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奔跑”被许多人视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压轴大戏:直径达18米、重达28吨的“蓝色地球”从鸟巢场馆中央的地坑中缓缓升起,刘欢与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站在北极顶上唱响奥运主题歌。让人震惊的是,在赤道、南半球甚至南极,都有人在行走、跳跃,完成各种动作表演。这个场面,让人们在激动之余,也不由得好奇,鸟巢地下是如何藏下这么大一颗“蛋”的,这些演员们又是如何克服地球重力完成这些匪夷所思的动作?下文将为您详细解密。
鸟巢场馆的中心舞台是一个直径20米的升降台,“地球”就藏在场馆中央的地坑中。地坑深17米,顶端的盖板可以平移,在表演的时候,升降台从这里升起或下降。那么,直径18米的“地球”如何藏在只有17米深的地坑里呢?原来,“地球”藏在地坑中时并不是一个圆滚滚的球。
在地下时,“地球”是一个直径18米的圆盘。这个圆盘有9层,每一层的主要结构都是一个钢圈,从上往下数第五个钢圈最大、第四个和第六个钢圈次之,以此类推。
这9个钢圈同时也是9条轨道,钢圈之间是钢丝网和伸缩性良好的橡胶绳,它既保持了一定的伸缩性,在伸展开来以后又有足够的稳定性来支撑演员表演;球面是由防弹玻璃的材料——
聚碳酸酯(PC)——制成,抗冲击能力是有机玻璃的30倍、玻璃的200倍以上。总体上说,这个“地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灯笼,藏在地下的时候压缩起来,并没有18米那么高。
这个圆盘放在地下六米的深处,用液压升降台架起来。当需要它出场时,升降台以每秒钟0.5米的速度把它抬起来,自身的重量把这个圆盘慢慢拉开成一个球体。一分钟之内,这个球体完全拉开,离地面最近的地方也有六米高。在藏在球体内部的投影仪的帮助下,这个蓝色的大球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的压轴舞台。在演出结束后,液压升降架下降,大球也将恢复最初的圆盘状,消失在地面以下了。
“蓝色地球”由英国舞美设计师
马克•菲舍(Mark Fisher)设计,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体积的立体圆形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