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返回首页

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升级重启?

2020-04-29 来源:eefocus

“新基建”最近被频频刷屏,而作为其中一员的工业互联再次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重点,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工业互联网也将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政策红利为工业互联网注入新动能

事实上,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5G商用后,工业互联网获得重要技术支撑,开始向生产领域全面渗透。进入2020年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再次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重点,这对工业互联网行业是重大的利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主任肖荣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范畴,将进一步提升产业战略地位。它顺应了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符合经济转型方向,成为 “新基建”主要抓手有其内在必然性。纳入国家“新基建”战略体系,意味着将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并在国家众多发展领域中处于先行建设行列,这对加速工业互联网整个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肖荣美表示,工业互联网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范畴,有望得到政府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国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布局,从长远看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期则希望通过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等目标。工业互联网具有产业链长、波及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有望得到国家和地方层面更大力度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各类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都将因此受惠。 此外,国家将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型基础设施范畴,有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快进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并将工业互联网列为新基建重点工作方向之一,这一政策红利为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有利于打通工业互联网科技链、产业链和金融链,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广按下‘快进键’。”赛迪工业互联网首席研究员,赛迪智库信软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主任袁晓庆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


袁晓庆介绍,在打通科技链方面,新基建政策实施将引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等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打通产业链方面,工业互联网企业受政策红利吸引,将进一步提升参与工业互联网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将加速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在打通金融链方面,面向工业互联网融合技术、典型应用场景、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投资机会,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将有效带动行业整体加速发展。


新基建浪潮中发挥“牛鼻子”重要作用

“工业互联网是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本次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的主战场,将会在本次新基建浪潮中发挥‘牛鼻子’的重要作用。” 袁晓庆说。


袁晓庆表示,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为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供了重要应用场景,有利于带动新基建各领域产业链实现群体性突破和融合性创新。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本保障,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传统的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必须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基本功能。而工业互联网正是支撑实现‘三化’发展的关键力量,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仅仅用在工业领域,还能用在其他经济社会各领域。” 肖荣美表示。


肖荣美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建设进程。因此,要借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东风,利用好国家的各类支持,加大新建项目开工力度,并提前储备一批优质项目,继续发力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包括:全面推进全光纤网络部署和移动网络扩容升级,加快建设覆盖所有地市的高质量外网,引导工业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完善国家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推广;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水平,增强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能力;推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省级/行业分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和行业的数据汇聚分析和应用能力。同时,持续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预警能力建设,切实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即通过大力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夯实“新基建”基础。


肖荣美表示,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与工业互联网一样均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目前都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依靠规模化应用来拉动发展。工业互联网是融合的产物,更是融合应用的主要载体。要发挥好强大的承载优势,推动5G、AI、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加快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动AI、云计算等在网络、平台、安全、标识解析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在提升工业互联网综合赋能能力的同时,助推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加快走向成熟。


肖荣美表示,随着国家“新基建”全面启动,以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感知、网络、算法等快速迭代跃迁,将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工业互联网有效供给将显著增加,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推动形成供需互促的良好局面,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将迎来大发展。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设施能力建设将明显提速。目前24个省市区公布的未来几年计划投资总额高达48.6万亿,各省都将基建投资作为重要投资方向,其中“新基建”又是投资热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望迎来高增长,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进程加速,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建设在更多地方铺开,平台覆盖和支撑能力快速扩张,拉动工业互联网整体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应用将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推进,促使工业互联网供给方得以面向市场提供更畅通的数据连接通道、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安全的风险防控等,切实推动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基于大量有效供给形成的强大示范效应,将加速释放潜在需求、持续创造庞大新需求,进而带动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快速渗透应用。


此外,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将快速发展壮大。随着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对产业支撑的要求将不断升级,将倒逼全产业链加速技术和应用创新,带动工业APP、边缘计算等新产品新服务蓬勃发展,促进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网络、数字孪生等新型技术加速产业化,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算法模型等基础支撑能力提升,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或行业影响力的市场主体,繁荣整个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6109.1亿元,同比增长14.0%。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未来三年将以14.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9146.5亿元。


工业互联网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

在我国打造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手段,扮演的正是底层基础设施的角色。由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智能化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因此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智能化的必要途径和基础环节。


袁晓庆表示,未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速度将大幅加快,应用领域也将更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发展方向:一是面向企业内部,制造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将全面优化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流程,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助推智能化工厂建设步伐。二是面向企业外部,制造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制造企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协同,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塑造企业竞争优势。三是面向行业生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全产业链生态资源,改革商业模式,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支撑实体经济良好发展。


袁晓庆指出,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从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多方面重组制造业业务流程,加速构建研发协同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扁平化、服务延伸化的新型制造体系。


一是促进研发协同化。制造业原有研发模式以串行为主,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下,而应用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多部门在研发环节的并行协同和同步调整,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和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二是促进生产智能化。制造业生产工艺复杂,多依赖主观判断和人工经验,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将工业知识显性封装为模型软件,结合实时监测生产要素状态数据,做出最优生产决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三是促进管理扁平化。制造业的管理体制多采用结构僵化、层级繁多的科层制,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可实现管理扁平化,缩短企业信息流通渠道,为企业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撑。四是促进服务延伸化。传统制造企业主要靠销售产品盈利,生产附加值较低,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利于推动企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进入嵌入式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视频
  • PX4固件二次开发课程

  • RISC-V嵌入式系统开发

  • NuttX Workshop 2024

  •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

  • SOC系统级芯片设计实验

  • 自己动手做一台计算机

精选电路图
  • 基于IC555的可变PWM振荡器电路

  • 优化电路板布局的简单方法

  • 如何使用LED驱动器LM3915制作振动计

  • 分享一个电网倾角计电路

  • 电谐波图形均衡器示意图

  • 一种构建12V和230V双直流电源的简单方法

    相关电子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