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郭永兴:设备永远是四十五所发展主业
2010-10-27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时 间:2010年8月26日
地 点:河北燕郊四十五所所长办公室
对话人:中国电科四十五所所长 郭永兴
中国电子报副社长 邸允柱
国产设备已基本满足太阳能电池制造需求
邸允柱:设备和材料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有关材料,尤其是多晶硅材料,随着国内生产线不断加紧建设,已经能够基本上满足光伏产业所需,而设备行业一直以来基础薄弱,你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光伏设备生产行业?国产设备是否能满足光伏产业所需?
郭永兴: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已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整线装备能力,可提供10种太阳能电池大生产线设备中的9种,其中有6种(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机、石英管清洗机、低温烘干炉)已在国内生产线占据主导地位,2种(管式PECVD、快速烧结炉)和进口设备并存,但份额在逐步增大,3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拣机、平板式PECVD)则依赖进口。组件生产用的层压机等在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单晶炉已出口,DXQ-601型太阳能多线切割机已批量进入国内材料加工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邸允柱: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光伏成本一直是光伏企业努力的方向。作为设备企业如何帮助客户做到这两点?
郭永兴:在大规模生产中,产品稳定性非常重要,真正要达到较高的光电转换率,对于硅材料质量以及工艺技术水平要求都很高,而设备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今后设备将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能环保为发展目标。
作为设备企业,我们要和客户密切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不断提升设备的适应性,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设备工艺物化,从设备和工艺两方面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光伏成本。
邸允柱:你认为如何通过光伏产业链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降低光伏制造成本?
郭永兴:设备企业之间要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朝着在线式、全自动化设备方向发展,并且要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能环保为发展目标。目前,国外电池生产线已有全自动化的设备线在使用,整条线只需要六七个人来操作。
邸允柱: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也很快,你认为这种技术的未来走势会怎样?
郭永兴:薄膜电池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由于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原因,薄膜电池在光伏电池中的比例一直不是很高,但我们十分看好薄膜电池的发展前景。
目前,虽然薄膜电池具有转换效率低的劣势,却也同时具备成本低廉的优势。成本低,是我们看好薄膜电池前景的主要原因。成本的降低必然带来需求的提升,市场普遍预测,2012年薄膜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实际上,薄膜电池与晶体硅电池并不存在谁完全替代谁的问题,谁的成本降得更快,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短期内来看,薄膜电池更有潜力。一旦薄膜电池发电能实现平价上网,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
国内对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目前有部分设备厂商已开始投入对该类设备的研发。四十五所依靠自身在湿法化学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结合CIGS薄膜电池的特殊工艺要求,已针对性地开始进行Roll-to-Roll柔性衬底CIGS薄膜电池的硫化镉缓冲层化学沉积设备的深入研究,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将推出首台样机。该项目完成后,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逐渐向其他组线设备扩展,最终实现薄膜太阳能电池成线配套的能力。
从目前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发展趋势来看,国外设备从技术上要远远领先于国内,但在硅原材料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12年薄膜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并且还将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必将实现井喷式发展,并且伴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也将大大带动国内薄膜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促进薄膜太阳能组线设备国产化进程。
光伏产业发展应该启动国内市场
邸允柱: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其中光伏产业的增速喜人,你如何看待国内光伏产业的未来走势?
郭永兴: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代表,光伏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并成长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根据欧洲光伏协会的统计,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10强中,我国企业占据4席。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的产业,是我国最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培育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但遗憾的是,我国生产出的光伏产品中,竟有九成以上出口国外,形成了“新能源出口、碳排放留下”的节能减排倒挂现象。“出口为主”的市场格局也让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因此发展国内光伏产业,必须依赖国内市场的启动。
邸允柱: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瓶颈?如何克服?
郭永兴:尽管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成长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其产业环境、发展前景与欧美一些光伏发电应用大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行业标准缺失、上网电价不明和电网改造滞后”这三大问题上。
光伏组件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成为光伏制造第一大国奠定了基础,但最需要技术能力的硅材料恰恰成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瓶颈。为此,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多管齐下”扩大光伏产品的国内需求,引导光伏产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抑制盲目扩张,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进光伏产品的应用。
邸允柱: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去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之后又有“金太阳计划”出台,你认为这些措施对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郭永兴:这些措施的实施,启动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促进了建筑节能和我国光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邸允柱:除了自身技术的提高外,国家出台上网电价法是不是对光伏产业最大的扶持?
郭永兴: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远远高于常规发电,光伏市场只有在政策扶持之下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因此,国家出台上网电价法是对光伏产业最大的扶持。这将有利于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可以促进太阳能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也能减少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
坚定地把专用设备制造业作为主业
邸允柱:四十五所作为国内领先的光伏设备企业,产品门类众多,而且在业界享有盛誉,请你谈谈四十五所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
郭永兴:对于设备的研发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点:
设备研发要与工艺开发挂钩,设备研制与工艺开发要紧密结合。
更新观念,提高产品质量。在设备研制过程中,零部件配套要走向社会化、国际化,以利于专业化配套和同国际标准的接轨。
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趋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内新工艺研究单位的合作,提前进行相关制造设备的开发,进行风险投入,提高自主设备创新能力。
邸允柱: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什么进展?
郭永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四十五所勇于创新,力争主动。大尺寸多线切割机,单晶硅、多晶硅全自动制绒机,多晶硅大生产用156mm×156mm高效半自动印刷机,600片大容量清洗甩干机等设备已批量进入国内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其中,4个型号的丝网印刷机已装备了国内几十条太阳能生产线和试验线。针对太阳能电池印刷的技术特点,四十五所成功研制了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印刷线,重点攻克了自动图像对准技术、柔性传输技术、大直径四工位高精度高速旋转工作台设计制造技术、自动烘干控制技术、基片测试分选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软件控制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研制出用于硅晶体太阳能电池基片的背铝、背银和正银印刷、烘干、烧结、测试、分选的全自动生产线。目前该线已成功被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厂采购,并已有多家意向采购单位在谈判中。
邸允柱:面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四十五所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郭永兴:由于多晶硅具有比单晶硅相对低的材料成本,且材料成本随着硅片的厚度变薄而降低,同时随着工艺的进步和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接近单晶硅电池片。所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将进一步取代单晶硅片的市场,成为未来太阳能电池片的发展趋势。
因此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工艺适应性强、满足大规模生产并最终实现产业化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制绒清洗设备是大势所趋。
2009年下半年,四十五所开始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链式制绒清洗设备的研发工作。该设备是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采用在线式结构,除上、下料外全工艺过程自动控制。2010年下半年该设备推向市场,接受用户的考核,打破国内外80%以上在线式酸洗制绒设备由德国RENA公司和德国SCHMID公司等大企业控制的局面,满足飞速发展的太阳能电池片产业的需要,推动先进工艺技术的物化,实现产品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邸允柱:四十五所产品门类众多,未来是否会以太阳能光伏设备为主多条腿走路?
郭永兴:四十五所是我国专业从事半导体专用工艺设备研发、制造和技术服务的大型科研生产机构,研制的产品涉及4大领域10大门类,有100多个品种。四十五所产品服务的主要市场领域包括微电子、半导体照明(LED)、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分立器件及元件、特种材料等其他电子元器件。
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立足注重国内大用户、龙头企业的开发,在半导体后封装专用设备、LED(可发光二极管)生产专用设备及太阳能生产专用设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在四十五所的销售收入中,光伏设备占了40%,LED设备占了20%,剩下的为半导体和其他设备。
但无论怎么发展,四十五所始终会坚定地把专用设备制造业作为主业发展下去,我们不会和用户去竞争。未来我们会建设光伏生产线,但也只是设备的工艺验证线,完全是从提升设备的角度考虑的。
邸允柱:四十五所从平凉搬到燕郊,又即将从燕郊搬到北京,这两次迁移,出于什么考虑?三个地点的发展侧重是什么?
郭永兴:正如你所说,四十五所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是在甘肃平凉;第二次在河北燕郊;第三次将是在北京。每一次的迁移,都是一次跨越。
从平凉迁到燕郊时,我们的销售收入只有3000万元,而今年我们将达到3亿元。今年年底,北京总部建好后,我们的产值会继续增长。北京定位为四十五所总部,其职能主要有3个:第一是做军工产品,第二是进行研发,第三是进行关键设备的组装、调试、工艺验证。而燕郊将作为四十五所零部件加工基地,北京不列为重点发展的产品也会放到燕郊进行生产。至于平凉,那是养育四十五所的地方,我们会根据甘肃的地域优势,把四十五所的副业即光伏生产线放到那里。
(本报记者诸玲珍整理)
记者手札
奉献着并快乐着
诸玲珍
河北燕郊四十五所所长办公室宽敞明亮,坐在里面听他们的掌门人郭永兴娓娓道来该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光便从身边悄悄划过。
郭永兴更像一个学者,儒雅、亲切。198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当时位于平凉的四十五所,一呆就是28年,从普通的技术人员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用他的话说:“我把人生最美的时光献给了四十五所!”
28年与设备摸爬滚打,郭永兴总结出一套经验:做设备,必须先进行应用工艺研究,必须了解生产线对设备的要求。与一流的用户沟通后,他发现,国产的设备之所以发展不快,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设备企业对工艺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四十五所从过去的单纯研究设备,变成现在的不仅研究设备,而且研究设备生产出来后要做什么以及设备的应用环境,并及时与客户沟通。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生产出来的设备马上就能进入生产线使用,而不像以前,研制出的设备只能摆摆样子,一到生产线就卡壳了。”郭永兴在说这段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笑容。
在郭永兴的带领下,四十五所对怎么做设备的认识基本到位了,即一个是数字化过程,一个是实物化过程。数字化过程就是设计过程,怎么拿出好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实物化过程就是把设计忠实地再现出来。“认识到位了,方向就对了,企业也就不会走弯路了,而且离目标会越来越近。”笑容再一次出现在郭永兴脸上。
了解了客户需求后再进行工程设计,四十五所提炼了六大共性技术即六大模块:运动控制、机械视觉技术、自动化设备中的物料传输和工作台、精密零部件的结构、软件平台、优化和制造技术(光机电算一体化的系统)。
郭永兴说,今年是他最高兴的一年,内定的指标眼看就要完成了。这几周每周都有1000多万元的合同,工人们马不停蹄地加班也还会有一些合同延期。这几年,他们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研发方面,这一点,让业内同行在讶异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魄力。正是有了这种投入和积淀,四十五所始终站在光伏设备领域的最前沿。在单晶硅生产设备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全自动印刷机,他们也与尚德联合开发出来了,马上就要组装完成。另一个关键设备——多线切割机也得到优化,目前正在进行最后验证,之后就能大批量生产了。这两个关键设备的解决,打通了单晶硅电池生产线的任督二脉——所有设备都实现国产化了。
对于四十五所的未来,郭永兴规划了三点:一是抓企业文化建设,即做事的行为习惯;二是方法的培养;三是人才队伍的建设。
尽管郭永兴对光伏设备的前景以及对四十五所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他仍然向记者发起了牢骚。他说,以半导体为例,建线投资的70%是用来购买设备的,足见设备地位的举足轻重。因此单纯靠企业发展装备业肯定不行,必须靠政府支持。国内有关部门出台的首台采购政策扶持的力度根本不够。他说,国家可以不给科研经费,但如果国产设备能做到和国外一样好,就应该出台政策,优先选用国内产品。他期待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个人简历
郭永兴
1958年10月生,宁夏隆德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78年9月~1982年2月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
1982年3月~1985年8月 四十五所从事技术工作;
1985年9月~1986年6月 上海外语学院进修德语;
1986年7月~1987年8月 四十五所科技情报室工作;
1987年9月~1988年10月 德国西柏林工业大学进修经济管理;
1988年11月~1992年12月 四十五所科研计划处处长;
1993年1月~1996年3月 四十五所科技处处长、所长助理;
1996年3月~1999年5月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一等秘书;
1999年6月~2000年3月 德国弗朗霍夫研究会北京办事处主任;
2000年3月~2006年1月 四十五所副所长;
2006年2月~至今 四十五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