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清算,中资接盘,又一明星德企改姓中?
2023-11-15 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引言:
库卡之后,Franka也成“国牌”了。
最近大爆的人形机器人,俨然有将2023划为机器人觉醒元年的架势。不仅引得巨头跨界入局,VC重金押注,带领一众概念股原地起飞,而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更为炙手可热的赛道添了一把大火。
人形的浩大声势下,连吸引红杉、高瓴、经纬等众多明星资本大举投资、被捧为融资圈“心头好”的协作机器人也被衬得光芒暗淡了不少。
谁曾想低调许久的协作机器人,原是闷声放大招,短短数月就带来两大爆炸消息,引发业内资圈“大地震”:
一是韩国斗山机器人成功上市,并且市值高达30亿美元;二是业界公认的“学术之星”德国机器人企业Franka Emika申请破产,并在清算寻资两月后,被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以2850万欧元的“白菜价”收购。
01 协作巨头的崩塌?
学术宠儿
论市场反应和大众知名度,Franka在热闹的协作圈,确实不算惹眼,甚至低调到有点找不到。但对于学术界而言,帮助无数科研人员完成实验和毕设的Franka,称得上协作机器人领域一座绕不开的高山。
Franka Emika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由原属于德国宇航中心(DLR)的Sami Haddadin博士创立。
Franka产品不多,一款是针对工业制造的Franka Production 3(FP3),一款是针对科研教育的Franka Research 3(FR3)。但对于工业领域来说,七轴力控缺少适配的应用场景,一台FP3的价格快能买两台相近配置的六轴协作机器人了,过于奢侈也有点大材小用,因此FP3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真正让Franka打开知名度的是Panda(现在升级了改名为FR3)。Panda的开放性好,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控制接口,控制频率也高于同类产品,并且力控非常丝滑,是一款非常适合实验教学的协作机器人。
彼时市场上带力控的协作机器人往往价格昂贵,近百万人民币的KUKA iiwa让众多实验室望而却步。而Franka基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受人类敏捷性和触觉的启发,创新研发了经济实惠的力控机器人,填补了轻量级七轴协作机器人的空白,产品推出两年后,成功作为50个创新项目之一登上德国《时代》杂志封面,并获得了德国未来奖和创新奖。
Franka一时间声名鹊起,并成功吸引知名设备制造商福伊特入股,宝马家族Susanne Klatten控制的投资公司Skion也为其提供了贷款。
破产清算
2023年9月,Franka官网放出消息,公司在股东层面不可调和的背景下,已申请破产清算。应Franka管理层要求,慕尼黑地方法院于2023年8月25日下令进行初步破产管理,任命了重组专家Matthias Hofmann担任初步破产管理人,公司创始人萨米离开公司董事会,由此Franka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消息一出,行业震动,没想到在各大顶刊频繁刷脸,几乎已成各大机器人实验室标配的Franka也会走向破产。
9月4日Franka对外宣称,尽管股东层面的矛盾暂时不发透露,但公司因未深入工业应用而导致销量不佳的问题为谣传。
但卖得好不代表能赚钱,公司是否盈利与产品线、成本控制、销量规模、库存与出货、供应量等环节息息相关。靠学术口碑打响名头的Franka,公司发展也充分体现了科研人员创业的特点:面向小众领域的定向客户,客源稳定但销售面窄。
Panda之所以畅销,除了性能,它相较其他同类七轴力控机器人更便宜,对于经费紧张的科研院所来说,这点至关重要,同时也意味着,Franka将自身利润压得很低。
但Panda“便宜”是针对科研实验场景而言,若将其放到工业应用,那无论对于Franka还是厂商,短期来看都是一笔赔本买卖。并且Franka本身产品矩阵并不完善,没有建立多负载、多臂展、多速度的产品线,要想实现规模投放以满足生产需求,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年年底,Franka公司就曾被爆出多起劳动纠纷,并涉嫌补贴欺诈,陷入承接订单后仍无法正常发薪的困境。未真正打入工业市场,又缺少外部资金支撑,靠教育市场输血的Franka,也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2 收购硝烟再起
破产的Franka需寻找买家接盘,而由于破产救济金只支付到 10 月底,时间非常紧迫。
对于投资人来说,Franka的技术和口碑积累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市值也免不了大跳水,此时接盘无疑是一笔极具性价比的买卖。
果然消息一出,就有三家公司向Franka抛去橄榄枝,分别是:同样主打高端协作机器人的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德国知名公司Schoelle Group,以及曾被认为是大族德国子公司的知名机器人初创企业Neura Rootics。
经过激烈角逐,思灵机器人最终胜出,以2850万欧元(2.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收购Franka,而标的公司在去年的营收为790万美元,这个价格可以称得上是“白菜价”了。
日前,思灵机器人对Franka的收购方案也被债券人委员会批准,具体内容双方均表示保密。思灵机器人也在官网发布公告:此次收购后,将为Franka Emika上百人团队的后续商业拓展、产品开发及研发项目等提供持续支持。
为何是思灵?
思灵能顺利拿下Franka,与其背景分不开关系。
2018年成立于德国慕尼黑的思灵机器人,创始团队同样脱胎于DLR,在技术背景上与Franka算得上一根同源,并且拳头产品也是力控七轴协作机器人及其配套解决方案,在教育科研领域亦有落地深耕。
背景、应用都有重叠的两家公司,日后磨合起来也会少很多麻烦,Franka强大的研发实力对思灵来说更是锦上添花,正如公司CEO公司创始人陈兆芃说的那样:“这项交易不仅提升了思灵机器人的行业竞争力,更能使整个行业的客户从中获益。”
况且思灵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管理优势,2亿人民币对于备受软银、高瓴、红杉、小米等资本青睐,估值已破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的思灵来说,是个非常合适的价格。
这笔交易,算得上是各方因素促成下的水到渠成。
收购尚存变数
跨国收购向来需要受到双方国家的审查,在西方资本对中国高端技术的封锁下,思灵是否能成功收购,还未尘埃落定。
风波来源于思灵的中国背景。思灵虽然技术起源于德国DLR,但资方主要都是中国的机构,所以一旦思灵收购Franka成功,等于让Franka这家德国本土机器人企业改头换面转入中国资本阵营。
这对于处在中美科技竞争旋涡中的德国而言,是个敏感的问题。毕竟,中美角力加剧的今天,技术都是硬实力,中资企业入局德企并购,利与弊都将脱离商业层面而上升到政治高度。
Schoeller竞购出局后,一纸警告信将此次交易上送至德国联邦经济部,向思灵发起猛烈的舆论攻势,信中表示:思灵机器人实际上是一家由总部设在中国并由中国机构控制的公司,今后的生产将主要在北京和深圳进行,监事会成员也基本是中国人,存在将尖端技术外流中国的风险,要求进行干预。同时集团还写信给德国外交部,警告若交易成功,Franka技术或将被用于军事目的。
而在争议不断升级时,德国联邦经济部表示将针对Franka收购事件针对审查。
但2023上半年世界经济大调整,德国超越日本重返第三,在国际事务上也以更强硬的态度出现,争取更多话语权。在利弊权衡之下,为缓和中德关系,德联邦经济部为本次交易放行也极有可能。
03 协作机器人路在何方?
Franka破产,震惊唏嘘之余,也有不少人心生忧虑:高玩都退场了,其他人怎么办?
虽然与前几年的火热盛况相比,协作机器人市场略有降温,但在需求仍然存在并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过度焦虑也实在没有必要,增长稳定、潜力巨大仍是其代名词。
但Franka的困境背后,还反映了当前协作机器人的行业痼疾。
同质化竞争严重
就连走高端路线,主打七轴协作机器人的Franka,也面临着国内如思灵机器人、珞石机器人、非夕机器人的围剿,更逞论内卷严重且技术壁垒更低的六轴机器人。各厂商大多都在对标龙头UR,产品之间高度同质化,协作机器人企业之间很难形成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并且这个同质化不局限于产品本身,在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上也有体现。
先前,协作机器人厂商在3C电子、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大范围布局,而对服务、医疗、教育等创新应用领域则较难突破,各企业顺应市场都往相似的应用方向捞取订单。但随着工业机器人巨头的意识提升,协作机器人厂商在工业领域的优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
所以协作机器人要想真正被广泛应用,务必落地更多商业场景,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猛打价格战
同质化竞争下,企业只能依靠低价去争夺市占率,这直接侵蚀了企业利润空间。并且当协作机器人移植到不同场景时,需要针对特定环境和任务进行定制化开发,研发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导致很多订单变成“无利可图”。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虽然协作机器人需求旺盛,但在成本控制和降价方面,国内企业仍处于劣势。关键在于,部分核心零部件没有完全实现国产替代、自给自足,导致协作机器人产品的成本难以降低,这也使国产厂商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攻克核心技术,开发通用化解决方案,仅仅依靠价格战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政策红利期还长久吗?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机器人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景气赛道。
而近期出台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更是率先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率先给予政策引导,足以证明国家对机器人行业的高度重视。
但春天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制造业升级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协作机器人相关的政策红利期可能会逐步消退,行业发展也将步入平稳期,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企业只有在技术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才能真正推动产业迈入快车道,避免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局。
尽管协作机器人面临诸多困境,但前景依然广阔,在创新与新场景开拓上仍大有可为,节卡、遨博国产“协作三杰”也在积极冲刺IPO。在各方通力合作下,我国终将实现从“机器人大国”向“机器人强国”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