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牛人图解DIY 1pA超微电流测试器

欣之   2012-12-21 11:13 楼主


目录 00、前言 01、电路图及说明 02、仿真 03、准备材料、元件 04、元件布局 05、制作输入隔离岛 06、输入岛岛芯的制作 07、元件安装和焊接 08、反馈电容制作 09、安装完成 10、初步测试 11、初步采集 12、运放的说明 13、超高阻的说明 14、数据采集的说明 15、用微电流源进行测试 16、如何衡量一个微电流测试器的好坏 17、商品微电流测试仪都是怎么做的? 18、热电动势和噪音 19、测试温度系数 20、宇宙射线? 21、微电流测试的误区 22、学习微电流检测技术的一种方法 23、微电流测试仪有什么用? 24、德国的微电流板分析 25、DIY 1pA的对比和总结 26、如何测试低频噪声 27、微电流下一步 28、参考书 29、参考文章/电子文档 00、前言 微电流在探索、测试、研究领域,用途广泛,是打开电子测试微观领域的一把钥匙。人类探索微观电流世界的过程从pA级到fA,再到aA,现已经进入单个电子时代。 人们往往认为,DIY一个1pA测试器是需要经历巨大挑战的。本文试图说明,通过适当的方法和传统而简单的成熟技术,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了测试1pA的问题,同时可以把测试下限做到1fA以下,进入aA领域。 01、电路图及说明 用电池供电,微功耗设计; 电池选9V,用低压差低功耗的HT7150三端稳压成5V,自耗电<4uA; 然后用双运放的一半,把5V分成±2.5V双电源,这部分耗电<22uA; R3和R4把-2.5V分压成100mV作为标准电压,由R5=100G提供测试用的1pA标准电流。这部分耗电5uA; 最后,双运放的另一半接成经典负反馈I-V转换电路,这部分耗电16uA; 运放采用LMC6062AIN,很便宜的东西,典型Ib=10fA,典型Vos=100uV,耗电32uA; 运放也可以用LMC6042AIN,很便宜的东西,典型Ib=2fA,典型Vos=1000uV,耗电20uA; R6提供保护,不至于因偶然输入过压而导致运放损坏; R7是反馈电阻,C4是反馈电容,用于抵消输入电容的影响,提高响应时间,同时也与R7一起提供一定的时间常数。 合计耗电<47uA,一节9V充电电池(350mAh)可以使用7000多个小时。如果换用LMC6042AIN,总耗电<35uA,电池可以使用10000小时。 11063018310f61224cacc0af9b.gif 本帖最后由 dontium 于 2015-1-23 11:23 编辑

回复评论 (74)

02、仿真



电路很简单,预期会很顺利,但实际上很艰难。大概是Multisim对于超高阻部分做的不好。 可以看到,仿真软件把主运放的Vos取了0.35mV,另外也肯定加入了Ib的影响,最后的输出有一点偏差,很正常。 1106301838060d306f51ee725c.gif 本帖最后由 dontium 于 2015-1-23 11:23 编辑
点赞  2012-12-21 11:18

准备材料、元件

除了个别元件比较难找外,其余都是很常见的。
特殊的元件,主要是100G的电阻。
1106301843ab0bee82741647ad.gif

元件细节
110630184522f2ec41c0e50c82.gif
点赞  2012-12-21 11:18

04、元件布局


先裁减好万能板,主要元件排布一下。
上边是电源,右下是输入,左下是输出。
1106301903780fe9f447d45249.gif
点赞  2012-12-21 11:18

05、制作输入隔离岛


此处为关键部位,隔离岛需要高度绝缘。
采用优质BNC插座,确认绝缘部分是特富龙材料,这是常见的最好的绝缘材料,电阻率可以超过10的15次方欧姆-厘米。
不仅如此,BNC插座的外皮,要强制在地电位,这样与中心导体的电位差就很小(<1mV),这样才能保证漏电不超过0.1fA。

110630200452eb865966601d0e.gif
点赞  2012-12-21 11:18

06、输入岛岛芯的制作


这部分要实现良好的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同时要尽量减少体积以免不必要的输入电容和感染,这样就直接在中心导体上焊接成四叉,分别接输入、反馈电阻Rf、反馈电容Cf、运放输入/保护电阻。
11063020234437ba7cb13b0ef9.gif
点赞  2012-12-21 11:18

07、元件安装和焊接


这部分没有啥特别的,常规做法。

不过也比较麻烦,断断续续焊了两个小时,刚刚完成。
标准电压源,不仅有0.1V,而且增加了10mV:
1106302313fcec45f11d6c4ee3.gif


背面,尽量避免交叉:
1106302313fa8cf98a9fe39ff6.gif


2011-7-1 19:00补充,昨天焊完后发现两处小问题,改正后:
11070118584004a7af70abaf0e.gif
点赞  2012-12-21 11:18

08、反馈电容制作

其实还没有焊接完成,发现运放的输出还没有接,反馈电容还没有位置,补做一个。
这个电容要求超低漏电、很小的容量,难于找到成品,只有自己做。
用外径0.55、内径0.34的特富龙单芯双绞线8cm,加密双绞。测试一下,4.7pF,可以了。

1106302349d9f1a3e545aa2f03.gif
点赞  2012-12-21 11:18

09、安装基本完成


又发现一个错误,电压源的地接错了,接到了-2.5V上去。改正后,装上大部分元件后:
11070100529042e708d573874f.gif

11070100528b80006fe5bcce8b.gif 2011-7-1 00:52 上传




点赞  2012-12-21 11:18

10、初步测试

用Mengxin DIY手持6位半测试,不给予任何电流信号,即输入电流为零,只接上反馈电阻和反馈电容,零点貌似正常,不装盒时有干扰,装盒后大约为1.7mW,也就是17fA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TempPic\W_@93{2``K7H}@]B4G{4KHM.tmp 11070101078d9475d3c8dddaba.gif

加上1pA内部电流后,输出大约是91.5mV,也就是915fA,正常。
11070101073496ef13b79b8d23.gif
点赞 (1) 2012-12-21 11:18

11、初步采集


仍然用Mengxin 6.5,测试时保存在内部MicroSD卡中,采集了零点和1pA信号,结果非常平稳,噪音非常小。至此,1pA超微电流测试仪DIY成功!
11070101125cebca8bc52fcadc.gif
附:原始采集数据及图表:
data1.rar (31.07 KB)
(下载次数: 35, 2012-12-21 11:32 上传)
点赞  2012-12-21 11:18

12、运放的说明


看照片,这些都是Ib超级微小的CMOS运放,由于输入级都是MOS管,因此Ib都非常小。尽管LMC6001很著名,但其用料和制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出厂前进行了100%的测试,保证Ib<25fA而已。这些运放尽管Ib的指标值相差很大,但实际上相差不大,绝大多数都会低于典型值,或者Ib<10fA,因此可以基本随便选用,使用前测试一下,个别的淘汰即可。我主推LMC6042A和LMC6062A的原因,就是低耗电。
Ib小,电流噪音就自然小。这些运放的电流噪音的指标都低于0.2fA/√Hz。
Ib小,受温度系数的影响就小。因此,超微电流测试,Ib是首要选择目标。
价格上,LMC6001A贵一些,其它都很便宜,尤其是图中的下面两款,很容易买到。
110701103309d9ae0083e7d68b.gif


其它的常用运放,还有一些金封的,例如ICH8500A、AD549LH、OPA128LM:
110702174276f1901309375963.jpg

不过,根据国半,金封的Ib反而不如塑封的好,再由于价格贵,不推荐。
1107021742b3eb0431dfd7559d.gif
点赞  2012-12-21 11:34

13、超高阻的说明


照片为我自己的测试过的所有100G的电阻。
A. 国产的100G真空电阻,有一定的电压系数,但低压下表现尚可,温漂也凑合。如果手头正好有这种电阻,可以用在此处的超微电流测试仪里。
B. 新近国产100G,红色漆皮,但表现很好。温度系数大约0.14%/C,电压系数很小,低压下表现也非常好。
C. 日本FINECHEM的 RH2HVS,误差只有1%(F),高压下(10V~1000V)表现也非常好,但就是低压下表现很差,介质吸收严重,一旦加压(例如开机时的5V)则难于恢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开路有输出电压,电荷释放时间比较长。
D. 国产的片状电阻,名义上是RI80,也许是小厂的产品,非常垃圾的东西,电压系数超大,10V和100V下电阻能相差2倍以上,<1V下几乎要开路(电阻>10T),其表现类似一个稳压管,因此绝对不可以用在此处。另外,该电阻的极化存储现象也很严重。

1107011106d1353f9a5d006685.gif


根据Johnson Noise理论,可以测试的最小电流受下列电流噪音公式约束:
I^2 = 4 * k * T * B / R
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为1.38E-23,T是绝对温度,B是带宽,R是信号源内阻。
把常见的T=300度、B=1Hz、R=10MΩ带入,结果得到40.7fA。显然这个噪音对于微弱电流还是太大,要想改进,在常规场合(比如不能搞低温恒温)、测试速度确定的场合下,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信号源内阻。如果R选择1GΩ,那么电流噪音就变成4.1fA了,减到了1/10。假如继续把R增大到100G,那么噪音极限就达到0.4fA了(2fApp,如图红圈所示)。吉时利往往被公认为是国际微电流测试最高水平,其目前仍然是保持记录的静电计K642,里面的反馈电阻最大用到了12次方(1T),这与其0.08fArms的电流噪音指标是吻合的。理论上,如果进一步要其测试下限达到1E-17(10aArms,50aApp)也是可能的,只要提高信号源内阻到100T,同时要加大一些测试时间,如下图绿圈所示。因此可以看到,单从噪音从这一点看我们就需要超高阻。

1107011106e773314986af72ba.gif
(本图来自吉时利低电平测试手册,并做了延伸)


内阻越高则电流噪音越低,这个概念与微电压的测试正好相反,因此有一些人转不过弯来,不想用高阻。的确,内阻高则噪音大,但噪音是与内阻的半次方成正比的,量程、增益是与内阻的1次方成正比的,算下来还是需要选择高阻。无论是信号源的内阻,还是运放的反馈电阻,均受此规律制约。
点赞  2012-12-21 11:34

14、数据采集的说明

数据采集,就是把微电流测试器的电压输出信号,转变成数字数据保存起来。
简单一点的采集,要用到ADC,可以DIY,也有各种现成的采集卡、USB采集器可以买到。
但更方便的,是利用带有计算机接口的商品万用表。我最早用UNI-T的UT71,4位半表,具有RS232接口,带有程序;后来用Fluke 289,需要用FlukeView;在基准测试中,我一般用3458A加上GPIB卡,灵活、准确而功能强大。但在这里,我用了Mengxin DIY的手持6位半万用表,这表除了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的特性外,还带有内置MicroSD写卡器,这样在采集的过程中不仅不需要交流供电,还可以脱离计算机,避免干扰。采集的数据为csv格式(逗号分隔文本)。

1107191425fc0bb423f4e9413d.gif

数据能够采集下来,不仅可以长期无损保存,更可以后续做曲线、进行各种分析。
我喜欢用Excel,在保存数据的同时,可以方便的求出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标准差、阿伦方差等,更主要的,还可以作图。

1107191425e326fc40aae5eab1.gif
点赞  2012-12-21 11:34

15、用微电流源进行测试

有人会问,自己DIY的微电流仪准吗?误差如何?如何校准?
这个么,我这里正好有个WD-1直流微电流源,输出范围是0.01pA到110uA。

110701200939db530dc551d4cb.jpg
11070120092577093c449cf617.jpg

先装好输入BNC插座
110701200950d31fa945cb9502.gif
110701200959012e959ec02922.gif

用这个WD-1输出1pA对DIY微电流仪进行测试,同时采集:
11070120091e156388e1b7ba11.gif


从表的读数就可以看到,这次比较准了。开始不太准的原因是用的两个100G的电阻,一个偏大另一个偏小。现在这个Rf是找了一个合适的换上去的。

目前正在测试中,测完后我贴出结果。



更新,结果出来了,出奇的好。
由于该微电流测试器只有一级,是反向的,因此正电流输入后读数为负。刚才测试的时候把WD-1的输出极性开关放到“-”的位置,输出就为正了。
1pA曲线平直、噪音很低。选取最好的100个数计算标准差,为0.28fA,这可以认为就是有效值噪音。同样,选取100个计算峰峰值,仅为1.3fA。从灵敏度看,按噪音有效值的2倍计算,为0.6fA。
1107012109f2f5859c07821463.gif


100fA的结果类似,直观看一下曲线:
110701210987a7704e3458de97.gif
标准差0.30fA,峰峰值1.38fA

那么,如何认定该测试仪的测试100fA的“精度”呢?是2.5%?还是什么别的?
无论如何,可以把这个叫做100fA测试器也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测试1pA还比100fA好一点,不得而知,也许是偶然的。无论如何,1pA和100fA的短期稳定性和重复性相近。用Cf=5pF、Rf=100G带入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一下,得到电流噪音的理论值是0.29fArms,峰峰值是1.44fA,可以看到,我的测试已经达到了噪音理论值!要想再好是不可能的了,除非继续增大反馈电阻。   
data2.rar (45.51 KB)
(下载次数: 17, 2012-12-21 11:46 上传)
点赞  2012-12-21 11:34

16、如何衡量一个微电流测试器的好坏

有人会说,那还不容易,用精度,或者准确度。
实际不然,计量界早不这么用了,人家用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中包含了重复性、偏差,加上其它的,我这里罗列一下:
A、稳定性
稳定是准确的基础,没有稳定性就谈不上精确。比如今天测试一个值,明天测试变了,那还有精度可言吗?或者说,连续测试10次的结果变动很大,又如何准确测试?
因此,测试器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表现在指针表不晃动,数字表的末位不跳动。
具体一点说,稳定性可以分为短期稳定性(短稳)和中长期稳定性。短稳主要由噪音和干扰决定,也可以认为是测试的重复性,可以由噪音的真有效值(rms值)表示,或者由变动的峰峰值表示,计算时可以用标准差,或者更精确一些用阿伦方差(Excel均支持)。以前手工计算一般只取10个连续的测试值计算,用计算机采集后一般取100个连续值。峰峰值计算比较粗糙但很方便,一般是真有效值的5倍或6倍。
中期稳定性一般由温度变化引起,长期稳定性一般由元件的老化引起,可以表示为每年变动百分之多少。
B、温度变化情况,或者叫温度系数。以每度变化百分之多少来衡量。对于I-V法的微弱电流测试仪,如果漏电能控制的很好,则温度系数主要由反馈电阻决定的。因此,若想减少温度的影响,那就要选择温度系数小的Rf。超高阻的温漂一般比较大,要求高的可以选择氧化钌材料的高阻。另外,运放的Ib如果比较大,也会引起温漂。Vos的温漂对整体性能贡献不大。
C、最小分辨。对于指针表,是指最小档的最小刻度;对于数字表,一般是最灵敏量程的最末位数字代表的值。如果噪音太大,那么最小分辨往往没有意义。试想一下,一个数字表在最灵敏的量程下,末位两个数字总在因为噪音的原因在跳动,那最小分辨还有什么意思呢?谁还会去看最后一个数字?
D、灵敏度。灵敏度是度量一个微弱电流计的重要指标,可以认为,灵敏度为仪器能够分辨的输入改变的最小值,再小的输入信号会被噪音淹没,因此一般可以取噪音有效值的2倍。由于噪音的峰峰值大体上为噪音有效值的5倍,因此灵敏度也大体上等于噪音峰峰值的一半。

11070313175aa96294305e2687.gif
E、偏差。这个指标其实关系不大,有偏差校准一下就可以,或者知道了偏离多少,纠正一下即可。现在测试仪大多数字化了,数字零点改正、数字比例纠正是很容易的事情。

微电流测试器的校准,可以通过刚才的类似WD-1的微电流源进行,也可以用标准电压和标准高阻来进行。例如Keithley 6517的校准就是这样的。标准电压可以提供到非常好,例如Fluke 732B,可以精确的提供10V和1.018V电压。高阻标准电阻,例如采用成品的BZ17超高阻标准电阻。

11070122206cbbdf1d18871de0.gif

11070122209e2cffea7572ee9c.gif
点赞  2012-12-21 11:34

17、商品微电流测试仪都是怎么做的?


610C,模拟的,最小量程达到0.01pA,输入级就是采用经典的I-V法,当然没用运放,用的是MOS管等分立元件。反馈电阻最大100G,因此可以预测,其电流噪音低不过0.29fA的理论极限。

输入部分,手动旋转开关,可以看到开关的特富龙绝缘、几个高阻(100M、1G、10G、100G)。
11070123268fea3e3e2fe9f5bb.gif
110701232691c712deaa0ac5bb.gif
110701232640e31174014dc670.gif
1107012326dd20009fe095b2b6.gif
1107021241b12552f43140e65b.gif
11070212410615ea66fe598f30.gif


617,数字的,这个表我也有,前级也是I-V法,反馈电阻最大也是100G。
电路图我就不上了,网上都可以查到,内部图前面有一张,这里上一个局部的:

11070123260bae2d4e69480909.gif

6517,这个是617的改进型,性能其实与617差不多,与617类似,输入岛接了很多继电器,而继电器是干簧管的,外边套的特富龙套管:
110701232619c93b0306edfe21.gif

642,这款虽老,但据我所知其测试记录一直没有被打破,只有自家的6430与之齐平。究其原因,除了各种措施完备外,与其内部采用了空前的1T电阻有直接关系:
1107012326e038772744416800.gif

还有一个老HP的,这款尽管最小量程2pA,但也是高阻仪,我用起来非常方便,调制型的,零点非常准,无需调零(其实就没有)。
110701232605c8b95fcc9ef405.gif

如果真对静电仪感兴趣,建议下载并研读这些老仪器的手册,里面电路图、原理介绍都有。

补充,日本人写的《测量电子电路设计模拟篇》,第51页对这种I-V转换法弱电流计的输入结构有详细的描述:
110702085019e55497bb5faf66.gif
点赞  2012-12-21 11:34

18、热电动势和噪音


有人会问,微小信号放大不是要特别注意热电动势的影响吗?为什么在你的制作和测试中只字未提?
热电动势其实主要是在微小电压放大时才需要考虑的,而这里是微小电流放大。
即便是10G的内阻,在带宽B=1Hz下热噪音电压的有效值本身就达到了13uV,100G的噪音就更大了,这足以掩盖任何常见的热电动势了,只要用常规做法即可,无需特别处理。同样,其它噪音或干扰电压,如果都是微伏级别的,也无需特别考虑。由于高阻的采用容忍了更高的电压噪音,因此运放的Vos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只要不大于1mV,温漂不大于10uV/℃即可,容易满足。
事实上,只要做好外壳屏蔽,在几天的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更多的异常现象。
倒是经常性的有一些脉冲干扰,整体装入厚重的铝箱内也不能避免,怀疑是宇宙射线引起的。

110703132501f6fca7084d6605.gif
点赞  2012-12-21 11:34

19、测试温度系数

把微电流测试器放入冷热箱,输入100fA,改变温度,看输出的变化。
1107031351e1fb3a1762060201.gif

这是一种有别于三点恒温测试温度系数的方法,是记录全过程的变温测试方法,曾经用在标准电阻的温度系数测试中,效果良好,是所谓的“全息”测试法,因为把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温度中间值和输出值全部记录了、全部利用,因此排除了偶然读数误差,大量的数据共同对温度系数做加权输出。
下面的曲线,是100fA测试值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温度的改变是通过调节冷热箱的电压值手工调节的。可以直观的看出,测试值随温度变化不大,但11点附近有个峰值出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冷热箱因冷却而结露或蒸发,造成漏电的变化所导致。
11070313510f1c64c8dd1a7ec6.gif

以下曲线是温度-电流分布图,红色线为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逼近线),红字为此线的公式,因此可以得到,该测试器在此种情况下的温度系数为+0.06%/℃。
1107031351a9af8c50b01ef560.gif
点赞  2012-12-21 11:34

20、宇宙射线?

在测试的过程中,偶尔发现无规则的脉冲干扰,换了不少运放、换了不同的高阻,现象照旧。增加了很厚的接地金属防护也毫无作用,不像是常规的干扰,因此怀疑是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是一些来自地球之外的高能粒子辐射,贯穿能力特别强,需要深入地下几千米才能排除其影响,因此在地面上传统的铅板等防护措施基本无用。
1107031951fcd6612589da753f.gif

EDN在“挑战毫微安电流测量技术”中,提到了宇宙射线对积分法测试的影响,而恰巧我用积分法测试LMC6062A的Ib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电压突变:
11070319514dc0379abb0ba509.gif

110703195174b1ffc784809092.gif

那么如何判断是宇宙射线而不是内部干扰所导致呢?只好再做一套同样的系统,两套独立的系统同时采集。如果得到的曲线上,在相同的位置出现类似的干扰,那至少可以判断干扰来自外部。而如果这两套系统均采用电池供电、相隔一段距离、良好屏蔽,如果仍然出现同时间干扰,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宇宙射线了。
1107031951d281f137e9dcca2c.gif


结果出来了,两个同时测试的曲线,尖峰干扰的部分基本没有对得上的,因此排除是宇宙射线的干扰。
110703195101fa3d6f1519eaa8.gif
点赞 (1) 2012-12-21 11:34
1234下一页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