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一谈到自己就讳莫如深的人,怎么可能走进他人的心理?
小故事:《敢于自我暴露的亨利·霍金士先生》
亨利·霍金士先生是美国亨利食品公司董事长。有一天,他突然从化验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算太大,但是,如果长期食用,对身体也是有害的。假如悄悄地从配方中删除添加剂的话,又会影响产品的保质期,然而要是将这一条发现公之于众,同行们一定会借此机会反击自己的,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很可能就此毁于一旦。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亨利·霍金士先生毅然向社会郑重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亨利·霍金士先生这话一出口,食品加工业的所有老板们立刻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亨利公司在近于倾家荡产的时候,名声却是家喻户晓,不仅因此得到了政府方面得支持,并且产品也成了人们放心的热门货!所有的人都相信,一个能不惜冒着倒闭的危险将真相告之消费者的企业,还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呢?随后,经过很短的时间,亨利公司便恢复了元气,不仅规模比原先扩大了好几倍,而且一举坐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交椅!
自我暴露定律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理解,支持。
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领域,一个是可以让别人察觉到的部分,即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层面,叫做“透明区”;另一个是不能让别人发现的层面,即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叫做“隐匿区”;还有一个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部分,被称为“潜在区”。研究发现,这三者在一个人的心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幸福感。在健康的心理中,透明区应该最大,隐匿区较小,潜在区最小。如果隐匿区大于透明区或者潜在区过大,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自我暴露得越多就越好,不管什么事情都得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如果一个人过多地自我暴露,不仅不会拉近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反而会让人觉得厌烦。试想一下,一个人成天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如何如何,你会不会觉得很烦呢?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暴露应该适中,对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可以多做一些自我暴露,对一般的人最要少一些。
实际运用:
- 说一说你自己的故事比你谈论天下大事更有亲和力。
- 自我暴露是情感交流的需要,是表达真实的感情和想法,不是机密事情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