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小灵通用户数已经超过8500万。然而,由于诸多环境变化的影响,小灵通不断面临挑战。尤其是去年,随着用户发展速度放缓,网络和通话质量有待提高,以及“价格战”愈演愈烈等问题的涌现,小灵通受到了前所未
创新经受市场考验
对小灵通冲击最大的还是价格战。尽管定位在无线市话,小灵通的目标市场和低端移动用户市场却是重合的。小灵通业务与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价格是其最主要的竞争手段。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不断下调,加强了对低端用户市场的争夺。目前,很多地区的移动业务资费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接近了小灵通和固定电话的资费水平。如中国移动在城郊和农村推出无漫游功能的“神州行大众卡”,目标直指低端用户市场;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也推出资费低廉的“郊区卡”蚕食小灵通的地盘。在移动和联通的夹击之下,小灵通昔日廉价资费的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尽管如此,小灵通的新增用户仍然占到了固网运营商新增用户的60%以上。
在价格优势被削弱的情况下,小灵通的增长靠什么?答案是业务创新。2005年同时也是小灵通业务的创新年。在这一年里,为了使小灵通业务适应环境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固网运营商和UT斯达康公司等相关设备制造商颇费心思,一起针对小灵通业务进行了多种改革措施,机卡分离、双模/多模小灵通手机、小灵通与固话融合的灵通无绳缤纷登场。
2005年5月,机卡分离的小灵通开始在广东和四川等地率先上市。机卡分离小灵通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使小灵通业务更加符合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可以利用SIM卡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功能。同时,UT斯达康公司在小灵通终端领域的重要举措,就是研制出了双模小灵通手机,双模小灵通手机是兼容小灵通和GSM或者CDMA网络的终端,用户通过按键可以选择使用小灵通网络或者GSM、CDMA网络。
另外,2005年中国电信在上海、西安、温州、惠州、佛山、漳州6地推出灵通无绳电话(QBOX)新业务,堪称2005年小灵通运营的又一大创新。QBOX外形与普通无绳电话的母机差不多,具有固话的所有功能。用户事先将小灵通和QBOX进行设置之后,小灵通用户一旦回到家中,小灵通就会自动成为固定电话的一个子机,一部QBOX最多可支持10部小灵通。QBOX业务实际上就是把有线、无线两种通信方式优势互补,对室内、室外通信实现无缝融合。QBOX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小灵通公网信号覆盖不好的问题,吸引新的小灵通用户,并留住已有用户。
把准定位继续增长
尽管2005年小灵通可谓“愈战愈勇”,但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3G运营已经近在咫尺。小灵通该如何面对3G呢?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2006年在3G格局下,小灵通与3G的市场定位明显细分,将各自发展。尤其是在我国3G发展的初期。3G的理想用户群是青睐移动数据业务的高端用户,小灵通则满足了有限区域内中低收入人群的移动通信需求。因此,3G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冲击小灵通核心市场,多种通信方式将并存于3G时期。根据他们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移动用户数将达到6.4亿左右的规模。也就是说还会出现约3亿名新增用户。这些用户大都属于低端用户,是小灵通的理想目标用户群。
而且固网运营商和UT斯达康等小灵通设备商的诸多革命性的措施,使得小灵通在增值业务、小灵通终端机卡分离、“灵通无绳”QBOX等方面均获得先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灵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小灵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春节前的上海,仅仅一周的时间,被称为“灵通无绳”的QBOX,放号数量就超过20000户。到目前,QBOX在上海已经放号15万,网通旗下的北京,也于2005年底开始放号,并且有望成为又一个上海。2006年QBOX业务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成为推动小灵通市场的新生力量。根据电信网通的计划,2006年QBOX的采购计划应该超过150万台。而且双模、多模手机的上市,使数据、定位等增值服务潜力巨大。
小灵通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够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小灵通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特有功能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小灵通低辐射、小区范围小等特性会成为用户选择小灵通业务的原因。小灵通的发射功率为10亳瓦,这个功率仅为电视遥控器和室内无绳电话发射功率的50%、手机的5‰,因此在某些特殊场所,小灵通可能是惟一被允许使用的移动通信工具。
细分市场和创新经营将使小灵通用户稳定增长。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固定电话新增用户中,仍有近六成来自新增小灵通用户。2005年全国小灵通用户增长2300万,用户总数超过8500万的数字证明了国情对小灵通的需求依然旺盛。预计到2006年底,这一数字将达1亿户。记者了解到,2006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对小灵通将投入50亿元左右,用于优化网络。
2006年,小灵通如果能够继续立足于自身定位,不断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就能够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继续在固网运营商的新增用户中占据主导地位。
(刘晓峰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