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
2024-01-11 来源:EEWORLD
2024年1月11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高通(Qualcomm)IPQ5018芯片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
图示1-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WiFi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连接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单频路由器会出现网络拥堵、传输速率下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多频路由器应运而生。该路由器利用2.4G和5G等多个频段,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无线容量,为用户带来流畅的网络体验。在此背景下,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 IPQ5018芯片推出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该方案具有PCIe接口,满足家庭和企业场景对于高速度、广覆盖以及强可靠的连接需求。
图示2-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IPQ5018是Qualcomm旗下的一款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专为WiFi网络应用设计。其集成了四核Arm® Cortex®-A53处理器和高速网络连接,支持多种WiFi标准,包括802.11ac和802.11ax,并兼容802.11a/b/g/n无线协议。不仅如此,IPQ5018还具有与多种外设接口,如USB、PCIe等,可以轻松与其他设备连接和通信。在运行时,即使IPQ5018的主频只有1GHz,但是足以满足现在主流市场1Gb/s的频宽使用,再加上WiFi 6的规格,使该芯片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图示3-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的方块图
虽然IPQ5018只内置1个2.4G的WiFi基带,但是保留PCIe的扩展性,可以借由2组PCIe界面外挂5G以及6G的WiFi基带,从而提供更大的设计灵活性,节省研发时间。得益于器件的性能,本方案可用作单频、双频甚至是三频路由器设计。
单频:只使用方案内置的2.4G,做成单频带的成品。主要应用在中继器或者WiFi网状节点的场景。
图示4-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方框图-单频
双频:目前主流市场就是2.4G和5G的双频路由器、双频中继器WiFi SON的节点。
图示5-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方框图-双频
三频:只要更换PCIe上的模组即可完成支持6G频段的三频路由器。
图示6-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产品的多频WiFi路由器方案-三频
核心技术优势:
主要应用:企业/SMB AP、家庭路由器/网格、家庭网格节点、新兴市场网格节点;
SON/Easy Mesh支持;
低成本;
WiFi 6/6E支持;
解决方案可配置。
方案规格:
CPU:双A53@1.0GHz;
NPU:SSS@1.0GHz;
DDR:DDR3L;
闪存:SPI NOR/NAND、eMMC;
WiFi:2×2 2.4GHz;
PCIe:PCIe2.0 X2、PCIe2.0 X1;
以太网:1x2.5G SGMII,1x1GE;
BT:BT5.1集成。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的Wi-Fi 7家庭网关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联咏科技和思特威产品的AOV摄像头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联咏科技、思特威和TDK产品的电子防抖(EIS)摄像头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联咏科技产品的多视角图像拼接解决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联咏科技和Hailo产品的后端智能图像分析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Innoscience产品的300W电源适配器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的Auracast蓝牙广播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立锜科技产品的240W PD3.1快充方案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Innoscience产品的1KW DC/DC电源模块方案
- 芯片大混战将启:高通、联发科涉足笔记本,AMD 被曝入局手机
- AI大模型时代,GPU高速互连如何正确破局
- 专访Silicon Labs:深度探讨蓝牙6.0的未来发展趋势
- 恩智浦发布S32J系列安全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可扩展汽车网络,拓展CoreRide平台
- Wi-Fi 8规范已在路上:2.4/5/6GHz三频工作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Microchip借助NVIDIA Holoscan平台加速实时边缘AI部署
-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AI新时代
- 高通推出其首款 RISC-V 架构可编程连接模组 QCC74xM,支持 Wi-Fi 6 等协议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