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声波之前,先说个众所周知的色彩问题, CIE定义的三基色三种颜色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然而这三种波长的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却可以产生390-760nm的"连续光谱"效果.
好了,开始我要讲的问题:多年以来,对于人可闻的 "声波" 频率范围的上下限,分别都有两个数字: 16HZ/20Hz, 16KHz/20KHz. 于是, 在不同的场合, 会看到20-20000Hz, 20-16000Hz, 16-16000Hz等数据. 究竟那个是对的? 没有文献坚定地支持.
医学上鉴定听力, 据说最好的设备是美国的听力计, 最高提供15KHz的声波输出, 用于测定人耳的听觉阈. 在人耳的听觉阈和痛觉阈上, 其实都只提供35-15000Hz的范围, 在此之外为什么不能给出? 是设备一下子没输出了? 还是人耳一下子失去了反应? 书上没说.
早年(大约是22-24岁), 我曾经在一家专门给先峰, 山水代工的工厂服务, 因工作原因, 我接触到原厂最好的音箱, 还领用了一副监听级耳机(不是耳塞), 我用测试碟测试过我的听力, 结果让我非常沮丧, 我居然听不到32Hz的信号, 音量开的很大, 耳膜都生痛了也好象没有什么声音, 高端的15KHz的也只能鸲强听到一点点.
当我了解三基色原理后, 回想起声音的问题, 一个想法诞生了: 人耳也许真的不能直接"听到" 20-30Hz, 而是通过耳膜的震动感来感受? 低于20HZ的感受不了, 是否因为内脏的震动感变得更强? 同理, 因为频率过高的声波绕射能力下降, 少部份通过空气传入耳道, 少部份通过骨头传到耳膜, 由于两股声波传输的速度不一致, 波长也不同, 加上人体血流及肌肉不停地运动, 还会产生多谱勒效应, 叠架后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很好证明: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你能到的最高频率, 经过功放驱动喇叭, 你所听到的声音会忽大忽小, 并且有"发飘"的感觉
下限是16HZ还是20HZ, 上限是16K还是20K 都不重要, 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本帖最后由 PowerAnts 于 2017-1-13 23:5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