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头条

“白名单”内部的声音,复产要翻越几座大山?

2022-04-22
    阅读数: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每日30+资讯等你来!)


作者:彭斐

来源:车市物语



“我马上要来上海啦!已经拿到了offer。”3月初,当叶冰激动地将这则消息告诉笔者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叶冰原本是一名长城汽车的员工,跳槽已规划两个月。“我想去国际化大都市闯荡下。”经历内心一番挣扎后,叶冰毅然来到上海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只是未料到入职时间一再延后。


“原本3月28日报道,可突然收到上海封控消息,临时改到4月10日。”由于上海疫情至今未现拐点,4月10日的入职时间也再一次推迟。


目前,上海已连续13天新增病例超2万,总数超40万例。上海的防疫政策,从“网格式”筛查,到“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封控,从严格落实的“足不出户”,再到“三区”差异化管控,如今正处于“全域静态管理”阶段。


是重新找工作,还是继续等上海汽车产业链全面复工?叶冰一时手足无措。


4月16日,一份上海“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开始流传,汽车产业链看到了复工的希望。经过车市物语多方独家了解,倾听企业内部员工的声音后发现,复工复产面临诸多挑战。除了等待政策调控,还需要企业与行业的积极自救。



复产计划仍有延后


今年以来,已经有天津、长春两座汽车重镇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先例,上海并非个案。在3月底上海宣布分区封控后,供应链较长、储备零部件相对有限的汽车产业受到的冲击逐渐显露。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等上海本地企业首当其冲,相继停产,另有上汽乘用车、智己汽车等车企,以及零部件企业开启全封闭管理。即使生产线不在上海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长城汽车的部分车型也一度停产。


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公布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据统计,共有666家企业上榜,其中汽车及汽车产业链类企业数量最多,涉及251家,有41家维持生产,超八成处于停产状态。



车市物语第一时间询问了部分上榜企业,多家企业回复已接到相关复工通知,正在跟有关部门、员工沟通安排复工事宜,但即使上榜白名单,复工复产也面临诸多考验。


“我们还没能这么快复产。”4月18日,上汽大众内部岗位职工周鹏(化名)对车市物语称,“白名单出来后,内部都在讨论如何安排人员,连夜统计‘楼栋七日阴’的员工数量,能符合要求的员工不到三成,而且还得小区放人才行。现在文件还没有下达至各社区居委,出于种种流程和顾虑,实际能回厂的员工很少。”                       


自4月18日开始,上汽集团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华域汽车、安吉物流等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重点瞄准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领域,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根据统计的防范区人员,我们原本计划MEB厂能有200人复工,达到每小时生产15台(15jph),复产30%;三厂是计划每小时3台车(3jph),复产5%。遗憾的是,有太多客观阻力,目前仍然完不成部分复工的计划,仅有少数值班人员在工厂封闭管理。”周鹏坦言。


另一边,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也正焦急地恢复生产。值得一提的是,临港片区还把特斯拉列为“必需复工的停产企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3月28日因疫情防控开始停产,如今已超半个月。按照日均生产2000辆汽车的产能计算,特斯拉的产量损失或超4万辆。


4月18日,一位特斯拉内部职工告诉车市物语,“我们的人已经陆续进场了,预计明天(4月19日)可以开始运作。”复工后,特斯拉计划最初从一个班次开始,然后逐步增加。不过,目前因为物料短缺,复工计划仍可能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而发生变化。



此前,上汽乘用车在封控期间有一部分员工保持封闭生产。4月18日复工后,上汽乘用车原计划开双班,但也因人员进场困难,物料不全,暂时还处于准备阶段。“复工复产首先要完成人员换防,入厂后有三天静默期,三天后封闭管理,不与厂内员工接触。”上汽乘用车相关人员对车市物语称。


根据方案要求,白名单企业通过封闭管理、集中办公等方式确保自身正常运转,按照高低风险相隔离,严格闭环管理,实施“早测抗原,晚测核酸”的每日检测。


需要提及的是,与此前封闭管理不同,这批“白名单”上的企业,可以允许封闭厂区以外的员工进入,但员工一旦进入办公场所复工,接下来只能住在公司,因为目前尚无针对复工员工来回通勤的明晰政策



据车市物语了解,白名单上的多家零部件企业,复工计划也有延迟。


“目前没有准备复工,计划到月底再筹划。”采埃孚内部人士对车市物语称。


“尚未接到单位通知去公司上班。”延锋相关人士如是说。


伟巴斯特内部员工告诉车市物语,“公司位于嘉兴的工厂生产线恢复了一半左右,但上海工厂还没有复工计划。”


“法雷奥在上海有三家工厂,但暂时不能对外披露复产情况,过段时间会有正式信息公布。”法雷奥方面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际上,汽车产业链能否复工复产,取决于生产单位对原材料、零部件和生活物资、生活条件的保障情况和能力。


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反复,汽车产业链在员工防护、物料冗余储备等方面都有了一些应对之措,但仍然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当零部件企业停工几周以上,整车企业就会面临库存零部件消耗殆尽、产线间歇性停线的风险。


上海作为汽车重镇,除了有博世、采埃孚、安波福、法雷奥、伟巴斯特这些国际供应商巨头外,围绕特斯拉工厂,临港飞速地引进了配套产业链,短短两年内已经聚集了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地平线、翌擎智能等100多家企业,涵盖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领域。上述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都已在封控管理期间进行了减产或停产,从而导致整车厂断供。


其中,安波福给全国大部分车企供应线束;采埃孚是耳熟能详的变速箱巨头;博世在上海有两家工厂,其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国产汽车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陆路运输不畅,上海港进口货物提货困难,博世从海外进口ESP芯片受到影响。


此外,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区域都实行了严格的差异化静态管理,博世苏州的绝大部分厂区,也面临着停产的窘境。



正如蔚来汽车CEO李斌所说,“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对于之前的蔚来停产事件,李斌坦言,“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虽然蔚来汽车的供应链现在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逐步恢复生产,但后续生产计划还有赖于供应链恢复情况。


4月14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布朋友圈动态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



第二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工业制造都将全面停产,汽车产业的影响尤甚。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陈士华表示,“没有这么绝对,只能说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停产的现象”。但这些大佬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国际零部件企业高层对车市物语称,“我们所有的整车厂客户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有复工也是非常小规模(一天几十辆车)的生产而已,供应问题还有待解决。”


这一轮疫情爆发引起的零部件断供也波及到了全球。比如,马自达上周宣布,受上海等城市新冠疫情的封锁影响,马自达日本本土的生产线无法正常采购部分关键零部件,位于日本的总部工厂于14日和15日停止运转,随后,马自达又公布了21日到26日继续停产的消息。


汽车的复杂性,决定了汽车供应链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多元化、复杂化和全球化,但凡有风吹草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判断,根据乘联会的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的生产带来20%减产损失。



保障流通问题是关键


在艰难的疫情防控战中,为了保障汽车供应链畅通,寻求政策支持成为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救命稻草。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工信部、上海经信委等均已出手,为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目前,除了人员到位的问题外,业内呼声最高的是解决物流难题。因为汽车产业链极其庞大,链条长、流程多,极度依赖物流。


位于上海外高桥的汽车零部件内部人士告诉车市物语,“目前工厂开始调试了,但由于物流处于封闭状态,原材料进不来就无法复工。”


据了解,自3月28日以来,上海除防疫及生活必须品外,很多生产物流都按下了暂停键。


“过去两周,我们公司在上海附近很难找到可用的货车,因为有很多货车司机要么被困在高速公路上,要么被困在城市里。”一位汽车物流行业人士表示,如今的货运市场面临很大的缺口,人和车都难找。一些车企开始每天派人守在高速口,用自己的车和司机把上海货物接过来完成转运。


与缺口对应的,是一路飙升的货车运价。据悉,3月底,从山东省到上海的货车运输价格已从7000元涨到了3万元,翻了两番多。到4月中旬,发往上海的运单比3月上涨3倍-5倍,运力极度紧张。


疫情防控升级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运输出货等多个环节受阻的供应链,正在经历着非常时期。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政府能利用相关政策打通人员和物流环节,那么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将会顺利很多。



相比汽车生产供应环节的复杂,汽车销售端则稍微灵活一些,但也面临需求滞后的影响。


“全上海地区的销售门店全部停业,已经收到集团指令,下周明确不复工。”一位上海永达汽车销售公司的经理对车市物语称。目前车企和经销商会做一些线上直播、短视频等营销方式获客,先积攒一些粉丝。


多位业内人士称,从上游到下游,再到销售终端,本轮疫情对汽车工业的影响要超过2020年武汉疫情。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的分析,3月的汽车零售量远低于国内批发量;4月1日-10日,乘用车零售24.6万辆,同比下降32%;乘用车批发24.2万辆,同比下降39%。



汽车产业何时能迎来复苏?


如何尽可能减少因为疫情防控造成的损失,避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态势下不掉队、保持竞争力,成为当下疫情严控区域里车企的最大难题。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企业需要积极自救。首先要全力降低成本、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其次是灵活开展线上办公,加快数字化转型过程,包括建立针对用户反馈的快速响应机制,做好服务保障。此外要筹备多元化线上营销和提高促销力度,以待需求恢复。


当谈及汽车产业何时能全面复苏,业内的表态来看是审慎乐观。一方面,随着一系列幅度更大的减税降费、扶持政策不断落地,有助于车企纾困;另一方面,如疫情在二季度得以有效控制,市场端的消费需求有望于下半年得到释放。


有人分析,待近期疫情影响解除后,整体供应链的恢复仍然需要1-2个月的时间;也有悲观人士直言,“如果各地政策还是有一两例就‘静态’和封路,那就太难了。”



能够给上海汽车产业带来曙光的是,在前期疫情严重的吉林,一汽集团已启动全面复工。截至4月16日,一汽集团位于长春的五大主机厂全部复工,累计返岗复工7438人。此前受当地疫情影响,自3月13日起,一汽集团在长春的5个主机厂宣布停产。


对于上海的复工复产,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仍像是顶着8级大风攀爬的登山队员:必须全身紧绷才能站稳,一不小心就会被吹得后退几步。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着,推动着,身不由已。对于文章开头提及的叶冰,尽管已经拿到Offer,但没入职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我还是愿意相信,上海疫情很快将迎来拐点,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中。”轻念一声“加油”后,叶冰最后做出了决定。


- END -


本文作者彭斐,首发于车市物语,欢迎关注。



推荐关注


点“在看”为物联网产业加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