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裁员1万人,BBA裁员3万人,车企寒冬是否已到底?
2019-12-03 来源:eefocus
临近年末,汽车行业的寒冬逼近低谷。
戴姆勒裁员 1 万人
戴姆勒宣布,在未来三年内,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 1 万人,紧随业内其他公司的脚步,他们在努力应对销售疲软的同时,削减成本应对电动汽车巨额投资。
戴姆勒在一份声明中说:“汽车行业正处于其历史上最大的变革之中。”
目前,他们已经就削减成本和工作岗位的各种措施达成一致,包括自然离职、提前退休计划和遣散费方案。此前,该公司还削减了全球 10%的管理职位。这已经是这家德国汽车制造业巨头一周内第三次宣布降本举措。
戴姆勒去年 11 月制定的计划显示,该公司计划到 2022 年底将员工成本削减约 14 亿欧元(约合 15.4 亿美元)。
戴姆勒近几个月来一再下调利润预期,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监管部门对柴油排放违规丑闻的罚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汽车市场放缓。该公司上月表示,集团营业利润将“明显低于”一年前。
当然,戴姆勒不是个案。此前几天,大众豪华车部门奥迪表示,将在 2025 年前裁员 9500 人,节省出数十亿欧元,为转向电动汽车提供资金。
BBA 裁员潮将波及 3 万人
车市寒冬持续加剧,受到波及的不止戴姆勒一家,同为德系豪强的奥迪与宝马同样开始采取紧缩的策略。
上周二,奥迪在官网发布声明,该公司已经和职工委员会就经济性问题和未来的重组计划达成协议,协议于 11 月 29 日正式生效。
协议中提及了奥迪两家德国工厂的产能优化计划与裁员计划,据了解,奥迪计划在 2025 年前后裁减包括管理岗位在内的 9500 个工作岗位。裁员将沿着人口统计结构曲线推进,裁员方式包括人员自然流动与自愿提前退休计划两种方式。
在此次裁员之后,奥迪员工的就业保障将会延长至 2029 年底,在未来三年内,奥迪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工厂以及内卡苏姆工厂的学徒人数将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裁员节省的资金将会用于电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的投资,在未来几年内,奥迪将会在电动出行、智能化等方向上新设立 2000 个专家岗位,任命将按照先集团内部后外部的原则进行。
无独有偶,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宝马首席财务官尼古拉斯·彼得在今年 9 月份表示,宝马将会在 2022 年之前裁员 5000-6000 人,该项裁员计划可能会在 12 月正式公布。从三家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BBA 已经确定的裁员计划或将波及 26000 余人。
但宝马表示,其裁员的目标是使得 2019 年公司的规模与 2018 年保持一致,“我们正在利用裁员来使公司聚焦于未来,并提高效率。”宝马表示,他们将会更加专注于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领域。
这一计划,很大可能是宝马今年 3 月份发布的 12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929 亿元)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宝马表示,其在 2019 年的盈利水平远低于 2018 年,因此要执行这一计划来保持集团利润的稳定,并抵消来自贸易冲突的不稳定因素与对未来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增长。
为削减成本,宝马还计划淘汰一些车型,并将 25 款电动车型的上市时间从 2025 年提前到了 2023 年。
国内车企的紧迫感
面对国际车市的萧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全球车企在发展纯电动进程中的无奈选择。
“烧钱”一向是研发纯电动汽车的公认门槛。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纯电动车的供应链体系与燃油车有本质区别,需要投入的研发成本过大,且与燃油车人才需求也不同,因此裁员也是无法避免的选项。
“与新势力车企不同,‘BBA’这些大型车企或面临着更为艰难的转型过程。产能过剩、原有体量较大,本身车企的转型包袱较重,只能不断减负减压。”张翔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盘和林指出,裁员潮背后,是全球主流车企加速向“新四化”转型的趋势,这对国产车企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不少车企争相竞夺的‘利润奶牛’,当头部车企制造的电动汽车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时,国内车企更应该有紧迫感,要在相关技术上占有一定的话语权,尽早占领市场,否则将在变革中面临淘汰危机。”盘和林表示。
何时复苏?
车市寒冬何时复苏?从各大整车厂采取的紧缩措施来看,短期内复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 2020 年会许会出现小幅度的回暖。整体来看,车市的下行周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