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消息所想到的——燃料电池发展路径随想
2021-10-23 来源:汽车人传媒
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韩国某航空科技展,展出了一款军用燃料电池无人机。既然已经展出,想必韩国军方一定经过了某些考核,对其实际列装部队抱有信心。
由于对燃料电池发展路径做过研究,因此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网上做一番搜索后了解到,2021年5月17日,韩国军方已从斗山移动创新公司(Doosan Mobility Innovation)购买燃料电池无人机,斗山移动创新公司是提供燃料电池无人机解决方案的头部厂商。燃料电池无人机定于11月交付。
韩国军方认为:燃料电池无人机发展项目,将有助于探索发展韩国国防部门的新需求,如氢基础设施的建设(储存、运输、加注等);有助于各种武器系统的创新,如大型无人驾驶飞机、车辆和装甲车辆。
由此联想到韩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迅猛发展,我认为在韩国政府有关研究开发项目引导下,韩国军用与民用燃料电池两者在发展上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
随之,我又搜索了一些国内情况,才发现国内燃料电池有关机构和企业在无人机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要快于汽车领域。
据有关报道,2016年起,中国各大无人机厂商以及燃料电池厂就开始了氢燃料电池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应用。作为全球无人机产业的领军国家,中国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级别的标准,即GB/T38954-2020《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围绕燃料电池无人机,中国还出现了一批创新企业。
2020年3月25日,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航空公司联合研发出六旋翼氢燃料电池无人机,不间断飞行331分钟,打破世界纪录。该款无人机搭载2kW的金属板燃料电池气冷堆和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的特点,表明中国在航空领域氢燃料电池研发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毋庸讳言,航空领域的燃料电池应用,在技术上与汽车领域尽管存在不同,但可能在轻量化、可靠性、能量密度等方面高于车用燃料电池,价格也可能高于车用燃料电池。两者在技术原理上是相通的,在某些材料工艺上也可能近似。
但是,航空用燃料电池可以承受较高成本与价格(尽管是无人机),这是航空领域燃料电池应用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这也引出了笔者对燃料电池发展路径的思考。
由于航空用燃料电池的成本和技术要高于目前的车用三元锂电池,因此在本世纪发达国家燃料电池研发起步时,在不同程度上考虑了燃料电池的军民融合发展。例如日本政府就在燃料电池发展方面,把军用燃料电池放在重要地位(见图)。
军用燃料电池不仅可以承担较高的研发成本,还需要比较严苛的技术标准,这对于燃料电池在大批量运用到民用之前,具有带动意义。军用燃料电池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政府研发经费、订货,扶植有关机构和厂商的研发、生产能力。
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必然深入各个产业。因此,燃料电池产业化,不仅需要在某些领域通过大批量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在不同领域生产不同产品获得范围经济效益,同样可以降低成本。
笔者在本世纪初曾经呼吁,燃料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要军民融合、多产业联合。现在看来,这一看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在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运用方面,如果航空产业与汽车产业有关研发机构、企业进行合作,是否能够进展更快呢?有关政府部门及中介机构能在相关产业间做一些促进、协调有关机构、企业合作发展的工作,燃料电池的产业化或许能够进一步加速。
当前,全球燃料电池的发展竞争逐步激化,韩国在汽车燃料电池的应用方面明显快于我国。因此,燃料电池发展路径的改善与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跨产业联合,是推动燃料电池研发及应用的必然路径。希望笔者的呼吁,能够产生一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