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头条

日企被迫出局,中国主导了这一半导体领域?

2018-12-21
    阅读数:


—— ——


导语:昨日,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进军印度,这是TCL在剥离家电业务转型半导体显示行业后的首次重大动作。从这两年的经营来看,华星光电成了TCL的营收主力军。窥一斑而见全豹,从TCL转型去看半导体显示产业。


12月8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47.6亿元剥离家电业务,今后TCL集团将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华星光电正是TCL集团旗下主营面板业务的子公司。



12月20日,据第一财经消息,TCL集团印度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在AndhraPradesh邦Tirupati正式动工建设。与以往不同,TCL这次不是产品输出,而是把从屏到整机的产业链能力输出,这是华星光电的模组业务首次进军海外。


TCL印度产业园建成后,TCL将打造印度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并协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布局,成为具备半导体显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很明显,TCL之后的重心将扑在华星光电上。


TCL与华星光电的关系


2015年,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长江汉翼、星宇有限、林周星澜、林周星涌、林周星源、林周星涟合计持有的华星光电10.04%股权,交易价格为40.34亿元。交易完成后,华星光电仍为TCL的控股子公司,TCL集团将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71%股权。


2017年,TCL继续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了对深圳华星光电的全资控股。同时,华星光电同年6月完成对中小尺寸TFT-LCD/OLED显示模组业务的华显光电的收购,与公司旗下从事印刷和柔性显示关键技术研发的广东聚华、从事自主IP的OLED关键材料开发的华睿光电,共同构建了以华星光电为核心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垂直整合、以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和材料为驱动的半导体显示产业生态。


从一系列的商业操作来看,TCL主要是看好未来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发展,通过收购进一步增强对华星光电的控制力,从而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强化股东回报。同时,也使华星光电主要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完善公司股权激励和人才吸引。



近年来华星光电一直是TCL集团的“利润奶牛”,是母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2017年,TCL集团净利润26.64亿元,其中华星光电净利润达10.05亿,占比达到37.74%,毛利率达到27.88%,两项指数均超过TCL其他业务部门。


作为国内排名前三的半导体显示厂商,华星光电凭借出色的营收,让TCL集团剥离家电业务转型到半导体显示产业,那该产业的现状又如何?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现状


随着2017 年半导体显示行业的景气度的高涨,面板行业龙头公司迎来利润大年,龙头表现突出。国内面板厂投资的风潮仍然在继续,OLED 产线开始加速投产,国内面板行业即将在产出面积上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来源:中国报告网


来源:中国报告网


根据数据,2017 年大陆TV 面板渗透率达36%,增长三个百分点,一举成为全球TV 面板出货量最大地区,韩国由16 年的38%市占率下降至34%位居第二。从出货面积上看,出货面积大陆全球占比为28%,比排名第三的台系面板厂高出2 个百分点。


与外资企业相比,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相对时间较晚,与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夏普,日本显示公司、东芝半导体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友达、群创等先行企业相比,面临着高昂的折旧摊销成本,成本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


根据面板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资产折旧和摊销占比营收情况,2015年和2016年,韩国LGD折旧占营收分别只有11.4%%和11.9%,友达折旧占营收分别只有12.1%和13.3%,群创占比分别为14.4%和14.7%,而中国企业京东方折旧占营收的比重分别是18.0%和17.6%,华星光电分别达到20.7%和18.7%。


TCL集团董事长 李东生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上,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呼吁,希望国家未来五年内继续加大对半导体显示和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


对关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半导体显示和半导体芯片这两个领域,李东生发表观点认为:在2019年前后,中国在半导体显示方面将会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国家。不过在半导体显示和半导体芯片领域,中国企业依然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


目前国内有40条已建和在建的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其中有4条高世代TFT-LCD产线以及4条OLED产线在建,总投资额达2000亿元。中国企业在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累计投资已超过700亿美元,覆盖中小尺寸显示屏和彩电用大尺寸显示屏。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趋势


在京东方等厂商逆周期投资和国产品牌终端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大陆厂商产能占比由2009年的11%提升至2016年的28%,位居全球第二,并有望在2017年反超韩国跃居全球第一。预计两年之后(即2020年),在产能分布上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占一半份额。


以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为代表的国产面板厂商强势崛起,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分别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京东方,今年第一季度按出货量计算,京东方液晶面板度排名第一,若按出货面积划分,京东方排名第三,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在2018-2019年,龙头厂商京东方将在出货面积超越LG,登顶全球面板龙头。


李东生认为,按照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有信心在2019年前后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国家,不过要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国家,还有待努力。“这些产业技术的门槛非常,很多技术的积累需要时间投入,企业需要有长远的战略。”他表示,半导体显示项目的整个规划和建设周期中是持续投入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效益,两三年以后的效益提升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大家都知道良率爬坡过程很难。



对于半导体显示产业来说,大尺寸化势不可挡,10.5代线的逐步量产将会带动大尺寸面板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加速超大尺寸电视的普及。同时,也带动全球产能格局以及厂商竞争格局的变化,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生产的主导权加速向第8.5代线至第10.5代线转移,而面板产能则更加向中国地区聚集。


随着大尺寸化的稳步推进,未来超大尺寸市场是厂商争夺的焦点,而目前大尺寸面板主要以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厂商为主,未来随着第10.5代线产能的释放——富士康广州10.5代线也将于明年投产、京东方已宣布将在武汉建设其第二条10.5代线,中国大陆厂商的供应能力将超过中国台湾甚至韩国企业成为最主要的大尺面板供应商。


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格局


从上文看到,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是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但近些年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日企方面,三洋电机2006退出面板制造;日本NEC2009年关闭面板工厂,并将70%的面板业务出售给中国深圳天马集团;索尼2011年与三星达成协议,宣布退出面板制造;三菱电机2014年退出液晶面板制造。而近日,日本显示器公司(JDI)也在寻求中国资金援助,值得一提的是,JDI是东芝、索尼、日立合资成立的。



台企方面,近日面板厂中华映管发生债务危机,工厂停产。华映财务长黄世昌表示,今年面板供过于求,加上美中贸易战影响,造成面板价格崩跌,中华映管迄今尚积欠货款约人民币33亿元,其中逾期货款人民币20亿元。


韩企方面,虽然市占率下降,但是持续积极的推动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技术升级,在大尺寸高端电视面板领域依然领先。LGD在电视面板市场积极往大尺寸和高清化产品转移,在超薄、无边框等高端产品维持领先。 三星产品策略同样聚焦高端大尺寸,积极布局65吋及以上的超大尺寸产品,聚焦QD量子点技术,并在积极规划投资QD面板生产线。


随着大陆厂商的成长以及日本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的退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将形成中国大陆、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三足鼎立”的格局。


小结: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半导体芯片和半导体显示的支撑。5G通信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显示屏将无处不在,这给半导体显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当发展半导体芯片成为主流声音时,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发展也该早点提上日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白皮书。




—  END ——


*本文为芯师爷原创,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报告网、中国测控网、观察者网、电子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芯师爷微信家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