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N和GPON停战:运营商之功
2010-01-06 来源:C114中国通讯网
FTTx的两大技术EPON和GPON终于可以在国内共同发展,促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是运营商旨在通过灵活使用EPON和GPON,来降低接入网建网成本。
引入伊始,一直处于有你没我竞争的EPON和GPON,在2009年底终有缓和。随着xPON设备开始在国内唱主角,EPON和GPON在国内开始进入共存发展时间。
xPON是设备商推出的一种可同时支持EPON和GPON部署的设备,旨在满足运营商对各种技术的部署需求。目前,华为、中兴通讯、烽火和上海贝尔国内PON市场最大占有者都具有这类设备。
设备发展往往与运营商的建网策略有关,xPON的出现与运营商开始EPON、GPON并重的结果。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已经不再唯一种技术使用。已经规模部署EPON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在开始GPON试点和小规模部署;之前确定只采用GPON建设FTTH的中国移动,也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了10GEPON商用局建设。
xPON旨在更优建网成本
2009年运营商在接入网建设上可谓大刀阔斧,仅是一年时间PON网络轻松突破2000万线,这也让国内成为全球PON网络建设最活跃的地区。
发展PON让运营商的宽带接入带宽迅速扩展,中国联通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工唐雄燕表示,中国联通2009年2M以上带宽用户将超过80%,即将告别“512k时代”。
不过,接入带宽带来的市场回报却仍旧不乐观。以中国联通为例,2009年中国联通宽带用户数的增长非常快,将近30%的增长,但是ARUP值在下降,2009年上半年中国联通的宽带接入的ARUP下降了13%之多。
宽带收入一直是运营商有线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提高带宽却未带来ARUP值增加,确实让运营商颇为尴尬。优化建网成本成为运营商进一步改造宽带网络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此,运营商对EPON和GPON的态度也转变为,哪种技术更有利于建网ARUP提高,就用哪种技术。中国移动接入处副经理任磊表示,中国移动组网时选择GPON、EPON综合成本最优的技术。
短期内运营商仍有侧重
由于运营商前期技术投入和网络规划的不同,运营商FTTx建设在短期内仍存技术差异。
中国电信EPON已经规模部署,已经达千万线级别,2010年仍旧以EPON部署为主。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电信已经开始10GEPON芯片级互通测试,少数地方公司也开通了10GEPON商用局。在建设模式上,中国电信以FTTB为主,引入10GEPON也多为满足FTTB接入带宽增长的需求。对于GPON,中国电信已经通过集团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GPON试点建设,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已经向GPON部署发出信号。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建设策略差不多,只是在10GEPON上暂时没有动作。
中国移动的接入网策略是GPON、EPON两者并重,并且在同等价格下会优先选择GPON。在EPON方面,中国移动地方公司已经开始建设10GEPON商用局,这也被视为中国移动开始EPON建设的信号。
2010年10GEPON与GPON最受关注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EPON在规模部署以后,技术方面已经没有争议。剩下的GPON和10GEPON因为还要不断测试和完善标准,顺理成章成为业内关注重点。可以同时提供EPON和GPON芯片的PMC公司也表示,2010年10GEPON和GPON将是PON的热点。
承载网栏目在第一时间整理了业内10GEPON和GPON的部署的重要进展,在36版、37版和38版从组网和运维两方面报道10GEPON;在39版和40版重点介绍GPON发展情况。
上一篇:OTN技术破解城域网难题
- AI大模型时代,GPU高速互连如何正确破局
- 专访Silicon Labs:深度探讨蓝牙6.0的未来发展趋势
- 恩智浦发布S32J系列安全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可扩展汽车网络,拓展CoreRide平台
-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AI新时代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
- 现代摩比斯选择BlackBerry QNX,驱动下一代数字座舱平台
- MACOM获得美国防部资助开发GaN-on-SiC产品
- 我国首次实现骨干电网大规模卫星巡视,工作效率是人工 10 倍以上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
- Wi-Fi 8规范已在路上:2.4/5/6GHz三频工作
- 治理混合多云环境的三大举措
- Microchip借助NVIDIA Holoscan平台加速实时边缘AI部署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高通推出其首款 RISC-V 架构可编程连接模组 QCC74xM,支持 Wi-Fi 6 等协议
- Microchip推出广泛的IGBT 7 功率器件组合,专为可持续发展、电动出行和数据中心应用而设计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