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返回首页

三大运营商发力WiFi 分流网络数据业务压力

2011-04-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G不给力,只好WiFi出山。”4月15日,对于电信运营商的WiFi规模建设潮,某电信运营商的数据部人士如此定调。进入2011年,三大运营商的3G大战背后,其关于WLAN(无线局域网络)的暗中较劲也越来越明显。普通手机用户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机场、高校、交通枢纽等越来越多的热点地区都有了运营商的WiFi信号,手机套餐中基本都自动赠送了每月数小时的WLAN上网时间,由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手机、笔记本等设备联网。

“无论是3G还是LTE,或者是将来的4G,从容量、成本等方面都绝对没有可能支撑无线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WiFi才是最适合的手段。

事实上,目前运营商力推WiFi的主要动力正是来自于数据业务方面的压力。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是数据业务的猛增,比如视频业务等需要耗费大量的带宽。

“用的人一多,网络就阻塞。”阚凯力认为,相较于给基站扩容或者架设新基站的方式,WiFi接入由于速度快、成本低,成为分流数据流量的最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动力之下,无线城市的概念又再度兴起。与之前由地方政府的一头热不同,现在三大运营商开始主动在城市重点地区布局“热点”,并结合各自的用户资源开始大力推广。

以数据业务大省广东为例,广东电信宣布天翼手机用户可享受每月30小时的国内WiFi上网时长,移动和联通的用户也可以享受电信提供的120分钟的免费 WiFi。广东移动表示全球通八大套餐用户从今年3月起至12月31日,将直接免除WLAN上网费和套餐费。而联通也将原定于3月31日截止的WiFi友好体验活动延长至8月31日,所有联通后付费用户使用联通WLAN热点不限时长、不限流量。

WiFi捆绑无线城市

今年3月开始,中国移动(微博)集团公司总裁李跃频繁出现在多个“无线城市”签约现场——甘肃兰州、重庆、四川无线城市群,最近的一次是4月12日中国移动启动西安无线城市建设。

据记者了解,移动从2008年开始已经陆续在9个省的77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业务体验试点,包括厦门、深圳、石家庄、秦皇岛等。进入2011年,无线城市建设开始全面启动,并于近期密集宣布了4项合作。

所谓“无线城市”,就是利用高速宽带无线网(2G/3G/WLAN等),把一座城市覆盖起来,实现网络和应用的无处不在。一般而言,如何实现WiFi的大规模覆盖是构建无线城市的难点所在。

虽然无线城市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但是一直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国内也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城市。

为什么以前的无线城市都未能获得实际成效?阚凯力认为,“因为他们的运营模式不对。”

事实上,之前的无线城市计划并非三大运营商主导,而是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或者一些想借此变成新的网络运营商的公司在发力。以上海为例,2008年初上海嘉定区筹划的无线城市项目属于国内开建的第一批无线城市。当时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2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主要资金以中电华通为主。中电华通负责“无线城市”所有基站的建设与线路铺设工作,并享有网络建成后的独家运营权限。

通信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用户一般还是倾向于免费的WiFi,无线热点覆盖很难形成商业模式,“因此由非传统运营商来做的话,保持持续的资金投入是问题,而且收入也无法保障”。

该人士指出,最近开始的这一波无线城市热潮则是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除了中移动,联通也希望通过3G+WiFi形成连续的全方位覆盖。中国电信(微博)提出的则是“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的“智慧城市”概念。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本月初就曾提出,计划在三年内将全国范围内的WiFi热点数量增加至100万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移动全国的WiFi热点已经达到12万个,中国联通(微博)有3万至5万个,中国电信的WiFi热点数去年底已经超过了10万个。

运营商的动机

“早年由于担心免费的WiFi会对数据流量收入造成冲击,运营商们也没有想到太好的商业模式,所以动力并不足。”上述通信业内人士指出,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比如就目前对WiFi动力最大的中移动而言,由于TD-SCDMA的网络成熟度和终端丰富程度都比不上WCDMA。

王建宙在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中指出,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将借鉴国际上的两种应对方案:一是大量建设WiFi热点,二是启动TDD LTE规模试验。

上文提及的电信业人士认为,“移动用户也有大量的数据业务需求,但3G无法马上满足这一需求,LTE又尚在试验,在这样的情况下,WiFi是留住用户的通道,也是比较实际能很快抓住的东西。”

事实上,移动在WiFi建网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目前移动的基站已经达到了59万段,与海外运营商的基站主要通过微波传输不同,移动的光纤网络已经覆盖到了90%以上的基站,在此基础上延伸可以很快建设WLAN。

据记者了解,移动内部对无线城市以及WiFi建设提出的要求是:“通过无线城市模糊网络差异、弥补终端劣势”,并且“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积极参与无线城市建设,加快WLAN热点覆盖”。

阚凯力表示,对其他两家运营商而言,来自数据的压力同样存在,并且并不比移动小。阚凯力一直认为,能真正完全承载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应用的,3G做不到,4G也做不到,只能靠WiFi。

“现在运营商都搞起3G了,但用的人一多,比如视频业务,网络还是会阻塞。”阚凯力说,对电信和联通来说,也需要WiFi来分流庞大的数据需求。某运营商高层在内部报告中提出,如果所有的用户都用包月的流量每天看两小时视频,我们的网络肯定是冲垮了。

除了来自于网络压力方面的原因,运营商今年力推WiFi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带有WiFi功能终端的普及。

在2009年之前,由于担心免费WiFi网络的使用冲击传统电信网运营业务以及出于对国家自有标准WAPI的保护,有关部门对手机带有WiFi功能有着严格限制。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无法通过中国的入网检测。

目前,工信部逐渐放开了对手机WiFi上网的限制,不过前提是必须同时支持中国自有标准——WAPI模块。

2010年8月9日,首款带有WiFi功能的苹果iPhone 手机在国内市场面世。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目前几乎所有的行货手机都具备了WiFi/WAPI功能。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iPhone有60%是在WiFi情况下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因此,适应用户的需求也是运营商WiFi大战的原因之一。

运营模式之考

WLAN由于在低成本高效提供大流量、高速率无线数据接入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运营商快速提升无线接入能力,释放3G网络压力的通用手段。

三大运营商都把WLAN作为2011年的运营重点。一般的做法是:在城市重点区域加强热点覆盖,比如校园、写字楼、交通枢纽、酒店医院等连锁服务机构就是覆盖的重点。另外,优先推荐一些WiFi相关的第三方业务,并且在用户套餐中捆绑WLAN时长,引导用户使用。

上海移动甚至专门开发了一款名为“iWiFi”的iOS客户端来培养用户使用WiFi。通过客户端可以在上海移动热点覆盖区域快速连接至CMCC/CMCC-EDU网络,据悉该客户端基于Android和OPhone的版本也即将发布。

中国联通方面也向记者表示,联通在持续投入WCDMA 3G网络的同时,会选择无线数据业务需求集中的热点公共区域大力部署WLAN网络,为3G+WiFi双模手机及笔记本用户提供可选的且价格实惠的WiFi热点接入服务。

不过,在一位前中移动人士看来,WLAN要做大除了基本的推广手段,还需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目前电信运营商来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先捆绑在套餐之中,“比如在手机用户已有的套餐中增加WLAN时长”,虽然总价不提高,但最后核算的时候可以把一部分收入计入WiFi。

对于套餐自带的WLAN时长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用户,则可以选择另外购买WLAN套餐。据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目前有30元15小时、50远40小时、100元200小时的套餐可供选择。

但是在阚凯力看来,用户还是习惯于使用“免费”的WiFi,至少不需要另外再为之付费。他认为运营商应该采取“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模式来达到WLAN商业模式的良性循环。

由于WiFi信号的穿透能力差,因此把WLAN模式做大的难点在于室内覆盖。阚凯力举例说,北京联通已经拥有了超过100万宽带用户,基本家家户户都装了无线路由,“联通可以通过统一掌管密码等方式,让普通用户加入WiFi热点建设”。

阚凯力表示,“可能的共享模式包括,只要用户愿意把自己的WiFi共享给其他宽带用户使用,就可以在全市使用其他联通宽带用户的WiFi网络。”

阚凯力认为,这样就能快速解决最困难的室内覆盖问题。不过有运营商内部人士指出,这种方式由于涉及到用户的配合以及对大量个人的协调,目前还存在实施难度。

事实上,除了全民共建共享,运营商之间共建共享也是探讨的话题之一。由于WiFi采用公共频点,不同运营商网络以及运营商与物业自设WLAN网络间的干扰愈加明显,很难达到良好的接入体验。各运营企业如何合作经营,也是把WLAN业务真正做大需要考虑的问题。

进入网络通信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视频
  • 微波毫米波电路分析与设计

  • 天线原理与基本参数

  • Digi-Key: Follow Me 系列(1) 直播回放及答疑记录

  • 无线感测网络

  • 微波五讲

  • 天线原理 哈工大 林澍

精选电路图
  • 简洁的过零调功器电路设计与分析

  • 单稳态控制电路设计与分析

  • 光控电路设计与分析

  • 永不缺相启动运行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 开关电源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 MT3608构成3.7V转12V的升压电路图

    相关电子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