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接口电路
接口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 AT89C52单片机 2021/09/16
基于AT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接口电路
文章出处:电子发烧友 发布时间: 2014-9-26 15:10:44 | 424 次阅读 | 2次推荐 | 1条留言
AT89C52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B的可反复擦写的程序存储器和256B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配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AT89C52单片机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AT89C52单片机属于AT89C51单片机的增强型,与Intel公司的80C52在引脚排列、硬件组成、工作特点和指令系统等方面兼容。AT89C52有PDIP、PQFP/TQFP及PLCC等三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单片机正常工作时,都需要有一个时钟电路和一个复位电路。单片机复位、晶振电路如图所示。
AT89C52与时钟电路(包括晶体振荡器、电容C19、C20),上电复位电路(包括R42、C5、S3、VD1、C3、R9)构成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其中,晶体振荡器选用12MHz的高稳定无源晶体振荡器,它与AT89C52中的反向放大器构成振荡器,给CPU提供高稳定的时钟信号。电容C19、C20可起频率微调作用,电容值在5pF~30pF之间选择,本电路选20pF。电容C5和电阻R42构成上电复位电路。电源开启时,电源对电容C5 充电,在CPU的复位端产生一高脉冲。只要高电平的维持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24 个振荡周期)。CPU就可复位。二极管VD1的作用是当断电时,可使电容C5所储存的 电荷迅速释放,以便下次上电时可靠复位。电容C5可滤除高频干扰,防止单片机误复位。按键S3和电阻R9构成按键复位电路。
AT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接口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AT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接口电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晶振电路(用于提供单片机工作的时钟信号)、复位电路(用于初始化单片机)、稳压滤波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电源和过滤电源噪声)、串口电路(用于与PC机进行通信)以及适当的外围接口(如LED灯、按键等,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
如何设计晶振电路?
晶振电路的设计需要包括一个晶振和两个电容。晶振的频率需要根据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来选择,一般常用的有11.0592MHz、12MHz等。两个电容的作用是与晶振一起构成谐振电路,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具体的电容值需要根据晶振的频率和单片机的要求来确定。
复位电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计?
复位电路的作用是初始化单片机,将其内部的所有寄存器、内存单元等设置为一个确定的状态。复位电路一般由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组成,电阻连接单片机的RST引脚和VCC引脚,电容连接RST引脚和GND引脚。当单片机上电时,电容充电,RST引脚为高电平,单片机复位。当电容充电完成后,RST引脚变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正常工作。
串口电路如何与PC机进行通信?
串口电路用于将单片机的串口信号转换成适合于PC机通信的电平信号。常用的串口通信芯片有MAX232等。在设计串口电路时,需要将单片机的串口引脚(如TXD、RXD等)与串口通信芯片的对应引脚连接,并将串口通信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到PC机的串口接口上。通过编写相应的通信程序,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如何选择外围接口?
外围接口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例如,如果需要显示状态信息,可以选择LED灯作为外围接口;如果需要接收用户输入,可以选择按键作为外围接口。在选择外围接口时,需要考虑其接口类型、引脚数量、工作电压等因素,以确保其与单片机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和控制程序,以实现对外围接口的控制和管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