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工程是在胚胎移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和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等。近3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胚胎工程技术也日新月异,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模拟体内环境,包括营养、温度、湿度、气体、渗透压、pH等),使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同时使精子获能,完成受精。 1959年,张明觉以家兔为实验材料,从一只交配后12h的母兔子宫中冲取精子(即体内获能的精子),从另外两只超数排卵处理母兔的输卵管中收集卵子,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配制的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正常卵裂的36枚胚胎被移植到6只受体兔的输卵管中,其中4只妊娠,并产下15只健康仔兔,这是世界上首批试管动物,它们的正常发育标志着体外受精技术的建立。试管小鼠(Whit-tingham,1968)大鼠(Toyoda和Chang,1974)婴儿(Steptoe和Edwards,1978)牛(Brackett等,1982)山羊(Hamda,1985)绵羊(Hanada,1985)猪(Chang等,1986)牛(Parrish等,1986)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精子的采集与获能、卵子的回收及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及试管胚胎的移植等。精子的获能处理张明觉Austin 1951年发现兔子和大白鼠直接排出的精子不能使卵受精,必须在生殖道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的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的获能过程是多时期、多步骤的复杂变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获能的第一阶段是脱出精子表面的抗原物质和去能因子(Decapacitation Factors,DF),增强了膜通透性。第二阶段是精子细胞膜蛋白变化,即发生顶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