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头条

Web3开始迈入「价值奇点」

2024-09-06
    阅读数:
资产通证化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作者 | 徐晓飞
编辑丨林觉民
大模型技术喧嚣之外,Web3也在近期迎来了备受关注的新突破。
过去几年里,Web3饱受质疑。这背后,“没有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是其最大的“诟病点”。
“Web3是一个富有盛名,且非常值得赞赏和肯定的概念,但它在实践上的滞后性,让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9月5日,在外滩大会上,经济学家、横琴澳粤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坦言。

横琴澳粤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朱嘉明

Web3 似乎就停滞在取得重大突破的边缘,等待一个 价值奇点

不过,近期,蚂蚁数科与朗新科技合作完成的国内首单新能源RWA新探索,为Web3技术赋能实体产业迈出关键一步,也让web3的“价值奇点”时刻迎来曙光。
其中,朗新科技以旗下部分充电桩作为RWA锚定资产,基于可信数据在区块链上发行“充电桩”数字资产,在香港成功获得首笔RWA跨境融资。
“这相当于一种mini-IPO,通过资产上市而非公司上市,来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融资难的问题。”蚂蚁数科CEO赵闻飚表示。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也表示,RWA作为连接数字与实体世界的桥梁,正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 肖钢

这一创新实践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助力实物资产通证化、资产化,从产业边缘逐渐踏入企业生产、交易的核心环节,Web3开始真正步入赋能实体企业的拐点时刻。


01

Web3 背后的技术征途

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演变架构和形态,Web3自提出后便被产业各方寄予厚望。
但在崇高的愿景下,其应用长期被局限在数字加密币、艺术收藏品等小众领域,一直难以切入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其本身蕴含的赋能实体产业的真正潜力迟迟难爆发。
究其原因,在于此前围绕Web3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诸多挑战。而蚂蚁数科旗下蚂蚁链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在探索一条更加可实践的技术路线。
“蚂蚁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建立信任。”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曾说。蚂蚁投身区块链,也是相信区块链可以重构数字时代的信任体系,让产业之间的信任变得触手可及,从而激活产业数字化发展。

也是在这一初心之下,作为行业里第一批实践者,从最初的区块链兴趣小组,到如今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三大板块,以及技术融合的布局。蚂蚁数科从“单点技术”到“技多不压身”,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与创新融合,走出了中国式Web3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链交易量的攀升。
它代表着区块链发展早期的尝试,也是web3的“基建时期”。
作为一员重要的先锋兵,蚂蚁链从2015年开始投入区块链技术,到2020年,在50多个场景的尝试下,有了第一个1亿——上链交易量1亿。
“这让我们意识到,用区块链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真的有实际需求,真的能创造价值。”蚂蚁数科首席科学家闫莺回忆道。

蚂蚁数科首席科学家 闫莺

上链量的背后,反映了产业界对区块链技术真实的需求。在这一阶段的实践探索中,蚂蚁链重点打造了“10x10”的基础设施——可承载10亿日交易量×10亿账户稳定运行,实现二十万级CTPS交易性能,夯实了自身的技术底座。

第二阶段是 链上数据使用量 的突破。
2022年前后,"国家数据二十条"等旨在激发数据要素潜力,赋能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利好下,各行各业积极拥抱数据要素的流转,技术融合成为新趋势。
这一阶段,蚂蚁链推出了“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安全”融合方案——数据可信协作平台( FAIR ),同时还在业内率先投入区块链+IoT融合技术研发,推出首批无线通信模组AntChain MaaS,实现了物联网数据的可信上链。
据闫莺回忆,标志性的小目标发生在去年,当时链上数据读取日均达到1亿。“这说明区块链的价值真正得到了释放。”
随着“链上数据使用量”的暴增,如何保证大规模业务场景下的技术支持,成为蚂蚁数科新的目标。2023年,蚂蚁链推出了大规模区块链开放架构——HOU。其中,“H”是异构互联的扩展性,“O”是水平规模的扩展性,“U”是性能的扩展性。
与此同时,蚂蚁链还在架构上采用了三个O的Scale体系化机制,即Orchestrate、Observe、Optimize来持续优化整体的HOU架构。而这又为接下来Web3的资产通证化埋下了伏笔。
从去年开始,蚂蚁数科与香港金管局、朗新科技、瑞银集团等机构一起探索如何用技术的方式推动实物资产的通证化。今年,朗新RWA项目落地, 实现了 1 亿链上融资额,这也标志着中国 web3 发展正式进入第三个阶段。
RWA资产发行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背后的实物资产怎么更好锚定,不仅包括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如何解决,还包括资产上链以后流转的安全性怎么解决。
“这背后是一个涵盖链上安全、链下安全、流转安全等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体系。”闫莺解释道,正因为蚂蚁链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做了很多积累,跨越了三次挑战,才能在今天迈出国内RWA落地的第一步。

02

脱虚向实”,Web3才能走远

光有技术还不够。倘若没有对实体产业的关切,区块链和Web3就只能陷于炒币、赚快钱等虚拟世界的繁荣里,难以走远。
但怎样把技术应用于产业,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连接起来,是一大难题,也是包括蚂蚁链在内的产、政、研各方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重点。
以蚂蚁链的探索为例。

起步于小众公益,深化于实体需求

2015年,彼时国内区块链和Web3产业还处于市场酝酿阶段,相关技术和理念开始从极客小众圈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还未触及实体产业的核心领域,更多还是在金融、数字加密币等特定领域内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试验。
蚂蚁的几个工程师从兴趣出发成立了一个区块链技术小组,在2016年研发出了第一款应用—— “听障儿童重获新声”,用区块链技术对每一笔善款的全程信息追踪,让人们看到了区块链照进现实的价值。
2017年,由于政策环境逐渐明晰,区块链产业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对实体经济的涉足日益加深。
当年6月,在蚂蚁链的支持下,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香港上线,让用户实现了用港版支付宝AlipayHK向菲律宾钱包Gcash的便捷转账,转账时间从之前的十多天大幅缩短至3秒。
此之后的半年,蚂蚁链又相继磕下了15个场景,区块链和Web3开始深入更多、产业链更为复杂的场景里。
2021年前后,疫情致使大量实体企业线上化需求出现井喷,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技术融合成为新趋势。
这一时期,蚂蚁链通过融合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推出了MaaS模组,让电子设备自动连接区块链,实现物联网数据可信上链、全流程加密,迈出了赋能实体产业可信数字化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电动汽车、电池、光伏面板、等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蚂蚁链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新能源设备区块链平台,帮助实体企业的底层资产实现可信上链。
截至目前,该平台的累计上链设备数已经超过了1200万台,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区块链设备平台。Web3世界的基石正在加速成型。

从产业边缘,迈向企业核心

然而,伴随越来越多的实体产业上链,更复杂的、新的需求开始显现。
据肖钢介绍,我国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沉淀了大量的真实资产,但往往由于缺乏流动性而处于折价状态,或者因为未能得到良好运营,致使资产利用率偏低,制约了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
嘟嘟换电是一家做电动二轮车换电的科创企业,主要是给社区居民提供“换电”服务,换电站就布设在小区或者街边的电动车停靠点。目前,嘟嘟换电已在深圳和杭州等地铺设了5000多个换电柜,总注册用户超过13万人。
业务扩展本来是好事,但对CEO廖志成来说,却也意味着越来越重的压力。
换电业务的模式是:企业先买电池,然后租给用户。如果按1000元一块电池的单价来说,20万的用户就需要两个多亿的资金投入,挑战巨大。
自持电池的资金压力制约着公司业务发展。如何“轻装上路”,既运营电池资产同时又不持有电池,嘟嘟想到了用区块链的方式。
2022年,嘟嘟换电与蚂蚁链合作,把电池的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管理系统里每一颗电芯的电量、电压、充放电次数、电池健康度等数据都一五一十地记录在区块链上,确保了数据源头的可信且不可篡改,让电池实现了“可信上链”,为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打开了新思路。
有了电池上链数据,资金方能够更准确、更合理、更快速地进行电池价值评估,也更放心给嘟嘟提供资金支持,并把运营权交给嘟嘟。
于是凭借此,嘟嘟换电获得了一笔2000万元的经营性租赁贷款授信,综合融资利率从以往的10%降到了6%,融资成本大大降低。通过这种“轻资产”的方式,嘟嘟换电自持资产的压力得到缓解。
客户、资金、效率,通常是企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在这次创新实践中,区块链激活了电池等科技资产的价值,把“上链电池”用在了融资场景中,可以说是 直接切入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让区块链和 Web3 从此前的产业边缘,第一次走进了产业核心。
这一实践的落地,不仅打开了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想象力,也为近期RWA创新落地奠定了基础。

实物资产通证化,打开融资新通道

2024年8月,蚂蚁链在产业探索上又进一步,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上文提到的朗新科技RWA项目,是由蚂蚁数科、朗新科技、瑞银(香港)三方合作完成,朗新获得1亿元融资。
这意味着,一个新的资本通道正在向中国实体经济敞开。而这一创新尝试,在眼下的出海热潮中,更是恰逢其时。
海外融资难,一直是限制中国企业出海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中资金融机构在相关服务供给上确实存在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境外银行由于缺乏对出海中企实际业务状况及其境内主体资金实力的了解,而在授信上犹豫不决。
这种双重困境,使得不少出海中企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如今朗新RWA项目的落地,为这一难题打开了新思路。
在肖钢看来,Web3技术带来了去中心化的金融平台,可以为科创公司提供全球化的资金来源,这大大增加创业者的融资、筹资的灵活性和资本效率。而RWA作为连接数字与实体世界的桥梁,正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03

没有生态共建,就没有 Web3

嘟嘟、朗新等创新案例的纷纷落地,让业内看到Web3从前沿技术真正落地到了实体产业,创造出了真实的业务价值,Web3逐渐洗去“质疑”。
然而,产业侧的 Web3 浪潮想要真正到来,还需借助生态的力量。
在朱嘉明看来,Web3自诞生后,并不存在一个涵盖系统理论、完备逻辑和成熟技术支持的完整框架,而更多是一种理念、想法和设想。“这既是Web3的主要缺陷和挑战,也是需要业内各方共同努力建构的地方。”
近年来,政策、企业、金融机构、技术服务商等业内各方对此逐渐形成共识,在共同推动 Web3 发展上合作频频。
比如上文提到的朗新RWA项目能在香港落地,就得益于香港这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在提供清晰政策导向、加强虚拟资产交易监管、成立协会、启动基金促进Web3生态建设,以及开放国际合作等方面不遗余力。
而蚂蚁链作为区块链早期探索者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技术赋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Web3产业浪潮中,得到越来越多行业参与者和生态伙伴的响应。
今年5月,香港金管局为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场发展,推出了全新的批发层面央行数字货币(wCBDC)项目,旨在推动制定业内标准,以支持wCBDC、代币化货币和代币化资产之间的互通性。
蚂蚁数科与中国银行(香港)、恒生银行、汇丰、渣打香港等跨国银行,以及新能源公司朗新科技和全球航运业务网络(GSBN)等一批实体企业一起,作为首批受邀企业参与了代币化资产场景创新。
除了朗新科技合作案例外,蚂蚁数科还深度参与了“贸易和供应链金融”案例。通过蚂蚁数科搭建的代币化资产平台,全球航运业务网络(GSBN)签发了电子提单(eBL)。
在此过程中,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促成了使用代币化存款来结算电子提单的转让。
在赵闻飚看来,多年来,蚂蚁数科始终致力于满足各行各业产业客户多样化的数字化需求,也因此获得了客户的支持与肯定。
“过去一年,我们的客户数增长了35%,解决方案落地了90多个行业场景,服务了全球超过1000多万的客户,海外业务也实现了300%的增长。”他补充道。

04

结语

科技为实体赋能,任务艰巨,道路漫长。不过,幸运的是总有一批先行者,怀着满腔的热情,早早地对创新科技进行尝试和探索。
有意思的是,早在2016年,赵闻飚还在美国运通担任全球风险监管副总裁时,就已经开启了对区块链未来的探索与思考,他曾在2016年撰写过《互联网的二次革命,区块链的前世今生》等一系列文章,引发广泛的业内讨论。
“所以,也是很有缘分,我到这个岗位。”赵闻飙不无感慨的说道,“从2015年到现在,一路走来,我们的初心是不变的,始终在思考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蚂蚁数科CEO  赵闻飙

多年深耕后,如今回看,他认为过去二十多年,产业数字化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传统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于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IT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实现业务的数字化。
到了第二个阶段,随着大数据爆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愈发紧密,如何借助区块链等技术来提升数字化协作效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再到第三阶段,数据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与核心资产后,数据资产的高速流通开始成为提升企业交易效率的关键一环。
从IT提效,到协作提效,再到交易提效,产业数字化步步升级,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
这背后,以蚂蚁数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也步履不停,推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由单一向全路径转变,从局部转型发展为整个流程,乃至全局的优化,践行着服务实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使命。
//

近期热门文章


最新有关Leiphone雷峰网的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