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博士回应求职月薪5千被拒 赴美研发冷核聚变年薪8亿元

赵玉田   2022-8-31 15:52 楼主

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又一次引发了热议。4年前,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材料专业的刘本良博士,参加了一档《非你莫属》的求职节目。在节目中,刘本良自称在研究冷核聚变这种能源方式,求职月薪5000元人民币,不仅被评委团拒绝,还被轮番质疑和嘲讽。

 

近日,有媒体称,刘本良的冷核聚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造出了充一次电能用2.8万年的超级电池,且刘本良也已经被美国高薪挖走,就职于纽约冷核聚变研究所,年薪1.2亿美元。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哗然。

5db783880de4b36.jpg

8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刘本良本人,其否定了上述传言,并表示目前生活在北京市海淀区。去年,刘本良从一家依托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离职,现没有正式工作,仍然在做自己的真空正负能量分离技术研究,生活来源主要靠积蓄。

记者的采访一度中断,因为刘本良表示要骑电瓶车去接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

1983年,刘本良出生在山东,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据了解,刘本良博士论文题目为用贵金属增强光场场强,偏重于制造贵金属纳米共振单元。他称自己在2009年接触到冷核聚变这一课题,2013年至今,主要研究一种实用级别的真空正负能量分离技术。

5a47f4991d9ac52.jpg

2012年,博士毕业后的刘本良曾一度在北斗导航公司工作,方向是研究“传感器材料”,因为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完全不相干,所以一年后离职。2018年,出于生存压力,刘本良参加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录制。

在这期饱受争议的节目中,刘本良在台上称,自己正在研究的方向是冷核聚变,其还称,自己正在发明一种5号电池,能够供一个家庭10年使用。“自己做科研是为造福人类,不是为了挣钱,但是家庭需要经济支撑,爸爸和妻子需要生活,5000元足够了。”刘本良说。

自我介绍后,众多评委纷纷表示出对于低薪水的不可思议,并对其博士身份进行质疑。

一个评委问,“什么是EV?什么是ph-EV?”刘本良表示自己不知道。该评委说,这是目前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概念,刘本良回答,“我瞧不上新能源汽车,我比它的电池超过一个数量级,是文明级别的差别。”

随后,又有另外的评委问他“能不能说几句广东话(因为他在香港学习很多年)”“你读博士的时候住在香港哪一条路”等问题。刘本良表示自己都不能回答。

39c616de63355c1.jpg

回忆起这期节目时自己的表现,刘本良也承认,“多少还是有些吹牛的成分。”

刘本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参加完那期节目后,也有不少公司主动联系上他,其中包括一家声称自己不缺钱的加油站。最后凭借老同事的牵线,他再次选择了回到老东家北斗导航公司,在公司的研究院工作,月薪约为人民币1万元。

“我从2018年一直工作到去年,研究的方向是算法,这些算法能够运用到北斗的技术中,”刘本良说,“但其实这跟我一直关注的真空正负极能量分离技术是联系的,大部人都理解不了。”刘本良称,去年公司撤销了研究院,所有人员转到业务部门,自己完全不懂业务,所以再次选择离职。

“民科“还是“奇才”?

记者了解到,针对刘本良这一特殊案例,目前沸腾的网络舆论大概有两股声音。一股声音仍然是对刘本良研究方向的质疑,称其偏离了专业方向,沦为“民科”(民间科学家)。“冷聚变博士靠谱程度约等于水变油博士。”一名网友评论说。

据了解,核聚变通常需要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个温度是为了让原子核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相互之间的排斥力,从而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多的能量。

而冷聚变,即不需要高温(1000度以下)就能进行的核聚变(μ子催化也可让聚变温度大大降低,但通常不算在此类)。据了解,冷聚变在上世纪80年代末火过一段时间,化学家Fleischmann表示在用钯电解重水的过程中,观察到了异常高的能量产出,声称实现了冷聚变,但后来证明实验不可重复。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抛开冷核聚变的可行性,刘本良的另一理论即“一节电池供全家使用10年”在物理学上确实有根据,即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一块五号电池的质量如果全部亏损确实可以放出巨大的能量,不过现在人类研究和技术手段还太过粗糙。现阶段初级利用原子能的手段只有热核裂变和热核聚变。”

更有网友表示,高端人才上求职节目,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悲哀。我国,在科研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冷门科研工作薪资低廉,不被资本看好,实在是令人唏嘘。

“伟大的工作总需要一些超越历史的人来做,特斯拉早年失去助学金连大学都不能顺利读完,进入爱迪生的公司,却被爱迪生偷了专利,拒付工资,愤恨出走,后来接受JP摩根的资助才完成研究。”一名网友说。

在去年发表在知乎上的文章中,刘本良写到,

“许多年前,我曾经专注于能量的研究。今天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部分答案。能源这个行业从理论上已经被杀死了,未来将没有能源行业。人类关于物质的所有知识也将会磁带机一样被埋藏,最终解决人们物质需求的方法将会只剩下一种,就是从原子开始制造出一切的所用。”

在采访中,刘本良也跟记者解释了很多关于他目前正在研究的“真空正负能量分离技术”, 从理论到算法。“物理学的谜团已经集中到了真空的本质属性这一点上。根据量子场论,真空中时刻发生着正负能量的涨落起伏。霍金辐射、Casmir效应的客观存在说明分离正负能量是可能的。当前实验室中可以进行微小的正负能量分离,但还不能用做能源。”刘本良说。

066c4a1f37549ac.jpg

 

因此,他的正负能量分离装置是一种能够输出能量或者能够输入能量的装置。这跟电池相似,既可以放电也可以充电。电池存储能量的地方在电解液和电极,而正负能量分离装置,存储能量的部分在空间。

根据刘本良的设想,这套装置可以是一套磁性材料装置,也可以是一套微型的类似于半导体的微型固态材料装置。刘本良说,设备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希望能够得到企业支持。”

“理论已经有了,但装置的开发上,我的能力还有困难,”刘本良说,“我所擅长的是想象。”

本帖最后由 赵玉田 于 2022-8-31 15:52 编辑

回复评论 (19)

冷核聚变,99.9%是没影的事。

 

“冷聚变博士靠谱程度约等于水变油博士。” 这位说得不错。

点赞  2022-8-31 16:13

这种还是只能去国家支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

企业都是只管捞钱。

点赞  2022-8-31 16:15

那节目的企业能有几个好的,都是搞营销宣传的

点赞  2022-8-31 16:43

年薪8亿一看就知道是“钓鱼文”的一贯套路,而且“钩”都是直的,用来筛选出特定的对象。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22-8-31 18:38

关于冷核聚变说一句:冷核聚变在地球上始终都天然存在,但发生率极低,低到根本不可能作为现实意义上的能源,比水变油还不靠谱。

水变油至少理论上可以通过原子重组实现,只是严重缺乏经济性,犹如拿全世界所有的资源储备去换一粒寻常的沙粒,而冷核聚变的能源化在理论上就站不住脚。

至于“真空能源”,这个十几年前曾“热闹”过,当初Star Gate系列科幻美剧还在播出,里面就有真空能源的剧情,但现实中当年有人在剧集播出后立马声称做出来了,显得十分的滑稽可笑,当年还在某论坛批过这事。

科学素养与学历正相关,但仅在概率上如此。是概率就有反例,记得当年还有个“无偏二极管”闹剧,据说出自中科院某研究员呢……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22-8-31 19:00
引用: chunyang 发表于 2022-8-31 19:00 关于冷核聚变说一句:冷核聚变在地球上始终都天然存在,但发生率极低,低到根本不可能作为现实意义上的能源 ...

“无偏二极管” 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是在2004年。

徐业林说:判定无偏二极管真伪的铁证是负温效应实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经验定律,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科学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点赞  2022-8-31 21:13

基本都在商业化道路上越来越离谱了

点赞  2022-9-1 08:22

请留下善意的支持吧,只能祝福他能够鉴定的走下去

点赞  2022-9-1 08:36
引用: 秦天qintian0303 发表于 2022-9-1 08:36 请留下善意的支持吧,只能祝福他能够鉴定的走下去

在精神领域,他人的善意可以带给你天赋,支持、信誉和才能。一旦一个人赢得了它,不过这很难。就要牢牢的保住它

点赞  2022-9-1 09:59

刘本良说,“我所擅长的是想象。”    高情商:“未来学家必备的品质”, 低情商:“眼高手低,空想家”

点赞  2022-9-1 11:21

水变油在理论上也不可能通过原子重组实现,水是只有氢氧原子,油不是只有氢氧原子。

点赞  2022-9-1 11:23
引用: yang_alex 发表于 2022-9-1 11:21 刘本良说,“我所擅长的是想象。”    高情商:“未来学家必备的品质”, ...

关于想象,几年前我曾转发过一篇帖子,标题是“最高级的想象是不自由的”,有兴趣可以看看,只是比较晦涩。理论科学领域,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确实全凭想象,但这种想象却要求极严,不仅仅在逻辑上要求完美的自洽,还要与客观现象完美匹配。对既往的理论成果,要么是延伸,要么是证伪,要么是二者同时存在,完全可以说这方面的想象是层层枷锁下的桎梏,所以想突破才那么难……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22-9-2 13:37
引用: yang_alex 发表于 2022-9-1 11:23 水变油在理论上也不可能通过原子重组实现,水是只有氢氧原子,油不是只有氢氧原子。

原子重组理论上可用亚原子粒子实现,甚至可到更基本的夸克层面,背后的实质是质能转换。比如科幻美剧Star Trek中的复制机,输入能量即可获得菜单上的任何物质/物品。虽然理论上确实成立,但鉴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么做是缺乏经济性的,技术越原始(比如当前)经济性越差,所以我在前帖说,恐怕是拿全世界所有的资源储备去换一粒寻常的沙粒。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22-9-2 13:44
引用: 秦天qintian0303 发表于 2022-9-1 08:36 请留下善意的支持吧,只能祝福他能够鉴定的走下去

如果是符合科学方法的,那确实应该支持,反之则不该盲目支持。盲目支持在邪路上的狂奔,那无异于杀人。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22-9-2 13:48
引用: chunyang 发表于 2022-9-2 13:44 原子重组理论上可用亚原子粒子实现,甚至可到更基本的夸克层面,背后的实质是质能转换。比如科幻美剧Star ...

这么说也对。只是不再在原子层面了,需要进入更微观的粒子层面,重构原子。

点赞  2022-9-4 23:48
引用: yang_alex 发表于 2022-9-4 23:48 这么说也对。只是不再在原子层面了,需要进入更微观的粒子层面,重构原子。

所谓“原子层面”是指核反应。不妨思考,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元素从何而来。

汽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那么其中的碳元素从何而来?答案是恒星星核内的核聚变反应。氢先聚变为氦,一定质量以上的恒星在核心区的氢全部聚变为氦之后会点燃氦的聚变,生成碳、氮、氧。也就是说,利用人工核聚变一样可以由水中的氢得到碳。另一个技术路线是用加速器得到高能亚原子粒子或高能轻核去轰击水里提取的氧核,先构成不稳定的更高序数元素的重核,然后靠其自发裂变得到碳。不管哪个技术路线,都可以用构成水的氢氧元素得到碳,提纯后再与氢合成得到气油。

以上就是“水变油”的方法,当然理论上还有更多核反应方法,理论上包括直接基本粒子合成元素甚至夸克合成等,只是这些方法全部都完全没有经济性。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22-9-5 15:14

谣言也能成为热点, 新闻已经变味了,以前还制造新闻,现在直接就是拿谣言当新闻 

点赞  2022-9-5 16:37

读书这么多年,还是要先解决自己和家里的生存问题,何况这种专业还是要依靠国家的大平台,才发展余地。

点赞  2022-9-12 13:44
这个明眼人看看论文吧,炒作有点没有底线了。真是无语,这种媒体是对科研界的侮辱。
点赞  2022-9-23 00:26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