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双向可控硅电路原理与设计

图1所示的简单数字电路可以用来精确地控制交流电源,电路没有任何的数字到模拟转换电路。在应用中,系统的控制计算机发送有效数据字到SN74HCT534,经锁存后,通过二进制比较器SN74LS682同异步波形计数器SN74HC4040的输出相比较。

图1 全数字双向可控硅电路
    SN74HC4040由1MHz的时钟驱动,它可以提供精确的50Hz~60Hz时钟。在交流电源的零点交叉处,双向光耦TIL194B清除SN74HC4040的输出,使SN74HC4040与交流信号同步。在零交叉点,二进制比较器的输出无效。二进制比较器的输出控制隔离可控硅光耦TIL3020。
在零交叉点后,计数器开始计数。二进制比较器的输出仍保持无效直到计数器超出SN74HCT534中锁存的数据。可控硅光耦导通交流信号的半个周,直到下一个零交叉点到来才关闭。

    您可以通过锁存、比较器和光耦等电路控制更多的交流通道。时钟的波形计数器一次可以驱动多个通道。在波形计数器和二进制比较器之间插入一个EPROM或PAL器件,将可以产生指数、对数或任意的波形。
点赞  2009-12-11 12:22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电路图如下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 使可控硅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2:元器件选择
  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佘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2DP3B等。SCR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V、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A的可控硅整流器件,如国产3CT系例。
点赞  2009-12-11 12:23

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及选用

一、固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范围:在环境温度25'c下,固态继电器能够工作的输入电压范围。
2、输入电流:在输入电压范围内某一特定电压对应的输入电流值。
3、接通电压:在输入端加该电压或大于该电压值时,输出端确保导通。
4、关断电压:在输入端加该电压或小于该电压值时,输出端确保导通。
5、反极性电压:能够加在继电器输入端上,而不应起永久性破坏的最大允许反向电压。
6、额定输出电流:环境25'C时的最大稳态工作电流。
7、额定输出电压: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工作电压。
8、输出电压降:当继电器处于导通时,在额定输出电流下测得的输出端电压。
9、输出漏电流:当继电器处于关断状态施加额定输出电压时,流经负载的电流值。
10、接通时间:当继电器接通时,加输入电压到接通电压开始至输出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的90%为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11、关断时间:当继电器关断时,切除输入电压到关断电压开始至输出达到其电压最终变化的10%为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12、过零电压:对交流过零型固态继电器,输入端加入额定电压,能使继电器输出端导通的最大起始电压。
13、最大浪涌电压:继电器能承受的而不致造成永久性损坏的非重复浪涌(或过载)电流。
14、电器系统峰值:在继电器工作状态继电器输出端能够承受的最大迭加的瞬时峰值击穿电压。
15、电压指数上升率dv/dt:继电器的输出元件能够承受的不使其导通的电压上升率。
16、工作温度:继电器安规范安装或不安装散热板时,其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
二、固态继电器的选用
1、输入特性
(1)为了保证固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必须考虑输入条件,通常输入电压为阶跃函数,然而,如果输入电压是斜坡,就会出现半周循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开关半导体器件在正,反触发时不完全对称,因此,如果输入电压斜坡上升,这种开关在负载为某一极性时就可能处罚,而当负载电压为反极性时就可能不处罚,而出现半周导通现象,这种现象将持续到输入量足以使输出完全导通为止。 (2)输入端出现的瞬态,可以使继电器误动,尤其是当继电器响应时间等于或小于噪声脉冲持续时间时,继电器就会导通,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有助于减少这种现象。
(3)当反极性(反向输入)电压适用时,继电器输入端可以承受最大输入电压值或其它规定值的反极性电压,超过该值,可能造成SSR的永久性破坏,当反极性电压不适用时,或继电器规定不能反向施加输入电压时,使用时一定注意,不能使输入电压反向。
2 输出特性
(1)SSR给出的最大额定输出电流一般指常温下或常温到高温下的最大额定输出电流而且对大于10A的继电器还指带有规定散热器时的最大额定输出电流。对功率SSR,当工作温度上升或不带散热器时,最大输出电流相应下降。对此,各SSR均给出不带散热带规定散热器的输出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曲线。这曲线又叫热降额曲线。
 
图1为某一典型继电器的热降额曲线。
(2)当负载很轻即负载电阻或阻抗很大时,接通时的输出电流下降,该电流与关断状态下的漏电流之间的比值下降。对交流SSR,这时的漏电流可能会使接触器嗡嗡作响,或使电机继续运转;当输出电流小于最小额定电流时,SSR的直流失调电压和波形失真都会超过规定值,输出电流过小,也会使输出可控硅不能在规定的零电压范围内导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在负载两端并联一定的电阻,RC或灯泡。
(3)SSR的许多负载如灯负载,电动机负载,感性和容性负载,在接通时的过渡过程会形成浪涌电流,由于散热不及,浪涌电流是使固态继电器损坏的最常见的原因。为了适应这种情况,SSR根据其内部电路结构和输出器件特性,一般均给出了过负载(或浪涌电流)参数倡议额定输出电流(最大值)的倍数,脉冲(浪涌)持续时间,循环周期和次数来表示。一般,直流SSR的过负载(浪涌)额定值远小于同功率的交流SSR。另外,SSR的性质还与接通时的电流上升率di/dt密切相关。di/dt超过某一值会使SSR的可控硅输出器件损坏。为避免上述浪涌电流对SSR的损坏,可不同程度的降额使用SSR,必要时,可在负载电路中串联电阻,将浪涌电流和可能发生的短路电流限制在SSR所允许的过负载范围内,也可利用快速熔断的保险丝来保护SSR。
(4)对于SSR,特别对交流SSR,电压指数上升率是一个重要参数。这是因为当SSR关断时,若输出端电压上升率超过SSR规定的dv/dt,可能使SSR误接通,严重时会造成SSR的损坏一般SSR规定的dv/dt为100v/us,也有的达200v/us。交流SSR多在电流过零时判断,对感性和容性负载,在电流达零并关断时,线电压并不为零。功率因数cosψ越小,这个电压越大,在关断时,这一较大的电压将以较大的上升率加在SSR的输出端。另外,SSR关断时,感性负载上会产生反电势,该反电势同电压一起形成的过电压将加在SSR的输出端。在使用SSR反转电容分相电机和反接未停转的三相电机时,都可能在SSR的输出端产生二倍于线电压的过压效应。dv/dt和过电压是使SSR失效的重要模式,因此要认真对待。一般,在可能产生二倍线电压效应的场合应选择最大额定输出电压高于二倍线电压的SSR。 在dv/dt和过电压严重的线路中,一般也应使SSR的最大额定输出电压高于二倍线电压。对一般的感性负载,SSR的最大额定输出电压也应为线电压的1。5倍。另外,可以在SSR输出端并联RC吸收回路或其它瞬态抑制回路
点赞  2009-12-11 12:23

固态继电器及其在应用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固态继电器(SOLIDSTATE RELAYS),简写成“SSR”,是一种全部由固态电子元件组成的新型无触点开关器件,它利用电子元件(如开关三极管、双向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 特性,可达到无触点无火花地接通和断开电路的目的,因此又被称为“无触点开关”,它问世于70年代,由于它的无触点工作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的电控及计算 机控制方面得到日益广范的应用。
     一、固态继电器的原理及结构
     SSR按使用场合可以分成交流型和直流型两大类,它们分别在交流或直流电源上做负载的开关,不能混用。
     下面以交流型的SSR为例来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图1是它的工作原理框图,图1中的部件①-④构成交流SSR的主体,从整体上看,SSR只有两个输入端(A和B)及两个输出端(C和D),是一种四端器件。


图1

     工作时只要在A、B上加上一定的控制信号,就可以控制C、D两端之间的“通”和“断”,实现“开关”的功能,其中耦合电路的功能是为A、B端输入的控制信 号提供一个输入/输出端之间的通道,但又在电气上断开SSR中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联系, 以防止输出端对输入端的影响,耦合电路用的元件是“光耦合器”,它动作灵敏、响应速度高、输入/输出端间的绝缘(耐压)等级高;由于输入端的负载是发光二 极管,这使SSR的输入端很容易做到与输入信号电平相匹配,在使用可直接与计算机输出接口相接,即受“1”与“0”的逻辑电平控制。触发电路的功能是产生 合乎要求的触发信号,驱动开关电路④工作,但由于开关电路在不加特殊控制电路时,将产生射频干扰并以高次谐波或尖峰等污染电网,为此特设“过零控制电路 ”。所谓“过零”是指,当加入控制信号,交流电压过零时,SSR即为通态;而当断开控制信号后,SSR要等待交流电的正半周与负半周的交界点(零电位) 时,SSR才为断态。这种设计能防止高次谐波的干扰和对电网的污染。吸收电路是为防止从电源中传来的尖峰、浪涌(电压)对开关器件双向可控硅管的冲击和干 扰(甚至误动作)而设计的,一般是用“R-C”串联吸收电路或非线性电阻(压敏电阻器)。图2是一种典型的交流型SSR的电原理图。


图2

     直流型的SSR与交流型的SSR相比,无过零控制电路,也不必设置吸收电路,开关器件一般用大功率开关三极管,其它工作原理相同。不过,直流型SSR在使 用时应注意:①负载为感性负载时,如直流电磁阀或电磁铁,应在负载两端并联一只二极管,极性如图3所示,二极管的电流应等于工作电流,电压应大于工作电压 的4倍。②SSR工作时应尽量把它靠近负载,其输出引线应满足负荷电流的需要。③使用电源属经交流降压整流所得的,其滤波电解电容应足够大。


图3

     图4 给出了几种国内、外常见的SSR的外形。


图4

     二、固态继电器的特点
     SSR成功地实现了弱信号(Vsr)对强电(输出端负载电压)的控制。由于光耦合器的应用,使控制信号所需的功率极低(约十余毫瓦就可正常工作),而且 Vsr所需的工作电平与TTL、HTL、CMOS等常用集成电路兼容,可以实现直接联接。这使SSR在数控和自控设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相当程度上可 取代传统的“线圈—簧片触点式”继电器(简称“MER”)。
     SSR由于是全固态电子元件组成,与MER相比,它没有任何可动的机械部件,工作中也没有任何机械动作;SSR由电路的工作状态变换实现“通”和“断”的 开关功能,没有电接触点,所以它有一系列MER不具备的优点,即工作高可靠、长寿命(有资料表明SSR的开关次数可达108-109次,比一般MER的 106高几百倍);无动作噪声;耐振耐机械冲击;安装位置无限制;很容易用绝缘防水材料灌封做成全密封形式,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霉防腐性能;在防爆和防 止臭氧污染方面的性能也极佳。这些特点使SSR可在军事(如飞行器、火炮、舰船、车载武器系统)、化工、井下采煤和各种工业民用电控设备的应用中大显身 手,具有超越MER的技术优势。
     交流型SSR由于采用过零触发技术,因而可以使SSR安全地用在计算机输出接口上,不必为在接口上采用MER而产生的一系列对计算机的干扰而烦恼。
     此外,SSR还有能承受在数值上可达额定电流十倍左右的浪涌电流的特点。
点赞  2009-12-11 12:26
三、主要参数与选用      功率固态继电器的特性参数包括输入和输出参数,下面以北京科通继电器总厂生产的GX-10F继电器为例,列出输入、输出参数,详见表1,根据输入电压参数 值大小,可确定工作电压大小。如采用TTL或CMOS等逻辑电平控制时,最好采用有足够带载能力的低电平驱动,并尽可能使“0”电平低于0.8 V。如在噪声很强的环境下工作,不能选用通、断电压值相差小的产品,必需选用通、断电压值相差大的产品,(如选接通电压为8 V或12 V的产品)这样不会因噪声干扰而造成控制失灵。


     输出参数的项目较多,现对主要几个参数说明如下:
     1、额定输入电压
     它是指定条件下能承受的稳态阻性负载的最大允许电压有效值。如果受控负载是非稳态或非阻性的,必需考虑所选产品是否能承受工作状态或条件变化时(冷热转 换、静动转换、感应电势、瞬态峰值电压、变化周期等) 所产生的最大合成电压。例如负载为感性时,所选额定输出电压必须大于两倍电源电压值,而且所选产品的阻断(击穿)电压应高于负载电源电压峰值的两倍。如在 电源电压为交流220V、一般的小功率非阻性负载的情况下,建议选用额定电压为400V—600V的SSR产品;但对于频繁启动的单相或三相电机负载,建 议选用额定电压为660V—800V的SSR产品。
     2、额定输出电流和浪涌电流
     额定输出电流是指在给定条件下(环境温度、额定电压、功率因素、有无散热器等)所能承受的电流最大的有效值。一般生产厂家都提供热降额曲线。如周围温度上升,应按曲线作降额使用。
     浪涌电流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室温、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持续的时间等)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坏所允许的最大非重复性峰值电流。交流继电器的浪涌电流为额定电流 的5-10倍(一个周期),直流产品为额定电流的1.5-5倍(一秒)。在选用时,如负载为稳态阻性,SSR可全额或降额10%使用。对于电加热器、接触 器等,初始接通瞬间出现的浪涌电流可达3倍的稳态电流,因此,SSR降额20%-30%使用。对于白织灯类负载,SSR应按降额50%使用,并且还应加上 适当的保护电路。对于变压器负载,所选产品的额定电流必须高于负载工作电流的两倍。对于负载为感应电机,所选SSR的额定电流值应为电机运转电流的2—4 倍,SSR的浪涌电流值应为额定电流的10倍。
     固态继电器对温度的敏感性很强,工作温度超过标称值后,必须降热或外加散热器,例如额定电流为10A的JGX—10F产品,不加散热器时的允许工作电流只有10A。
     四、应用电路
     1、基本单元电路
     如图5a所示为稳定的阻性负载,为了防止输入电压超过额定值,需设置一限流电阻Rx;当负载为非稳定性负载或感性负载时,在输出回路中还应附加一个瞬态抑 制电路,如图5b所示,目的是保护固态继电器。通常措施是在继电器输出端加装RC吸收回路(例如:R=150 Ω,C=0.5 μF或R=39 Ω,C=0.1 μF),它可以有效的抑制加至继电器的瞬态电压和电压指数上升率dv/dt。在设计电路时,建议用户根据负载的有关参数和环境条件,认真计算和试验RC回 路的选值。另一个常用的措施是在继电器输出端接入具有特定钳位电压的电压控制器件,如双向稳压二极管或压敏电阻(MOV)。压敏电阻电流值应按下式计算:
     Imov=(Vmax-Vmov)/ZS
     其中ZS为负载阻抗、电源阻抗以及线路阻抗之和,Vmax、Vmov分别为最高瞬态电压、压敏电阻的标称电压,对于常规的220V和380V的交流电源,推荐的压敏电阻的标称电压值分别为440-470V和760-810V。
     在交流感性负载上并联RC电路或电容,也可抑制加至SSR输出端的瞬态电压和电压指数上升率。
     但实验表明,RC吸收回路,特别是并联在SSR输出端的RC吸收回路,如果和感性负载组合不当,容易导致振荡,在负载电源上电或继电器切换时,加大继电器 输出端的瞬变电压峰值,增大SSR误导通的可能性,所以,对具体应用电路应先进行试验,选用合适的RC参数,甚至有时不用RC吸收电路更有利。
     对于容性负载引起的浪涌电流可用感性元件抑制,如在电路中引入磁干扰滤波器、扼流圈等,以限制快速上升的峰值电流。
     另外,如果输出端电流上升变化率(di/dt)很大,可以在输出端串联一个具有高磁导率的软化磁芯的电感器加以限制。


图5

     通常SSR均设计为“常开”状态,即无控制信号输入时,输出端是开路的,但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中经常需要“常闭”式的SSR,这时可在输入端外接一组简单的电路,如图5c所示,这时即为常闭式SSR。
     2、多功能控制电路
     图6a为多组输出电路,当输入为“0”时,三极管BG截止,SSR1、SSR2、SSR3的输入端无输入电压,各自的输出端断开;当输入为“1”时,三极 管BG导通,SSR1、SSR2、SSR3的输入端有输入电压,各自的输出端接通,因而达到了由一个输入端口控制多个输出端“通”、“断”的目的。
     图6b为单刀双掷控制电路,当输入为“0”时,三极管BG截止,SSR1输入端无输入电压,输出端断开,此时A点电压加到SSR2的输入端上(UA- UDW应使SSR2输出端可靠接通),SSR2的输出端接通;当输入为“1”时,三极管BG导通,SSR1输入端有输入电压,输出端接通,此时A点虽有电 压,但UA-UDW的电压值已不能使SSR2的输出端接通而处于断开状态,因而达到了“单刀双掷控制电路”的功能(注意:选择稳压二极管DW的稳压值时, 应保证在导通的SSR1“+”端的电压不会使SSR2导通,同时又要兼顾到SSR1截止时期“+”端的电压能使SSR2导通)。


图6

     3、用计算机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口及驱动电路
     图7计算机控制单相交流电机正反转的接口及驱动电路,在换向控制时,正反转之间的停滞时间应大于交流电源的1.5个周期(用一个“下降沿延时”电路来完 成),以免换向太快而造成线间短路。电路中继电器要选用阻断电压高于600 V和额定电压为380 V以上的交流固态继电器。


图7 计算机控制单相交流电机正反转的接口及驱动电路

     为了限制电机换向时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应在各回路中外加一只限流电阻Rx,其阻值和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Rx=0.2×VP/IR(Ω), P=Im2Rx
     其中:VP—电源峰值电压(V);IR—固态继电器额定电流(A);Im—电机运转电流(A);P—限流电阻功率(W)
     图8计算机控制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的接口及驱动电路,图中采用了4个与非门,用二个信号通道分别控制电动机的起动、停止和正转、反转。当改变电动机转动方 向时,给出指令信号的顺序应是“停止—反转—起动”或“停止—正转—起动”。延时电路的最小延时不小于1.5个交流电源周期。其中RD1、RD2、RD3 为熔断器。当电机允许时,可以在R1-R4位置接入限流电阻,以防止当万一两线间的任意二只继电器均误接通时,限制产生的半周线间短路电流不超过继电器所 能承受的浪涌电流,从而避免烧毁继电器等事故,确保安全性;但副作用是正常工作时电阻上将产生压降和功耗。该电路建议采用额定电压为660 V或更高一点的SSR产品。


图8 计算机控制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的接口及驱动电路

     五、结束语
     由前述可以看到SSR的性能与电磁式继电器相比有着很多的优越性,特别易于实现计算机的编程控制,因此使得控制的实现更加方便、灵活。但它也存在一些弱 点,如:导通电阻(几Ω—几十Ω)、通态压降(小于2 V)、断态漏电流(5—10mA)等的存在,易发热损坏;截止时存在漏电阻,不能使电路完全分开;易受温度和辐射的影响,稳定性差;灵敏度高,易产生误动 作;在需要联锁、互锁的控制电路中,保护电路的增设,使得成本上升、体积增大。因此,对于SSR具有的独特性能,必须正确的理解和谨慎使用,方能发挥其独 特的性能,并确保SSR无故障的工作。
点赞  2009-12-11 12:27
晶闸管并联逆变电路原理1


并联逆变电路的负载是一个谐振回路,它的谐振频率基本上就是中频电源的工作品频率。其工作过程分四个阶段。
1. 如果先触发晶闸管T1,T3,则电流Id从P端经T1到负载,在经T3流向N端,这个阶段为中频交流电的正半周,此时补偿电容Cn两端充上了左正右负的电压Ua。
2. 晶闸管T1、T3导电半个周期后,再发出触发脉冲,触发导通晶闸管T2、T4这时造成了四只晶闸管同时导通的“暂态短路”,但这并不会引起电源的故障,因为直流电路接有一个很大的滤波电感Ld,电流Id不能突变。由于电容器Cn被四只元件短接,其第一阶段充上的电压Ua就要放电,其电压极性,将促使晶闸管T1、T3电流下降,使晶闸管T2、T4的电流上升,直至T1、T3中的电流下降为零,T2、T4电流上升为Id
3. 换流结束后,电流经过T2、T4反向流过负载,电容器Cn两端的电压变为右正左负,此电压为第四阶段关断T2、T4做好准备,该阶段为中频电流的负半周。
4. 当晶闸管T2、T4导电半个周期后,再次触发T1、T3开始T1、T3与T2、T4的换流,其过程与第二阶段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将T2、T4中的电流换给T1、T3,不断的向负载供应中频电能,是震荡持续进行。
前面所述晶闸管的工作过程,是把元件看成理想化的,即元件有信号就导通,撤去信号就关断。而实际上元件换流是需要时间的。
请看逆变原理2

点赞  2009-12-11 12:28

可控硅串联逆变器与并联逆变器相比


可控硅串联逆变器与并联逆变器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 1、串联逆变电路流经感应器中的电流IL接近有功电流,因此Il很小,由Il在感应器电阻中造成的电损耗很小,经理论计算及实验检测,感应炉的电效率可达97%之高,串联逆变器感应电炉可节电10%以上。
2、串联逆变电路,可以做到从冷料到浇铸,全过程都能保持满功率,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熔化率最高。
3、串联逆变电路要求输入为恒压源,采用大电容量Cd滤波,首先使三相工频输入电流保持正弦波,而且中频电流在直流端全部被Cd旁路,串联逆变器的调功在逆变桥实现,可控整流a角均在零度,没有整流换相缺口,对电网无任何干扰。 4、三相整流桥在运行中a角均在零度。即直流电压均为最大值。大容量的cd直接并入直流端,自动将电网功率因数保持在0.97以上。 5、启动成功率100%,因流经逆变可控硅的电流为正弦波,所以不存在可控硅的开通与关断问题。即逆变不会换流失败,不存在启动问题。 新型串联逆变器中频电源的出现,立即受到用户的青睐。产品2000年研制成功,2001年已批量生产
点赞  2009-12-11 13:03

建议做成pdf文档直接下载

如题
点赞  2009-12-11 15:32

回复 68楼 qfc 的帖子

呵呵,这个建议不错,
等我全部发完之后,考虑做成PDF
点赞  2009-12-11 16:28
我直接贴内容是考虑到这样大家可以直接查看,这样大家可以直接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而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忽略过去
点赞  2009-12-11 16:31

晶闸管中频电路的结构


中频电源是将三相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单相中频交流电的装置。变频电路可以分为两大类:交-交变频电路和交-直-交变频电路,前者的特点是将50hz的工频交流电直接变成频率f的中频交流电,没有直流中间环节。这种变频电路的优点是效率高,电路复杂,目前极少应用。交-直-交变频电路的特点是由中间直流环节,通过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在通过逆变电路将直流变成交流。具有电路简单,调试方便,效率高,目前国内应用较多。
按照逆变电路和负载不同的组合,感应加热可分为并联变频电路,串联变频电路,串并联变频电路。现介绍并联变频电路

三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将工频50HZ整流成脉动的直流电,可以调节的直流电压Ud,来调节负载电流。LD为滤波电抗,是把工频和中频网络隔开,并把直流电流滤成平化的波形。逆变电路是8只晶闸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它将直流电流逆变为交流方波中频电流,并将它送入负载。负载电路是炉圈与电热电容组成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的输出频率受负载电路振荡频率控制,工作在略高于负载振荡频率。
并联变频电路对负载的适应能力特别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路,主要是用作中频熔炼和透热的电源。
点赞  2009-12-11 17:46

各种不同封装形式的单双向可控硅引脚图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点赞  2009-12-11 17:47

使用霍耳元件的可控硅过流保护电路

这里介绍一种采用霍耳元件作为传感器的可控硅过流过载保护电路,此外它还具有过热保护功能和声光报警功能。电路原理图见图1。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两个U形磁体与两个三端型集成霍耳元件组成一个带有一定间隙的闭合磁路,作为电流的检测系统,通过负载及可控硅电流的导线从磁路平面的中心穿过,在磁路中产生一个交变磁场,见图2。当通过可控硅的电流值在额定范围之内时,它在磁路中所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小,低于霍耳元件的动作磁场强度,保护电路不动作。而一旦发生过电流情况时,由于磁场强度大增,将超过霍耳元件的动作强度,霍耳元件将被触发翻转,同时也触发保护电路,使其关闭主电路可控硅的触发电路,并使可控硅在过零之后关断。


电路中IC1和IC2为霍耳集成电路ULN3020,在平时正常工作时它们的输出端役脚始终都为低电平,D2、D3截止,可控硅T1也处于关断状态,发光管L4不发光,正电源通过R6、L1、IC4、R5、VT到地形成一个回路,如果控制开关三极管VT的基极为高电平,它将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过零触发器IC4开通,触发双向硅T3导通,负载RL得电工作,它们的电流将在磁路中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磁场强度的峰值没有达到两个霍耳元件的开通磁场强度时,IC1和IC2都保持原态不变。而一旦由于负载不正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电流异常增大时,IC1和IC2中有一只将处于短时高电平输出状态,从而通过D2或D3触发可控硅T1导通,D5导通, 使过零触发器IC4关断,而可控硅T3将在电源过零后关断。与此同时,发光管L4点亮,D4也导通,蜂鸣器BU发出报警声,可控硅T1能够一直保持导通状态,直到关闭控制电路的电源为止。

在这个电路中还有一套可控硅过热保护电路,其中IC3为一只TO-220方式封装的型号为67L070二脚温度传感开关元件,它的动作温度为70℃,在平时常温状态下为常闭状态。它被安装在可控硅T3的散热器上。当可控硅由于过负荷或其他原因而使功耗大大增加,一旦散热器的温度达到70℃时,IC3将从常闭转为常开,这时T2将通过R10触发导通,D6也导通,使IC4断电截止,同时也使可控硅T3截止。与此同时,D7也导通,发光管L3被点亮,D6导通,蜂鸣器BU工作,发出报警声音。可控硅T2也能够一直保持导通状态。最后直到关闭控制电源为止。
使霍耳元件动作的电流大小可以通过调整两个U形磁心之间的间隔来决定,对于本电路所使用的40A可控硅来说,应将通过它的最大电流限制在小于40A,这里所使用的磁心截面为5mm×4mm,两磁心之间的间隔约为2.0mm左右,但由于不同磁性材料导磁率存在的差异以及霍耳元件的参数差异,具体间隔可能略有不同,实际保护电流的大小最好通过实测决定,并用胶封固在印刷板上。对两只霍耳元件安装的要求是,对正磁心截面,印字全部朝向一个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两只霍耳元件分别检测交流电流的正负半周。


为了作进一步的保护,在主电路 还设有一个32A的空气开关,它的作用也是保护可控硅,同时也作为主电路的控制开关使用。

该保护电路的不足之处是当负载及电路发生严重短路问题时,对可控硅的保护作用略显不足,因为也曾经出现过可控硅被烧短路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在保护电路动作之后,可控硅只能在电源过零之后才能自然关断,而空气开关的分断速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必要时应采用“快熔”等其他措施来进行最后的短路保护。

该保护电路被大量应用在自行设计的4000W箱式电炉的温度控制器上,已经正常工作了四年时间,曾多次成功地避免了因负载异常而导致的过电流故障
点赞  2009-12-11 17:48

用可控硅控制的功放动态电源

一种体积小、功率大、效率高的功放动态电源,现介绍如下。

如下图所示,交流电源输入经T1进行滤波后分成两路输出,一路去降压变压器T3,在T3的初级回路中串入了双向可控硅KS,用来改变变压器T3的初级交流功率。另一路通过电容C1降压后进行整流,并由D1稳压后给触发控制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R3、C3、Q3与变压器T2组成一弛张振荡电路。R2、R4与Q1、Q2组成电流源,给电容C3恒流充电。当C3两端的电压被充至Q3击穿电压时,C3即通过Q3的发射极e、基极b1和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放电,在变压器T2的次级得到可控硅KS的触发脉冲,控制可控硅KS导通,使变压器T3工作。在变压器T3的次级,经整流、滤波后得到功率放大器所需正、负对称的直流电压。电容C3两端的电压放电至Q3的谷点电压时,Q3的发射极e与基极b1间关闭,并准备下一周期电容C3的充放电。
R6~R9、Q4、D2与W1等组成电压比较放大电路,调整W1可改变输出电压,并通过IC1去控制Q1、Q2电流源的电流达到改变C3的充放电时间,控制可控硅KS的导通角,从而改变变压器T3的初级交流功率,在次级得到恒定的输出电压,保证了功率放大器的瞬间功率。
元件选择与调试:变压器T2用5×5mm的E型铁芯自制,初级可用∮0.15mm的漆包线绕200圈,次级绕135圈。变压器T3可用40mm×60mm的铁芯绕制,初级用∮0.9mm的漆包线绕352圈,次级用∮1.26mm的漆包线绕176圈,88圈处抽头。
调试很简单,先不用接上功率放大器,检查无误后,可先接通电源,用示波器测量变压器T2初级的两端,应有尖脉冲波形,用电压表测量输出端电压,调节W1使输出电压为正、负45V。然后接上功率放大器,此时可看到可控硅的导通角前后移动,输出电压稳定在正、负45V,调试即告完成。本功放动态电源静态时的功耗约1W,输出功率大于250W,电压稳定率小于0.15%。
编者按:这个动态电源是否适合音响功放使用值得讨论。利用可控硅改变交流电导通角来获得稳压输出,尽管简单直观,但严重的电磁干扰和波形畸变,对音响功放会产生什么影响,欢迎广大发烧友来稿评论。

点赞  2009-12-11 17:49

电视演播室的可控硅调光

电视照明是完成电视制作技术,实现画面艺术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必须形成一种合理、完整、独立的技术系统。 电视调光,首先为满足剧情变化而调节亮度,实现灯光变化的编程.预选和储存;其次延长灯泡使用寿命.节约能源,使光能合理分配,控制所需照度。在经历了电阻型调光,变压器式调光,磁放大器型调光阶段后,发展为现在的用可控硅调光和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调光设备。 1、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可控硅(SCR)是由四层半导体管构成的三端元件,如图(4-1)

它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替叠合而成的。从P型半导体引出的是阳极(A),从N型半导体引出的是阴级(K),控制极由中间P型半导体引出(G),当可控硅主回路由A接正向电压,由G接正向控制极电压时,可控硅处在正向导通状态,当可控硅主回路由A接反向电压时,不管由G接正向或反向控制极电压时,可控硅都不会导通,而处在反向载上状态。当可控硅正向导通后,即使控制极电压断开,可控硅仍在导通工作状态,若要使主回路负载电路电流断开,依靠控制极的作用是不行的,只有切断主回路的电压时,可控硅才能由导通变成关断状态,即当主回路的维持电流在几十毫安时可控硅即会恢复到正向阻断状态。 2、 可控硅的交流调压: 由于不同的用途,可控硅可以接多种电路使用,交流调压电路是其中的一种。由于交流电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呈周期性不断变化。因此,可控硅在电路使用中应由两个可控硅相反的并联在一起,在正半周和负半周(4-2)轮流工作。

    由于由两个可控硅相反的并联使用,不但占地方多,而且触点回路也相对复杂。因此双向可控硅(TRIAC)应运而生,而控制极只有一个就可以了,它使元件更少,结构更紧凑,触发电路更简化,如图(4-3)由于由两个可控硅相反的并联使用,不但占地方多,而且触点回路也相对复杂。因此双向可控硅(TRIAC)应运而生,而控制极只有一个就可以了,它使元件更少,结构更紧凑,触发电路更简化,如图(4-3)


    当工作回路A电位高于B电位时,既在正半周时,加上控制电压,S1导通,负载电路工作(如图4-2,0至T/2时间内)。在负半周时当B点电位高于A点电位时,加上控制电压,S2导通,负载工作(如图4-2)T/2至T时间内)。因此无论在正半周或负半周时,负载线路均处于工作状态。在负载电源工作时,如何控制交流电负载回路的电压呢?我们就需要调节控制角的大小来调节电压的高低。(如图4-4)。


0-t1对应的相位角α为控制角t1-T/2对应的相位角β称为导通角。在负载电路中,要保持电压的稳定,各周期中α或β都必须相等,需要改变输出电压时,需改变控制角度α,当α等于0时,输出电压为最大,为额定电压,当β等于0时,输出电压为最小,为0。 3、 可控硅的触发电路。 我们知道,可控硅调光是改变控制角的结果,要保持一定的控制角,就必须有触发信号。 触发信号是由正向控制电压形成,也称触发电压,它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还可以是有两相脉冲并相互隔离的脉冲电压来触发可控硅。 在实际使用中,触发电路的种类很多。有用电阻、电容的电子元件组成,有用晶体管、二极管等半导体元件组成,还有用磁放大器等磁性元件组成。 晶体管触发电路。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它以体积小,重量轻、寿 命长、效率高、价格低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它的用途之一是做开关用,利用这种特性晶体管作为可控硅的触发电路被广泛使用。能达到调光要求的晶体管触发电路有许多种,但基本原理:首先由同类取样部分,从主回路过压和过零点产生同类脉冲,由同步脉冲控制锯齿波电压,通过比较器电路将锯齿波电压与直流控制电压进行比较。产生方形波形脉冲,于是脉冲形成了可控硅触发所需要的相互隔离的两相触发脉冲,如图4-5。

在图中,在U的主回路中取得同步电压经降压后整流,经过稳压电路的削波成锯齿波电源作为图中晶体管BG的电源,当BG基极电位高于发射极时晶体管导通,形成脉冲波形,经过隔离部分便成为两组相互隔离的脉冲信号a a' b b'触发负载工作,触发脉冲的移相是由直流控制电压和锯齿波电压U控相比较,改变每半个周期触发脉冲时间达到移相的目的,直流控制电压越高,脉冲电流越大,BG某一个脉冲发出越早,可控硅的控制角越小,导通角越大,灯泡越亮,反之,灯泡越暗。 在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断的改进,功能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线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故障及维修工作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晶体管触发电路中,将各种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电阻等元件集中在一个多插角的硅片上,它同样具有产生锯齿波、同步脉冲等来触发可控硅的功能。在触发电路的发展中,无论是单向可控硅式或是双向可控硅,由于主同路和触发电路一个用的是较高的交流电压,一个用的是较低的直流电压,因此双方必须用脉冲变压器相互隔离,才能正常工作。为了满足保证可靠触发的宽脉冲要求,同时又不增加脉冲变压器的体积,国外又发明了光耦触发可控性,其原理是用很小的正向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红外光敏作用。促使可控硅的导通。而且在电气上完全绝缘。 4、 可控硅调光的一些特殊问题。 可控硅调光是一种先进的调光设备,它有很多优点,极大的丰富了灯光的表现形式,但可控硅调光也带来一系列特殊的问题,需要改进解决。


    在图中,在U的主回路中取得同步电压经降压后整流,经过稳压电路的削波成锯齿波电源作为图中晶体管BG的电源,当BG基极电位高于发射极时晶体管导通,形成脉冲波形,经过隔离部分便成为两组相互隔离的脉冲信号a a' b b'触发负载工作,触发脉冲的移相是由直流控制电压和锯齿波电压U控相比较,改变每半个周期触发脉冲时间达到移相的目的,直流控制电压越高,脉冲电流越大,BG某一个脉冲发出越早,可控硅的控制角越小,导通角越大,灯泡越亮,反之,灯泡越暗。 在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断的改进,功能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线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故障及维修工作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晶体管触发电路中,将各种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电阻等元件集中在一个多插角的硅片上,它同样具有产生锯齿波、同步脉冲等来触发可控硅的功能。在触发电路的发展中,无论是单向可控硅式或是双向可控硅,由于主同路和触发电路一个用的是较高的交流电压,一个用的是较低的直流电压,因此双方必须用脉冲变压器相互隔离,才能正常工作。为了满足保证可靠触发的宽脉冲要求,同时又不增加脉冲变压器的体积,国外又发明了光耦触发可控性,其原理是用很小的正向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红外光敏作用。促使可控硅的导通。而且在电气上完全绝缘。 4、 可控硅调光的一些特殊问题。 可控硅调光是一种先进的调光设备,它有很多优点,极大的丰富了灯光的表现形式,但可控硅调光也带来一系列特殊的问题,需要改进解决。


当脉冲电流波流过灯泡的灯丝时,会使灯泡产生丝丝的叫声,这种叫声增加了演播室的噪声,另外,可控硅调光过程中输出的负荷电压除含有与电源同频率的基波成分外,还含一系列频率为电源频率奇次倍的高次谐波,功率越大,高次分量的功率越大。这些高次谐波向空中大量幅射,也会通过导线传导到其它负载,它能引起电源波形畸变(如图4-8), 这是由于可控硅导通时大电流在导线上及电源变压器内阻上的压降及主回路上产生的高频阻尼产生,这大大增加了变压器的附加损耗,使变压器承载能力下降。



    为抑制这些干扰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控硅调光设立独立的变压器供电,这是减少传导干扰的主要方法。在可控硅的输出回路上加高频电感电容滤波器,使电流上升的时间从几微秒增至200微秒以上,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高次谐波的分量,减少对外干扰。另外,灯光调光输出线应远离视频音频线,如没有条件的,应将调光设备输出线加以屏蔽,要将屏蔽地线具有良好的接地。 2、相互干扰 可控硅调光器内部的干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A:电压上升率 在可控硅导体瞬间导通时,大电流的通过引出电网电压 波动,从而使其它不应触发导通的可控硅会因电压的突然波动而被诱发导通,造成误触发,解决的方法应在可控硅主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电容的串联电路,进行电路滤波,以减少这一影响。 B:漏触发。在某一路可控硅触发的瞬间,遇到其它回路导通引起电网电压波动,若触发脉冲较窄,容易造成漏触发。应采用多脉冲和宽脉冲(例光耦可控硅)触发。 C:同步信号的干扰:电网电压中常有同步电路中产生错误的“同步”或缺漏正常的同步脉冲。改善的方法应加宽同步脉中,通过并联的电阻电容电路滤波,以去除干忧信号。 3、一致性问题 在调光过程中,各路调光器的输出电压不同,亮度都不同,如果相差太大,会影响灯光的艺术效果。输出电压的一致性显得非常重要,产生输出电压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触发电路,在触发电路中,同步取样和锯齿波的产生是提出一致性的关键。由于不同回路的同步脉冲宽窄不一,因此锯齿波的幅度、线性度就不一样。在同样的控制电压,比较后的脉冲有先有后,而产生触发脉冲移相的大小也不同,可控硅输出的电压也就不同。解决的办法是在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精心筛选原件,各相电源同用一个同步锯齿波电路。 目前解决一致性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数字触发电路,数字触发电路上稳定、可靠、一致性好,目前大中型调光设备已采用数字触发电路,使触发电路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好的触决。 4、调光曲线 调光曲线是指调光过程中灯光亮度与控制电压关系以曲线显示出来,随着调光设备各项性能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调光特性要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大多数调光电路用线性的锯齿波与直流控制信号比较,实现移相触发。通过控制导通角与控制电压成比例的改变,来控制电压变化。这样形式的调光曲线呈“S”型。“S”形调光曲线把可资利用的调光范围达到5-95%。从而使灯具的亮度基本上可依靠调光台的输出线性变化。
点赞  2009-12-11 17:49

一款抢答器的质疑

某刊不久前刊出《两款电路更简洁的可控硅智力抢答器》一文,文中介绍了两款抢答器及其工作原理,笔者认为该文设计欠妥,且分析阐述也有错误之处。现以该文图1所示电路(见附图)为例,分析如下。

接通电源开关KB后,LED0发光。抢答器各路按键SBX按动前,因可控硅VS1~VSn均关断,VT无触发电流而截止。此时A点电压约4V,B点电压为0V,音乐门铃IC无工作电源,电路处于等待状态。当按动任一路抢答按键(如SB1)后,VS1触发导通,在LED1发光的同时,B点电压升至3.2V左右,VT饱和导通将R2和LED0短路,LED0熄灭,同时为IC提供工作电源,扬声器发声。此时A点电压降至近0V,即使按下其它按键也不能触发相应的可控硅。
由于任一路VS1导通都使B点升至3.2V左右,如果此时最先按下的某路按键(如SB1)还未松开,另有一路按键(如SB2)被按下,那么VS1的控制极电压(3.2+0.6V)势必通过SB2将VS2也触发导通,使LED2发光造成无法判断,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电路在各路触发支路中均串联了一只隔离二极管。
笔者认为该设计及其电路原理阐述存在以下问题。 图中的三极管VT在饱和导通前,即A点电压没有降至不能触发其它可控硅之前,按动任何一路按键都可以使对应的可控硅触发,按钮开关上串联的二极管D1~Dn不能产生什么"隔离"作用!
实际上,D1~Dn在该设计中仅起到提高可控硅触发电平的作用。如果原可控硅的触发电平为VO,则串入二极管后的触发电平变为VO+VD(VD一般为0.6~0.7V),假设可控硅原来需1V电压触发,串入二极管后则变成1.6V左右电压才能触发该可控硅,其结果是降低了可控硅的触发灵敏度,但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D1~Dn没有"隔离"作用,电路中也没有抢答器必须采取的其它支路抢答封锁措施,而是仅靠三极管VT饱和导通,降低A点电压--实际只有在A点电压下降到VO+VD=1.6V以下时,按动其它支路抢答按键时才会失去作用。
因此,该抢答器有可能出现多路同时接通的现象,当然也会出现误判现象。例如,假设SB1首先被按下,SB2稍迟一些被按下,本应VS1首先被触发,同时禁止稍后的VS2(或其它可控硅)再被触发,但该电路不具备此项功能,D1、D2等并没有所谓的"隔离"作用。此外,若可控硅VS2的触发性能比VS1好(由于元器件参数的离散性,这是常见现象),那么,虽然SB2稍后一点按下,VS2却会比VS1抢先触发!
当然,在VT导通、并在A点电压下降至1.6V以下后,这种"竞争"和"误判"现象可以避免,在此之前(即使仅有抢答时经常发生的霎那时刻)此现象将一直存在,这是原电路设计的最大败笔。 此外,由于上述原因,原电路对VT的要求应十分严格,首先要求上升时间特别短,其次要求饱和压降尽可能地低;原电路还应严格挑选可控硅、二极管等元器件,它们的各种性能应该完全一致。
重庆 奚龙发文
(作者在分析原电路设计存在不足后给出了改进电路,本报将于下期本版刊出,欢迎读者阅读完后参加讨论。编者注
点赞  2009-12-11 17:50

三相可控硅触发器

XMA5000系列调节器发出的三相可控硅触发脉冲指令,并输出六个可控硅移相触发或过零触发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主回路可控硅的触发导通。采用独特的触发控制线路,可触发3A-1000A的单向或双向可控硅。
点赞  2009-12-11 17:52

单相相位触发器TC782A的设计及应用

1引言   目前使用的单相相位触发集成电路主要有KJ(KC)004、KJ009和TCA785,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如下几个问题:(1)KJ电路必须采用正负电源,并且电路功耗较大。(2)KJ电路内部采用三极管比较,温度特性差。(3)KJ004没有交相锁定的抗干扰设计。(4)KJ电路的输出采用跟随输出,没有采用互补输出,可靠性差。(5)KJ和TCA785输出阻抗低,外围元件多。(6)输出没有调制脉冲,不能采用小型脉冲变压器。由于以上诸多缺点,所以在使用中感到不便。   我们设计了一种使用单电源,可触发单双向可控硅,且占空比可调制并有多种保护功能的单相移位触发集成电路。它的外接元件少,调试方便,工作可靠。这种TC782A给触发电路增加了一个新品种,给设计人员和维修人员带来便利。 2逻辑结构和电路工作原理 2?1逻辑结构框图 图1逻辑框图   图1示出电路的逻辑框图,它由同步过零和极性检测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锯齿波与给定电压比较电路、抗干扰电路、调制脉冲发生电路、脉冲形成电路和脉冲输出电路组成。 2?2工作原理   TC782A采用单电源供电,同步信号A经分压电阻网络进入电路的14脚,通过过零检测和极性判别电路检测出零点和极性,在13脚的Ca电容器上积分,形成锯齿波,锯齿波的大小与Ca电容器的容值成反比,12脚接大电阻器可微调锯齿波。锯齿波与移相电压在比较器中比较,取得相交点即为移相角,移相电压由1脚通过电位器或外电路调节取得。移相电压增加,输出导通角减小。   抗干扰锁定电路具有锁定功能,在交相点以后,锯齿波或移相电压的波动不能影响输出,直到下一个过零点,保证交相的唯一与稳定。   脉冲形成电路是由脉冲发生器给出调制脉冲,7个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列,这个脉冲列的宽度就是调制脉冲或方波的宽度,改变10脚CX电容器值以改变调制频率,从而改变调制脉冲或方波的宽度, 图2管脚排列 表1管脚符号及功能
脚号 [td]符号 [td]功能 [td]脚号 [td]符号 [td]功能
1 [td]Vi [td]移相电压输入 [td]8 [td]+A [td]+A输出
2 [td]Pc [td]调制占空选择 [td]9 [td]+A/-A [td]+A/-A输出
3 [td]Pi [td]禁止端(VH) [td]10 [td]CX [td]输出脉宽调整电容
4 [td]GND [td][td]11 [td]VCC [td]电源
5 [td]S [td]锁定禁止-正脉冲 [td]12 [td]Ti [td]锯齿波调节
6 [td]R [td]复位端 [td]13 [td]Ca [td]锯齿波积分电容
7 [td]-A [td]-A输出 [td]14 [td]Va [td]同步输入 [/tr][/tr][/tr][/tr][/tr][/tr]

CX增大,宽度增大,CX减少,宽度减小;10脚不接CX而接低电平,可得到正负半周全占空输出。输出采用调制或方波可通过电路的2脚来选择,2脚悬空或高电平为调制脉冲输出,2脚低电平为方波输出。   脉冲输出从7脚、8脚和9脚引出。相对于输入端14脚的同步电压,8脚为同步正半周输出脉冲,7脚为同步负半周输出脉冲,7脚和8脚用来触发单相可控硅;9脚为同步正负半周输出脉冲,用来触发双相可控硅。输出端可驱动功率管,经脉冲变压器触发可控硅;也可直接驱动光电耦合器,经隔离触发可控硅或三极管。   3脚为不锁定保护端,高电平禁止输出,低电平或悬空为允许输出;5脚为锁定保护端,悬空时为低电平,正脉冲禁止输出,同时3脚也为高电平,要恢复允许状态,需要在6脚接低电平进行复位,6脚悬空为高电平。当用户需要对过压、过流进行处理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保护方式。 2?3电路引脚及其功能   图2示出该电路的管脚排列。表1示出管脚符号及功能。 3电路参数和波形   表2示出电路在15V电压下的主要参数。   图3示出TC782A电路的波形。 4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1)同步正弦电压Va必须通过电阻网络加在电路的14脚上,14脚是以电路VCC的1/2为零线,峰?峰值是在0~VCC之间的同步电压。   (2)锯齿波幅值的调节可通过13脚上的电容器Ca值的大小改变,也可通过在12脚到地之间接大电阻器来改变。   (3)移相电压的范围应与锯齿波幅值相一致。考虑到电路对电容器放电的压降,移相电压的零电位应比电路地正0.1V~0.2V。   (4)因为设计正向锯齿波,所以移相电压的高导通角小;如果需要移相电压的高导通角大,应用运算放大器倒相。   (5)CX的大小可调节输出脉冲宽度。 图3波形图 表2TC782A的主要电参数
主要电路参数
IDD [td]静态电流 [td]<2~4 [td]mA
VAIN [td]同步零电压 [td]1/2Vcc [td]V
IIN [td]输入电流 [td]<0.3 [td]μA
Ioh [td]输出驱动电流 [td]15 [td]mA
P-top [td]最大功耗 [td]200 [td]mW
推荐工作条件
Vcc [td]电源电压 [td]8~15 [td]V
Va [td]同步输入VP-P [td]0~Vcc [td]V
Pi,Vr [td]控制输入电压 [td]0~Vcc [td]V
f [td]同步信号频率 [td]10~1K [td]Hz
T [td]最佳工作温度 [td]-25~85 [td]℃ [/tr][/tr][/tr][/tr][/tr][/tr]
  图4示出的是OV8600/OV8100的归一化光谱特性曲线。 (a)小功率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 (b)反并联或桥式可控硅触发电路 图4应用实例   (6)保护端悬空时为低电平,复位端悬空时为高电平。   (7)输出端可输出不小于25mA的电流,电路输出的限流电阻器和管子的β应与电路相适配。 5应用   图4示出该电路的两种应用实例,(a)是小功率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b)是反并联或桥式可控硅触发电路
点赞  2009-12-11 17:52

省电实用的电话灯

家里新装了电话机,可是由于光线不好,拨号时还得开灯,觉得很不方便。因而参考电话机和光电耦合器、可控硅的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了一个电话灯,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较实用,发现这种电话灯尚有如下的用途:
一、拨号照明:摘机后灯即亮,可当作拨号照明灯。
二、提醒挂机:打完电话,放回话筒,如果灯未熄灭,说明话筒未放好,提醒使用者正确挂机。
三、盗打警示和外线断线提示:如你自家未打电话而灯亮,可提起话筒聆听,如有话音,说明有人盗用你的电话线路;如无任何声音,说明外线断线,即可通知电话局维修。
四、来电话提示:老人耳背可能听不到振铃声;嘈杂的商店也可能听不到振铃声,当看到灯在不断闪亮时,即可知有电话来了。

电路如上图所示。L1、L2接到接线盒上用电话线并接,由于D1~D4的接入,L1、L2可不分极性随意连接。挂机状态时,馈电电压约为48V,经R1限流,使DW击穿,光耦IC导通,可控硅无触发电压截止,灯不亮。有电话来时,25Hz铃流经D1~D4整流为脉动直流,使光耦不断导通和截止。可控硅得到脉冲触发导通和截止,灯泡发出闪烁的光。摘机时,高内阻的馈电电压马上下跌到≤12V,DW不能击穿,光耦IC截止,其④脚电压上升,可控硅触发导通,灯泡点亮。为延长灯泡使用寿命,同时也为了省电,可控硅采用单向可控硅,这样,灯泡点亮时二端电压仅有约115V。平时,灯泡不亮时,电路几乎不耗电,因此非常省电。
元件选择:D1~D5选用1N4007,DW可用12~15V的齐纳二极管,光耦IC用PC817等四脚光耦,可控硅可用任何1A/400V的单向可控硅,如MLR100-6、BT169D等。灯泡用15~60W都可,电阻用1/8W即可。
点赞  2009-12-11 17:53
KD.KF系列控制器成品与阻焊机上的主可控硅应如何连接

连接方式因选用的主可控硅类型而有所不同。
1.与双向可控硅的连接方式:
控制器与双向主可控硅的连接如上图所示。将控制器的两个触发输出端,通过外部限流电阻Rx分别与双向可控硅的触发极G和第二阳极T2相连。电阻Rx的作用是限制触发电流使其不可过大,以免双向可控硅的触发极因过流而损坏。Rx阻值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确保双向可控硅可靠触发,这就要求Rx的阻值不可过大;二要确保双向可控硅控制极不可过流,这就要求Rx的阻值不可过校具体阻值因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灵敏度而易,应通过实际调整确定。该电阻一般在300欧左右,功率为20W。
2.与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硅的连接方式:
控制器与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硅的连接如左图所示。将两只单向可控硅的触发极,通过外部限流电阻Rx分别与控制器的两个触发输出端相连。电阻Rx阻值的选择与上述双向可控硅中限流电阻阻值的确定方法相同。
图中并联在单向可控硅触发极与阴极之间的二极管D1.D2的作用是为控制器中的双向可控硅提供通路。
当采用两只单向可控硅时,两只可控硅的触发特性应尽可能一致。购买时可向可控硅生产厂家提出这一要求,厂家一般都可满足用户的这一要求。
点赞  2009-12-11 17:58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