全标准研究,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更便捷,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发明了智能机器人。德国莱茵TUV的愿望是,让机器人服务于日常生活,让机器人成为最暖心的伴侣,让“大白”走进千家万户……也许这一条人工智能的道路还很长,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