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国内教育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soso   2009-4-10 08:14 楼主
Q:如何形成某种思维模式,训练严谨的思维?我现在是高一的学生,在学习中我觉得自己很难形成一定的思考模式,特别是一遇到数学物理这种需要严谨思维的科目时,更是懵了。我试过硬着在一道题上待上很长时间,但仍无济于事。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进入深度思考?我想要拥有严谨的思维!恳求大家给我点建议,谢谢!
  开复:其实,这不是严谨的思维的问题。

  数学、物理需要从头把基础学好,如果你的基础不够扎实,碰到新的题目就真的很难处理。当你解决不出难题的时候,如果别人来教你,帮助你,那你能理解吗?如果理解都很困难,那表示你可能需要好好把基础学好。如果你能够理解,只是自己无法重头做出来,那我建议你找个家教,慢慢地教你如何做这类的题目,针对性地提升你做题的能力。

  另外我觉得这也是因为国内教育不重视从小鼓励孩子思考,因为父母师长都已经准备好答案,不论是对课本还是对生活教育。孩子没有机会去质疑、辩证、不同意,这种“制式化”的教育,和西方强调的“启发式”教育大相径庭,后者的主旨就在于要引导你思考。举个例子,“启发式”教育就是不给你鱼吃,而是教你钓鱼,甚至问你为什么要钓鱼。要学会思考,简单说,就是不要相信简单的答案、明显的答案、固定的答案、正确的答案,试着保持自己思考的角度、观点,而且能说服别人。中国人说“见仁见智”,迪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都强调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思考的能力基本上分推演和归纳,前者指你是否能举一反三,把一种学习推广适用到其他情境中;归纳的能力是把千头万绪的信息整理出条理,找到某种规则。

  思考的能力不是依靠“教导”而得来的,是要靠自己磨练培养出来的。我甚至不知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我的思考能力也是锻炼出来的,而不是靠“学习某种方法”得到的。如果针对某一个问题,你可以问我如何思考出答案,但是我从没有想过思考的具体方法。
给你几个建议:
  1. 学习的时候,要多问“为什么”,不要只是考试过关就可以了。
  2. 针对某一个问题,问问你的老师、同学是怎么思考的。
  3. 多做实践的工作。经过多次的实践,碰到新问题,你就可以用以前的思考、实践方式来解决。
  4. 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非黑即白或一切问题都是按部就班地解决的。通常的情况是:最好的计划就是尝试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有成功的机会,而每当一件事成功或失败后,再继续调整你的计划。
  5. 学习数学、理工专业,可以帮助你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我相信有些逻辑游戏也可以帮助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桥牌、象棋甚至更简单的游戏,像“Twenty Questions”就是看你能不能用20个“是否”的问题猜到我想的任何一件事。

  yyj800060014:如果你能坚持不懈的培养你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不断地进行思考,那么我相信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直想获得的思考的能力。
  自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遇到困难,不要急着问身边的人,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去解决。如果你有过几次自己解决难题的经历,那么你会发现思考就是自己的事,别人是不能教会你的,就算教了你,那也是别人的思考方式,包括老师在内。这可能也是开复老师说的实现“自己思考”的一种方法。
  所以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在跟随老师不停的向前走时,基本都会有自己一套学习思考的方法!
加油!在电子行业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复评论 (10)

国内与西方?

开复先生见解精辟,颇有见地。
但却很难认同这里提到的“国内与西方”教育的差异。仅对此说两点:

1、作为教育方法,启发式教育在中国可谓古已有之,其例不胜枚举,所谓“制式化”教育也绝非中国专利;看看《音乐之声》,那位上校先生就够“制式化”教育之典范了,我们不能因此以偏带全去贬低洋人教育吧。这算是抬杠了,本来就没有必要如划定国界一样去划定这类本不存在的差异。

2、重要的在于: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受教育对象,以致教育者本人学识水平和思维特征差异,甚至包括施教的具体环境等等,都约制着所实施的具体教育方式方法。类似地,学习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也会(也应该)是不同的。所谓“制式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本是相辅相成,互不排斥和互为补充的具体方式方法;硬是要“上纲上线”,从东西方某某领域的差异那样高得吓人的层面,从关系到“原则”的民族文化传统层面作出这番定义不是显得很牵强吗?这种人为的机械的界定无异于一付有色眼镜,也无异于羁绊教育方式方法探索的笼头般的约束。


[ 本帖最后由 xiaoxif 于 2009-4-12 14:55 编辑 ]
点赞  2009-4-10 15:39

回复 沙发 xiaoxif 的帖子

哥们,你好像没有怎么看西方的教育史吧,我只举一例,80年代欧美的教育改革方面希望你去看下
https://home.eeworld.com.cn/?110427
点赞  2009-4-13 13:32

不是好像,而是真的没有读过

引用: 原帖由 zxbwewe 于 2009-4-13 13:32 发表
哥们,你好像没有怎么看西方的教育史吧,我只举一例,80年代欧美的教育改革方面希望你去看下


不是好像,而是真的没有读过。
没弄清你所说的“80年代欧美的教育改革方面”是在哪一(几)本上?现在这类著作、特别是被称为专家的作者都太多了,观点也不尽一致,甚至有自相矛盾与互相对立(像超市的幼儿乳粉和方便面一样)。即便想读,也总得挑选一下吧。
我上面说点话,首先这是一个粗俗工匠仅凭自己短短一生的学教有限实践所得的低水平管窥之见;更准确的说,本来是感慨于论坛中一些具体讨论所反映出来的学习和工程方法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与当前专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紧密有关。于是就在杞人忧天中,发出忧虑与担心(可参考一些帖子)。
如果eeworld是教育界网站,我肯定会自觉地做个小学生,敬然地保持沉默--认真听讲。如果知道在电子世界论坛上也会出现与教育学者与教育史专家们讨论(包括“抬杠”)的场面,我也肯定不会多嘴多舌。因为参与这样的讨论不只需要勇气,更需要学识、丰富实践积累和资格,再加上认真的思考。如果讨论将要沿着涉及教育学,甚至从更具综合性和更宽的时空广度的教育史等高深的学科开展,我实在不敢触及,就此别过,敬请谅解。
但是,限定在我们eeworld网站这个主题的范围内我仍然说:那种“东西方说”是不对的。不管出自哪位“专家”之口,土洋皆然

另一个建议:作为在教育史,特别是西方教育史上有些研究的先生,最好别“哥们、哥们”的。学识与语言间显得不那么匹配。

[ 本帖最后由 xiaoxif 于 2009-4-14 01:55 编辑 ]
点赞  2009-4-13 15:45

Re: 李开复:国内教育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我说一句哈,中国有中国式的教育,是不同,西方有西的教育,不同相同你都得做,一个高一学生,想得是否多点
http://shop34182318.taobao.com/ https://shop436095304.taobao.co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37.69fe60dfT705yr
点赞  2009-4-14 05:47
教育?还是 思维逻辑的定式?
信仰教育?文化教育?
点赞  2009-4-14 08:21

都怨我!

引用: 原帖由 zhjzh72_2004 于 2009-4-14 08:21 发表
教育?还是 思维逻辑的定式?
信仰教育?文化教育?


楼主转引开复先生关于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的见解是很精辟的,收获很多;那位高一小朋友的求学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谢谢楼主。
都怨我,没想到在这里发点关于“东西方差异”的牢骚,竟误闯进教育学、教育史、文化教育、甚至信仰教育等高深领域,好像走题啦!希望大家把注意力转回来,更多关注楼主转引的这份相当有价值的资料。


[ 本帖最后由 xiaoxif 于 2009-4-14 12:16 编辑 ]
点赞  2009-4-14 12:10

Re: 李开复:国内教育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个人认为,给孩子们自己的时间太少,是制约他们形成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瓶颈。过重的学业负担同样会让孩子们形成只求快速找到答案,而忽略求解问题的过程的思维习惯。用尽废退。 :)
终生学习~~~
点赞  2009-4-14 17:43

Re: 李开复:国内教育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引导、环境确实很重要。确实如xiaoxif所说,如果评定教育的好坏,我们太习惯于一些“专家”所形成的定式思维了,而且我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未曾体味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不妨在我们有了一定感想之后,再来谈谈。
加油!在电子行业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赞  2009-4-14 18:05

Re: 李开复:国内教育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所以要走出国门去看看!
终生学习~~~
点赞  2009-4-14 18:10
引用: 原帖由 henryli2008 于 2009-4-14 18:10 发表
所以要走出国门去看看!

古话说得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路还要走的,有条件可以骑脚踏车、够条件又会坐汽车、足够条件还可以骑马。。。骑马的不要看不起开车的,开车的不要欺负登车的,踏车的不要看不起走路的。。。话题又远了,很多社会问题分析起来很复杂,历史的积习需要有勇气自我刨析,还要有勇气身体力行。。。 。。。
。。。 。。。
点赞  2009-4-15 08:39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