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玩MSP430单片机,需要使用C语言,免不了重新学习久违多年的计算机编程,从而在这里引出一番回顾和感叹。
计算机编程的初期接触是在大学里开始的,记得当时的计算机还住宫殿,本科学生顶多有个参观机会,好似进主席纪念堂一样,不同的是没有棺材,只有摆着的大柜子。程序输入要用打孔机,而且需要先将字母或数字翻译成机器语言,加上奇偶校验孔,打在黑色的纸带上。输入到计算机里宛如神话里的情景,花了那么长时间打出来的纸带不用几秒钟就穿过了机器读带器。当然了,这种接触至少让学生了解与计算机沟通是何等的困难。
上研究生时才真正接触到计算机编程。只记得当时的FORTRAN IV语言课,由谭浩强主讲,在清华主楼的大教室里,每次课都座无虚席,占个好位置都很困难,可见当时学习新技术和知识的热情是何等高涨。谭浩强操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讲的是活龙活现,尤其是有关多元数组,他采用单位分房为例来讲解数组在内存内的顺序,很有一副在文革期间倍受委屈的形象。不过据清华的子弟,他在文革之间的确很活跃,曾经是团支部的头头。难理解的是,他似乎与邓小平上一辈子曾经结下不解之仇。在第一次邓小平被打倒时,他积极响应,整理了邓小平反党言论一百条。当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后,再次被打倒,虽然时间不长,再此期间他又总结出了邓小平反党言论新一百条。随着政治形势的明朗,这两百条为他的政治生涯打上死结。是真金就不怕磨灭,他至此转搞计算机技术,他的能力至此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校的IBM360 主机本人从来没见过,只知道能从窗口提交程序任务,编制FORTRAN程序需要先写程序,之后打卡,每张卡对应一行程序。将程序卡递交几天后取结果,按照编译出错情况修改程序,再重新打卡,程序通过是一件何等不容易的事情!当时C语言和基于68000的主机国内才刚刚出现。
当时的计算机与如今完全不能比,但微机普及的趋势已经形成,这与1943年IBM总裁托马斯华生“我看全球可能只有五台计算机的市场”的预言完全背道而驰。到底是清华,系里的2台美国进口的CROMENCO微机和几台国产的以Zilog80为中央处理器的微机已经成为研究生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使用需要预约机时,按小时收费。当时虽然纸带穿孔机还存在,但已经不需要人来翻译和穿孔,而且微机可以使用5英寸软磁盘存储程序和结果,加上键盘,屏幕和打印机,情况已今非昔比。当时CROMENCO的编辑器能够将光标竖向移动,是只能打入插入,修改行列命令的常用命令行编辑器所不能相比的。当时微机住空调房,酷暑之日骨肉之躯可以沾点微机带来的宝贵冷气。虽然这些微机身居空调房间,还是经常死机,这时编制一半的程序就付诸东流。不时地存盘从那时起就成了一生的习惯。当时学会的ALT-CTRL-DEL受用至今。有时候这一招也不管用,就寻求极不耐烦的微机管理员帮助,他们的招数更高,关机,打开机箱,拔出插板,将芯片向插座里按几下,将插板重新插入,然后启动机器,一系列熟悉的动作在很短的时间里一气呵成。掌握着这样的高深技术,难怪他们不耐烦呢。
数据和文字处理软件在80年代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本人直到90年后去加拿大时才开始大量接触。数据库软件Lotus123, DBASE, Quattro Pro/Ami Pr, FoxPrl,直到当今的Excel,Access都是最近两个十年才流行的。如今虽然FORTRAN语言还有少量的应用,但这类的人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不,连几十年前以FORTRAN IV语言为起点的人也开始重新学习不那么新的其它计算机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