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晚上下班没打算看书,想换换脑子。一时半会不知道干吗。
可能是那天在红联写的一个 和电脑和LINUX的故事,忽然想起一些事情没做。
比如说早年看书,电学发展史上永远不会不提到的莱顿瓶。
特别是大学时,有一次在图书馆无意借到一本 西门子的传记,里面一段记载,验证了我以前看未解之谜时看到的一个故事。
简单说就是 西门子在金字塔玩的时候,无意发现金字塔顶附近静电非常强,并用一个莱顿瓶击退了打算强行拉他们下塔的当地导游。
所以我对莱顿瓶印象很深刻。
以前曾经试过一知半解地弄过一个很山寨的莱顿瓶,不过,它别说击倒人,它给我带来的感觉还没我冬天脱毛衣时给皮肤带来的触电感,更别说像不小心把手指碰着插座时,惊魂的一下.......
所以,一直不知道怎么弄。也就没弄。
现在的感觉不一样。
说到电容,我会想到它的充电效应。而且,对于它的结构了解比以前深,虽然俺大学物理电磁学差点挂了。
昨晚还特别折腾,跑到超市里买了一个烧烤用的锡箔。打算用这个做导体。然后用水做介质,因为它的介电系数是水的80倍左右,比起一般的玻璃,还要更超10多20倍。
结果折腾了一晚上,没感觉。
更奇怪的是,无意发现,我把47的表头放进水里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导体。表盘居然显示在100多u的位置,这个数值吓着我,我一直认为是误操作,但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时半会也没想清楚。
后来,特别总结了一下:
1 首先,以水做介质,容量当然会提高好多倍,但是,回想网上好多DIY都不用水,再想想,就是空气,介电系数接近1,容量上也不过比起他们用玻璃小4到5倍,再说,那样做出来的电容容量不可能大到哪去,反过来说,他们把人给电着了,那我只要感觉到像脱毛衣时产生的触电感就好了吧?
最重要的是用水的时候,感觉弄得乱七八糟——由于当时我还不时回到电脑前,搞不好把水弄进键盘里了,散热一向很好的戴尔笔记本突然很热,吓了我一跳.....
2 不管如何,首先要想办法把这个“莱顿瓶”的结构做得稳当一些。
所以我今晚买了一包一次性杯和双面胶,这样应该有望把锡箔更好地固定在一次性杯上面。
不过,网上有个人09年的博客说,他照着做,却不成,一直想不通,我想,这个估计有一些共通的问题——而网上那些东西,谁知道它是不是真的行呢?
不过,有一点我确信,历史上那些人一定是真的!
今晚临走前,居然又想起了另一个同样古老的玩意:水果电池。
这个做起来当然好弄多了。
我房里恰好有一个之前买了因为忘了吃,已经干瘪的让我没食欲的苹果,于是我知道今晚它死定了......
这个做起来蛮顺利。
我用磨掉漆包皮的铜丝和镀锌的螺丝钉做电极,我希望能通过串联攒够1.8V,把LED点亮。
我首先测了一下单体的电动势。
最差的有0.3V,最好的可以去到将近0.6V,于是我打算串4到5个看看。
可是,有一点非常奇怪,我把3个串到一起的时候,发现,总体电压居然没怎么提高,可是单独测每一个单体,依然是原来的0.3到0.4V!!
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朋友提到,会不会是电池内阻?
后来想了想,也许他说的有道理,问题是,我记得很多电池的内阻是动态的,更别说这个水果电池。
这个不好确定。
另外我有点后悔的是带回来的是指针表,不是数字表,不知道会不会跟电压表内阻大小有关系。
总之,这些折腾,目前都没啥戏。
不过我还是很想慢慢把它们玩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