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头条

美国铁路工人闹罢工,半导体厂商改用卡车运芯片

2022-11-29
    阅读数:
扫码报名即可免费领150+份行业报告
还有10大半导体精英社群等你来

物联网头条

1、美国铁路工人即将罢工,半导体厂商芯片运输改用卡车


综合《华盛顿邮报》、观察者网等11月29日消息,随着美国铁路罢工的风险越来越大,部分美国关键芯片供应商已经转用货车来运送芯片等关键物资。DHL Global Forwarding表示,多家公司已开始调整物流。如今卡车及拖车数量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足够卡车来全面接收所有铁路货物。据悉,改采卡车运输的科技货物包括对高科技行业和汽车业至关重要的半导体芯片。DHL Global Forwarding 美洲海运负责人艾尔布兰德说:“这些货物都是来自加州的科技产品。” 其指出,由于进入美国港口的货柜轮减少,现在的卡车运力比9月铁路罢工首次受到威胁时要多。


早在今年9月,美国铁路运营商和工会工人之间就已因待遇问题陷入谈判僵局。不过,拜登政府主导双方谈判,并促成了一项临时合同协议,从而避免了服务中断。而这对部分工人来说仍然不够,工会表示,将与铁路公司再次谈判,在12月8日最后期限前达成一份修订协议。如果没有达成协议,工人们将被允许在12月9日进行罢工。《华盛顿邮报》称,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发声明称,众议院将在本周考虑立法以避免铁路罢工。


美国铁路协会(AAR)此前警告,一旦罢工发生,承担美国国内近30%货物运输的铁路系统将陷入停顿,每天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超过20亿美元,并进一步引发零售品短缺、制造业大范围停工和失业。虽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大罢工所带来的损失在初期可能会维持在每天数千万美元,但随着罢工天数增加,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伤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行业动态

2、IC Insights:预计2023年半导体销售将同比减少5%


金融界11月29日消息,据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在2022年增长3%,并创下6360亿美元的销售额新纪录。然而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等因素阻碍,预计2023年半导体总销售额将减少5%。


但在经历了2023年的周期性下滑后,IC Insights预测半导体销售额将出现反弹,并在未来三年实现更强劲的增长。到2026年,半导体销售额预计攀升至84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5%。


3、Meta因泄漏超5亿用户数据隐私,被欧盟罚款2.65亿欧元


蓝鲸财经11月29日消息,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对Meta公司作出2.65亿欧元(约2.77亿美元)的罚款。据悉,2021年4月,约5.33亿Facebook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泄漏到互联网上,包括用户的姓名、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随后,DPC对此展开了调查。公司彼时表示,该数据泄露事件只是简单的数据窃取行为,而不是系统遭到了黑客入侵。发现问题之后,Meta迅速修复了漏洞。


DPC数据保护专员海伦·迪克森认为,“由于所泄露数据的规模如此之庞大,而且其之前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数据泄露事件,我们决定对Meta给予重大制裁。对个人来说,欺诈、垃圾邮件、短信诈骗、钓鱼,以及个人数据失控等方面的风险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总计对Meta开出了2.65亿欧元的罚单。”


4、韩国将为特斯拉提供“量身定制”激励措施


路透社11月29日消息,韩国总统尹锡悦称,韩国将提供“量身定制”的激励措施,鼓励特斯拉在该国建立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尹锡悦此前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进行了视频通话,尹锡悦的办公室援引马斯克的话说,韩国是特斯拉新工厂的最佳候选地之一。尹锡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特斯拉、SpaceX或其它公司考虑在韩国进行更多投资,包括建设一个Gigafactory,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支持投资。”


尹锡悦说,韩国将提供高度熟练的工人,政府将确保法规与国际标准一致,以便外国公司不会面临意外的财务或监管障碍。当被问及韩国能向特斯拉提供什么优势时,尹锡悦称:“我们正在准备一个量身定制的方法,以给予这些特定的公司一些优势。”


5、上海立法推进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中国工信产业网11月29日消息,近日闭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适用于在浦东新区行政区域内划定的路段、区域开展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商业化运营等创新应用活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根据《规定》,开展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活动的企业应当符合四项要求:具备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资质或者条件或者与具备相应道路运输经营资质的企业合作,具备与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提出相对固定的运营区域和运营时段,具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6、芯驰科技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


36氪11月28日消息,国内芯片企业芯驰科技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汽金石创新产业基金战略领投,中信证券投资、江苏金石交通科技产业基金、安徽交控金石投资、国中资本、华泰保险、前海赛睿等机构参与。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提升芯驰核心技术,迭代更新车规芯片产品,加强大规模量产落地和服务能力,加速芯驰产品更广泛上车应用。


芯驰科技成立于2018年,主要研发高可靠、高性能的车规级芯片,该公司80%为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占公司总支出50%以上。目前,芯驰科技推出了四大系列产品,包括智能座舱芯片X9、智能驾驶芯片V9、中央网关芯片G9和高性能MCU E3,涵盖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核心芯片类别。



感知层

7、广西大学研发可穿戴的摩擦电触觉传感器


传感器专家网11月28日消息,近日,广西大学聂双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可视化触觉传感器,实现了无需外接电源的自供电触觉反馈。


为了使传感器摆脱能耗的困扰,研究人员基于生物质材料优异的摩擦电特性,赋予此类传感器前所未有的自供电性能。随后将其与可视化元件进行有源矩阵集成,构建了可以实现手部应力强度反馈以及抓取状态感知的可穿戴触觉传感器。据悉,提供可见光反馈的触觉传感器在快速发展的可穿戴显示器、电子皮肤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输层

8、星移联信完成国际标准的星载5G信号测试


中关村在线11月28日消息,近日,深圳星移联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宣布,与国际知名通信终端模拟器厂商唯亚威通讯技术公司合作完成国内首个5G 星载宽带通信链路打通。这是国内首个符合3GPP(国际标准组织) 5G NTN技术标准的卫星互联网5G链路成功打通,表明我国在新一代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载荷研发方面已经处于世界前列,该技术使普通智能手机通过低轨卫星星座实现宽带上网成为可能。


本次测试使用了星移联信自主研发的基于国产ARM架构的宇航级5G NTN星载数字处理器,和唯亚威最新的E500测试终端。这是我国卫星互联网基于国产ARM架构的首次技术验证,本次测试所使用的宇航级5G NTN星载基站,由星移联信自主开发完成。星移联信公司于2021年底成立,专注于低轨卫星互联网通信载荷总体设计和产品研发。



应用层

9、百度Apollo2023年将打造全球最大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电商报11月29日消息,百度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活动今日在线上举办。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专家全景化展示Apollo技术实力及前沿技术理念,发布新一代Apollo自动驾驶地图,并在业内首发文心大模型落地应用于自动驾驶的技术。此外,百度Apollo还宣布将持续扩大业务规模,2023年着力打造全球最大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百度Q3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萝卜快跑订单量超过47.4万,同比增幅高达311%,环比增幅高达65%。其中,武汉重庆两地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订单量增长迅速;此外,在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平均单车日订单量15次以上,逼近传统网约车服务的日均订单量。


10、索尼将为苹果下一代iPhone供应最新图像传感器


日经新闻11月29日消息,索尼集团将向苹果公司供应其最新图像传感器,该组件预计将在明年上市的下一代iPhone中使用。报道称,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开发了新的图像传感器,该集团公司将在其长崎工厂生产,并开始向苹果和其它智能手机制造商供货。与传统传感器相比,索尼的新图像传感器将每个像素的饱和度信号水平提高了大约一倍。


11、腾讯与蔚来在自动驾驶云、智驾地图等领域深入合作


环球网11月29日消息,腾讯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云、智能驾驶地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根据协议,腾讯云将和蔚来共同打造面向智能汽车领域的一体化混合云基础设施,满足蔚来的多元化业务发展诉求,提供高效、稳定、安全、开放的平台服务。基于云原生数据湖,汇聚多源异构数据,实现覆盖自动驾驶全链路的数据闭环,并支持多种计算引擎。


据悉,腾讯云可支撑蔚来EB级规模的自动驾驶数据存储,最高可支持在万亿级文件规模下,100W QPS的访问效率,显著降低算法开发TCO(总体拥有成本),提升研发效率。在地图方面,腾讯将提供智能驾驶地图和车图云等能力,帮助蔚来打造领航辅助驾驶体验。


12、罗姆与基本半导体合作开发车规级碳化硅功率半导体


日经新闻11月29日消息,罗姆与功率半导体厂商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本半导体”)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采用新一代材料碳化硅(SiC)的功率半导体开发领域展开合作。罗姆表示,共同开发的零部件将被汽车厂商采用,今后将争取中国等的汽车厂商。


基本半导体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业从事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核心产品包括碳化硅二极管和MOSFET芯片、汽车级碳化硅功率模块、碳化硅驱动芯片等。



- END -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国工信产业网、《华盛顿邮报》、传感器专家网、中关村在线、观察者网、蓝鲸财经、日经新闻、环球网、电商报、金融界、路透社、36氪,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推荐关注


点“在看”为物联网产业加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