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带动了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都需要自动定位服务。为解决自动定位的问题,基于卫星通信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出现了,其良好的定位精度解决了很多军事和民用的实际问题。但是,当需要定位的物体位于建筑物内部,如办公大楼内,其定位精度就明显下降了。因此,必须研究新的室内定位技术以弥补GPS的不足。目前,常见的技术有红外技术、IEEE 802.11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超声波技术和RFID技术。
红外技术:Olivetti研究室(现在为AT&T Cambridge研究室)研制的基于红外技术的有源标签可以用于室内物体的定位,但是它要求物体必须和红外线阅读器必须成一条直线,且定位距离太近,因而限制了其继续发展。
IEEE 802.11: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定位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安装适量的无线基站,根据这些基站获得的待定位物体发送的信息(时间和强度),并结合基站所组成的拓扑结构,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这类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仅需要增加相应的信息分析服务器以完成定位信息的分析。
超声波技术:Cricket Location Support System和Active Bat location system是目前成功使用的两个系统,它们都利用了类似蝙蝠定位的原理,可以实现最高精度到9cm的定位。但是这类系统的成本太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RFID:以SpotON系统为代表。SpotON系统利用接收信号的方位和强度信息,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其位置信息。SpotON的阅读设备之间没有中央控制,其系统尚不完备。
除上述技术外,围绕微雷达技术和UWB技术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但同时兼顾定位精度高和系统价格低的室内定位方案只有RFID,所以目前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都围绕着它展开。移动目标的定位技术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基于移动设备的方法和基于网络的方法。前者主要是由移动设备根据当前和以前与它通信的参考基站信息,计算出自身的位置,其最典型的应用是在GPS系统中;而后者是网络根据其参考基站和移动设备通信的信息(时间和信号强度等),结合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出移动设备的位置,实现定位。在RFID应用中,出于功耗方面的考虑,电子标签不能成为定位的主动方,所以基本上都采用基于网络的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WiFi定位技术 著名无线局域网设备提供商Airespace公司2004年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常规的WiFi无线网络进行个人定位系统。这种无线定位服务采用的是一种名为无线电波定位的技术,它的系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十米以内。
UWB( ultrawideband,超宽带)三角定位技术 使用三角测量法精确算出使用者的位置使用 UWB技术可使定位误差在2厘米之内,优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3G/GSM/WCDMA网络三角测量定位技术 电信的增值服务:位置服务即LCS(Location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是通过移动通信网,获取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数据),然后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PHP(小灵通)定位技术 当LSC系统向小灵通网络发送对目标手机的定位请求后,根据手机是否支持用户对用户接口(UUI),LSC将获得不同的定位信息。
RFID(射频电子标签)定位技术 许多RFID厂商正在考虑被动式RFID设备定位医院和公园外的孩子和老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