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伟:中国动力电池各指标均有明显进步
2011-01-01 来源:搜狐汽车
主持人:
余院长给我们勾画了非常好的蓝图。
今天主题演讲最后一位嘉宾是科技部863项目新能源汽车专家组专家肖成伟,有请。
肖成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演讲的分三个部分,对于汽车产业这块不多说,汽车发展带来的很多问题,包括空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各个国家对二氧化碳的减排、汽车行业有减排限制的要求,也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动力蓄电池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这是各类汽车对蓄电池的要求,包括对它的一些电池体系、循环寿命、能量需求等等有不同的要求。
这个图上是镍氢到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会在混合动力、纯电动里占很大的份额。
消费电子用各类电池有不同要求,电动汽车无论对电池的性能、寿命、成本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电动汽车这块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而在国内外,日本、美国、德国对电动汽车做了很好的规划、包括对动力电池做了相当大经费的支持。这是日本的研发路径图,是指2008年的现状,2010年它做了这样的规划,成本降到原来的一半,2015年的时候性能是2008年基础上的1.5倍,2030年是目前现状的7倍,成本降到四十分之一。这个指标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实现起来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这是研发路径图,把电池应用研发、材料、基础的研究有机结合到一起,制订了到2015年2030年甚至2030年以后的技术要求。这是日本电池企业最后做成动力蓄电池系统的比较图,不同公司会采用不同的电池体系,包括不同的电池类别进行动力蓄电池系统设计,这是一个企业设计的动力蓄电池的能量比较图。
美国是重点发展2012年和2014年动力蓄电池指标要求。德国也做了很大的电动汽车的国家规划,规划到2020年会有一百万辆的,2015年希望电池系统达到200瓦,成本降到一度电300到500欧元,而韩国在PLUG-IN上设计了不同阶段。
中国这块在座各位都了解是采用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三横是我们提的电池、电机合电控,三纵是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在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均有明显进步。
锂离子电池从2002年到2008年具体的功率密度的技术进展,右边这是镍氢电池的技术进展。这个图是纯电动用在锂离子电池各个企业的,上面的数据是截止2008年的数据,下面这是各个厂家的比较图。
十二五规划里采用分级的,向中高级纯电动轿车技术研发的方向,混合动力车里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持,混合动力这块对动力蓄电池以系统方式来支持,纯电动汽车,大车和小车这块是以模块来支持,从新型锂离子电池方式来进行支持。这是我们规划里提的相应技术指标,一类是混合动力的,驱动是以模块方式来推动。而下一代是以单体来推动技术标准。
这是从混合动力系统到模块到单体的研发系统。这是汇总了国内外一些企业采用的不同材料体系,有锰酸锂也有碳酸锂材料体系,中国这块都有人在做。
这个就是简单给大家罗列了一下相应的材料,包括三元的、锰酸锂、碳酸铁锂。
产业部分这是大规模化示范工程,2010年25个示范城市有超过12000辆投入示范运营,同时从25个示范城市筛选6个城市对私人购新能源汽车给予经费补贴,整个的数量接近20万辆。同时中国有巨大的自行车市场推动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到现在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一亿辆。2015年需电量一百亿瓦时,锂离子电池正在由消费类走向汽车的产业链。
不同的企业针对未来的很好的预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动力蓄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布局,这个图里包括锂离子电池,比如说锂离子包括万向、比亚迪等一些企业都在做,镍氢电池包括上海万虹等等在做,从这个布局来看形成了三大产业化的布局,我们可以说是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很大的产业布局。我们沿着这样的情况大概是这样,超过一百家企业进行动力蓄电池布局工作,投资额超过一百亿人民币。这是我们调研的时候部分企业产能的情况,包括投资的情况。
在国外这块,针对动力蓄电池的良好发展前景,各大公司进行了比较大的投入,每一个企业投入基本上以一亿美金的投资额来进行动力蓄电池产业化的投入,同时日本对车用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2012年对动力蓄电池需求在一百亿瓦时。
而包括按照性、成本、之是未来动力蓄电池企业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简单做一个这样的报告,谢谢大家!
- TechInsights:明年纯电动汽车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先进电子 / 电气架构将领先
- 能链智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 中国电动汽车浪潮:物联网如何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全球扩张
-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遇阻,中国企业出货量逆势同比大幅增
-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Alphabet 旗下 Waymo 公司或受损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零售渗透率超过50%,Molex莫仕引领小型化设计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零售渗透率超过 50%, Molex莫仕引领小型化设计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迎来大洗牌,分析师称到 2030 年只有 1/7 车企能盈利
- 官方证实:欧委会借调查之名窥探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机密
- 商务部、中国贸促会、中汽协等回应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