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的进攻:“双A”瓦解Wintel
2011-01-06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王刚 发自北京
ARM开始变得不再“陌生”了。
这家坚持倡导“低功耗”的英国公司拥有手机处理器90%的市场份额和上网本处理器30%的市场份额,并且主导了平板电脑芯片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ARM正越来越多地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联系在一起,成为对英特尔和微软所搭建的Wintel联盟的挑战者。让英特尔感到焦虑的是,连老搭档微软都将一只脚踏上了ARM这艘“小船”。近日盛传微软将在2011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首次推出针对ARM手机芯片的Windows操作系统。另外,ARM宣布正计划向高端CPU市场进军,直逼英特尔“后院”。
“英特尔自然不会甘拜下风,除了和诺基亚合作推出MeeGo操作系统,并购手机芯片厂商英飞凌的无线业务之外,又于近日宣布成立上网本及平板电脑新事业部,迅速完成布局,准备反攻ARM。
英特尔和ARM井水不犯河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在PC和手机的中间地带,ARM和英特尔之战不可避免。
挑战英特尔
ARM在过去一年内的增长令人咋舌。2009年全球范围内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是39亿颗,而2010年已经突破了660亿颗。其中尤以智能手机市场为最。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8048万部,同比增长96%,其中超过90%的手机采用了ARM芯片架构,包括苹果、 HTC、三星等主流品牌。
“原来我们可以说一个手机里平均有2个ARM授权的芯片,2010年一个手机里差不多有2.7个ARM授权的芯片。”ARM中国总经理吴雄昂表示。
而在平板电脑市场,ARM架构处理器在苹果iPad上的杰出表现,使其成为众多将要推出平板电脑的手机厂商、PC厂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的“香饽饽”。据悉,摩托罗拉、东芝、宏碁、LG等硬件厂商将在CES上推出80多款平板电脑,而它们几乎全部采用ARM架构的核心处理器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乐观预计,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达到1950万台,今年将暴增至5480万台,到2014年将突破2.08亿台。这其中绝大多数份额将属于ARM。
ARM取得成功除了依靠低功耗的技术路线与移动互联网高度契合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商业模式。与英特尔设计生产并销售成品芯片不同,ARM只是提供基础架构给授权厂商,赚取的是授权费和版权费。
“ARM只提供弹药,这样就把二次开发的空间留给客户,芯片设计、制造和整机生产厂商拥有各自的利润空间,形成了ARM主导的庞大生态圈。”国内芯片厂商瑞芯微电子副总裁陈锋对时代周报表示。
国际著名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半导体产业高级分析师顾文军认为,ARM顺势、顺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先入为主”,而开放的商业模式契合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在移动领域独占鳌头之后,ARM更大的野心是进军高端CPU市场,直逼英特尔“后院”。ARM首席执行官沃伦?伊斯特表示,ARM将在2014年挑战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老大地位。
ARM企业解决方案总监Ian Ferguson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云计算的演进,服务器领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ARM通过提供智能的低功耗技术,以满足特定服务器工作量。假以时日,ARM生态系统将为服务器市场带来关键的解决方案。
“但我们没有指望明年就会出现很多ARM服务器,这是不切实际的。”沃伦?伊斯特说。
“ARM是在后台工作,实际上和芯片厂商没有竞争关系。”ARM中国资深区域销售经理刘润国告诉时代周报,ARM并不是要替代英特尔形成垄断,ARM只想分一杯羹。
在中国市场,ARM也在急速扩张。2009年,ARM在华合作伙伴已经达到700家,在2010年,除了新岸线和瑞芯微这些更注重PC类领域市场的公司外,ARM在中国还扩展了海思、晶晨半导体、中天联科、海尔等合作伙伴在数字家庭领域的应用。
吴雄昂告诉时代周报,2010年ARM在华出货量超过2亿片,是2009年的三倍,授权费用达5000万美元。
欲瓦解Wintel联盟
ARM正在打破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局面。数据显示,在平板电脑市场,ARM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而超过92%的厂商选择“押宝”谷歌Android系统,ARM+Android的“双A”联盟的加速崛起正在逐步分裂Wintel联盟。
“人们对平板电脑的基本要求是轻便、电源持久、高速上网,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理器,英特尔的处理器功耗太大,所以非常费电,并且运行速度也比较慢。”壹人壹本COO方礼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ARM联合创始人赫曼?奥塞尔甚至认为,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败给ARM芯片,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其商业模式是错误的。ARM是在后台主导世界上众多半导体厂商与英特尔竞争。
“英特尔的Atom芯片降到目前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至少价格得缩水10-15倍,这是英特尔架构不可能做到的。”他说。
而Windows系统不适合在小尺寸装置上以触控方式操作,所需资源对于平板电脑负担过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2010年初众厂商拿出Windows系统的平板电脑,但是却迟迟未能上市。
于是,微软和英特尔不得不分道扬镳。微软与ARM签订了授权协议,称将强化微软对ARM架构产品的研发能力,并爆出消息将在今年CES上展示基于ARM架构的操作系统。
而英特尔也在加紧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强势杀入嵌入式手持设备的争夺。联合诺基亚推出MeeGo操作系统;以14亿美元并购了手机芯片厂商英飞凌的无线业务;2010年底,英特尔更是宣布成立上网本及平板电脑新事业部。
英特尔宣布将在今年CES上推出使用英特尔Atom芯片的平板电脑和上网本,而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也将会在明年下半年上市。
对于英特尔和微软的反击,方礼勇认为,“如果微软和英特尔发力,所有的PC厂商都将追随,这种规模效应仍然非常可怕,尽管Android如日中天,但它的商业效应还不明显,苹果再强大,其电脑产品也只占10%的市场份额,想要攻破Wintel强大的商业帝国还差得很远。”
采访中,刘润国一直强调,ARM是很有名的小公司。诚然,ARM全球员工只有1900名,年营收为6亿美元。而英特尔在全球有8.2万名员工,营收保持在350亿美元以上。
授权、版权收益无法和销售成品芯片带来的收益相提并论,ARM独特的商业模式也阻碍了其扩大营收规模的可能性。
中国芯的困与机
ARM和英特尔大战移动互联网时,中国芯片业是否只能作壁上观?
2010年12月中旬,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简称CSIP)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芯”颁奖典礼上,在场的中国芯片厂商和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CSIP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IC产业的总销售额只有186.2亿元,而2010年预计达1330亿元。
“2000年,我国IC设计业占全行业总产值比重只有5.3%,封装测试业的比重高达68.9%。2009年,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所占比重已经变为24.3%、30.7%和45%。中国IC产业已经形成以设计业为龙头,封测业为主体,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CSIP主任邱善勤告诉本报记者。
CSIP集成电路处处长孙加兴认为,目前ARM+Android与Wintel联盟正在争夺市场潜力不可限量的移动设备市场,同时也是中国芯片业的机会。
“我们未来的方向很明确,就是移动互联网,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主控芯片和完整解决方案,最终则跟云计算连在一起。现在国内3G网络建设力度非常大,终端相对缺乏。在巨头林立的绝境中,这或许是我们能占据一席之地的最大的机会。”瑞芯微副总裁陈锋对时代周报表示。
然而,对中国芯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也正是来自中国市场。“国内整机企业的芯片85%都是用国外的,怎么才能让它们采用国产芯片呢?在我们政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最大困难的就是这个问题。”孙加兴表示。
他认为,这与中国芯片企业管理层的出身不无关系。“大多数企业领导都是技术出身,而在市场推广方面还比较欠缺。现在是非常好的机遇,如果市场表现不错,又懂资本运作,成长为国际级的大企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