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揭秘
2014-08-29
雾霾锁城、油价居高,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新能源车。然而真正走进市场以后才发现,新能源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要么配套设施不完善,要么性价比偏低,要么无法满足正常驾驶需求,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人不得不放弃对新能源车的想法。
就连上市17年、截至2014年7月底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680万辆的丰田油电混合动力车,在中国也被消费者认为各种“不靠谱”而置之度外。
而这些“不靠谱”都源于消费者对混动技术的先天性误解造成的。且不说如今的混动车型价格已经接近同级的传统动力车型,日本、美国市场的热销也足以证明混动技术的成熟可靠。混合动力很像如今满大街的智能手机,都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颠覆,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像智能手机一样被接受和普及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技术风险”被过分放大而已,其实混合动力技术并不神秘,不妨我们一起近距离做个“大揭秘”。
揭秘一:混合动力不需要充电
显然很多人将纯电动(EV)和油电混合动力(HEV)给弄混淆了。当一听到有“电”驱动的汽车,会不自觉地归类到存在充电问题的纯电动车中。
与纯电动不同,混合动力是不需要通过插电来补充电能,有人不禁会问,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
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车辆不需要发动机提供很高动力的时候,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会被用来发电并存储到电池当中。而且车辆减速及制动过程中减少的动能也会被系统转换成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也就是所谓的“再生制动”。这就是油电混合双擎动力技术中“电”的来源。存储在电池中的电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作为驱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即降低油耗,又提升动力。“电”在油电混合双擎动力系统内实现了循环,从而使混合动力车在不充电的情况下,有“电”可用。
可以说,丰田混合动力是将一些原本会被浪费掉的能量,给设法回收储存到电池当中。而且这一切都由智能系统自动控制,完全不需要人为操作。
揭秘二:混合动力电池没那么脆弱
大家对丰田混动车电池的担忧,也非没有道理。毕竟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上的电池在使用一年半载后,储电量都难免出现衰退。于是便生出了“丰田混动车每三年就要去更换电池”的传言。实际上,丰田混动使用电池方式与电子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 数码产品电池充电基本采用深充深放的方式,即用到低电量才一次过将电池充满,这其实就是电池折寿的最大元凶。
丰田混动车则采用浅充电多循环的策略,在市区行驶时一般只会用到电池容量的10%,哪怕在最极端的情况,电池最大用量大概只能是40%。换言之,电池有约60%的电量是永远动用不到,这保证了“浅充电”。另外,丰田混动能在刹车及滑行时回收能量,因而充电次数相当频繁,这就是所谓的“多循环”。 这种策略能大大提升电池的寿命,而反观笔记本等电子设备的电池,为保证使用时间,放电量都会超过电池容量80%以上。
一个对丰田电池可靠性的例证,便是活跃于全球范围的普锐斯出租车。丰田曾回收过许多里程超过20万公里的出租车,当中甚至有车子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中间没有一台更换过电池,而且连电池故障也没发生过!
揭秘三:强大保护杜绝发生漏电事故
由于车尾背着块大电池,且输出的是高压电,因而很多人会担心混动车在碰撞事故中,电池会有漏电危险。
对此丰田有两道防线,首先,电池被放置在后座椅背面,这个位置已在车尾溃缩区之外,因而哪怕遭遇追尾,车身挤压变形也难以波及到电池。另外,丰田还给电池设计了具有保护功能的支架。在美国进行的80km/h追尾测试中,丰田混动车的电池也没有任何损伤。 此外,丰田电池保护还有另一道防线,就是当探测有气囊弹出时(即发生严重碰撞),车辆会自动切断高压电源,这样就从根源上扑灭了漏电的可能。
日本东北部在2011年遭遇地震海啸冲击,当地有许多的丰田混动车被洪水浸泡。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也没发生过一起人员触电事故。
揭秘四:与普通车无异 混动车无需特殊保养
由于多出整套电驱系统,因而很多人会担心丰田混动车在保养上,工序要比传统车多,花销也会水涨船高。其实在保养项目以及间隔上,混合动力和汽油车别无二致,而且都只是进行更换机油等常规项目,电驱系统为终身免维护。以凯美瑞尊瑞为例,这台车在机油选用上,也和传统动力凯美瑞一致,没有任何“特殊化”的地方。
说一件真人真事,日本一位叫横田纪一郎的记者曾驾驶普锐斯,花了12年时间横跨五大洲。一路上不乏撒哈拉沙漠等环境恶劣的地方,路途上别说特殊保养,有时甚至连基本保养也无法满足 ,一些稍微娇气点的传统动力车都会败下阵来。普锐斯最终还是陪伴横田纪一郎完成了旅途,包括电驱系统在内,整车中途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甚至连机舱盖都没打开过一次!
总的来说,丰田混动车在带来节油福利的同时,却无需让用户在使用上付出任何代价。过去丰田混动车售价要远高于传统动力车,但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售价已降到只比传统动力车稍贵的水平,“长期持有”除了能在油费上回本外,还能享受到混动系统在安静、动力等其它方面的享受。所以说,丰田混合动力其实已走到了我们身边,这层误解的窗户纸被捅破也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