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营一杆枪”,华为只要这样的人才
2018-02-02 来源:eefocus
任正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他身上还闪耀着某种英雄主义的光芒。
“全营一杆枪”,近半年,这句话在华为公司非常流行。这是一句台词,出自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片名《绝密543》。电视剧以真实历史背景和人物为原型,讲述我军解放后组建地对空导弹部队的故事。独具个性的二营长肖占武,带领手下性格各异的战士,克服技术、资源、人员素质、作战条件等重重困难,击落来犯敌机,首创世界防空史上用地对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纪录。
任正非对影视作品有着不俗的鉴赏力,看他推荐的电视剧,不是浪费时间。那么,任正非向华为人推荐这部剧的出发点是什么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不拘一格用人才。剧中主角肖占武,个性十分突出,他有信仰,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尝试,敢于决断,善于决断,勇于担当。他的手下,尽管在外人眼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缺点,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说话结巴的通讯员,却有一副好耳力;书呆子气严重的大学教员,原本已被一营淘汰,却在二营的土壤中成长为技术骨干。正是这些外人眼中的“歪瓜裂枣”,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独门技艺,形成强大的集体智慧,最终取得战斗胜利。
华为一直强调领导队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身为主官,要具备战略洞察能力、决断力,心怀梦想、勇于挑战、敢于当责,是华为对优秀主官的要求,这些特质,与剧中主角肖占武高度重合。
作为“绝密543”的一员,肖占武文化素质并不高,但他抱持着强烈的信念,一直都在向“不可能”发出挑战,不达目标不罢休。为了把雷达开机-发射的时间从8分钟压缩至8秒钟,肖占武和战友经历一次次失败,外界的质疑纷至沓来,这个过程有如炼狱,但他们最终还是达成了目标。
第二,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2018年1月17日,华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主旨是关于批判与自我批判。早在2013年,任正非在华为年度干部会议上就说过“对自己、对今天、对明天批判,以及对批判进行批判”。华为的自我批判是上下贯通的,也是由来已久的。“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一个不开放的组织是没有活力的,没有适度的妥协和灰度,就没有审时度势的正确抉择。《绝密543》中的二营,每次演练或战斗后,不管战绩是胜是败,他们都要进行反思与总结。这与华为的一贯做法倒是颇为相似。
这次仪式,是华为自我批判精神的延续。因“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任正非签发了《对经营管理不善领导责任人的问责通报》。对华为五位核心高层处以罚款并通报。任正非罚款100万;华为三位轮值CEO胡厚崑、徐直军、郭平以及常务董事李杰各被罚款50万元。有人认为华为此举不过是作秀——这种判断,不是基于对华为的了解,显得浅薄而可笑。
第三,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是华为创业初期确立的企业精神,它提倡的是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绝密543》中的肖占武霸气、刚强,他的二营却是一个具有高度粘合力的集体。领导的儿子被安排到此锻炼,从开始的排斥到最后的不舍;被怀疑为泄密者的技师,顶着压力完成任务;为抢救设备,领导的儿子牺牲自己一条腿,换回连长的安全。二营成员之间虽然有些摩擦,却通过磨合建立了一种互相信任的情感关联。以此为基础,每次战斗,他们都能将团队精神发扬到极致。军人拥有普通人没有的强烈使命感,他们的团队意识更具备天然性。在商业化的技术型公司华为,18万员工的团队精神与使命感靠什么作为凝结,这个问题,不仅华为内部进行着不间断地探索,就连外部,也对此保持着密切关注。
华为早期,团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出现问题,往往是研发、市场、客服一起上。公司发展至今,规模扩大数倍,部门细化、分工明确,考核繁多,面对败局,还能像从前那样的拼死相救吗?
任正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他身上还闪耀着某种英雄主义的光芒。军人出身的他,对于战略战术的理解,对集体意识以及使命感责任感的追求,更多体现在对华为公司的管理方面。从这个层面出发,或许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推荐《绝密543》,又为什么要在华为推行“全营一杆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