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一、汽车动力发展史,及燃油车存在的社会问题

皓月光兮非自明   2024-3-27 09:57 楼主

一、汽车动力发展史,及燃油车存在的社会问题

汽车动力发展史概述:

阶段

情况

初始阶段

汽车最初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源,随后发展为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

对电动汽车的尝试

19世纪30年代,电动机已应用于汽车,但由于工艺和成本限制,电动汽车并未成为主流。爱迪生和亨利·福特等名人曾研究和尝试电动汽车,但由于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电动汽车的发展受阻。

内燃机主导

20世纪初,内燃机因易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本较低成为汽车主要动力源。特别是福特T型车的成功,确立了内燃机在汽车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电动汽车的复兴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和环境问题促使电动汽车重新受到关注。但直到21世纪初,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车的发展仍然受限。

新技术的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电池技术(特别是锂电池)的进步,电动汽车开始被视为可行的交通工具。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公司的电动汽车产品推动了电动车的商业化和普及。

        曾经以燃油动力为主导、传统制造为基石的庞大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预示着汽车产品本身的巨大变革,不仅为汽车本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反映了全球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对完成国内相关供应产业链路的建设升级至关重要,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在当下社会发展速度日渐提速及社会属性形态快速变化的时代。汽车的属性也在发生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集交通、信息、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平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汽车本身,还要关注背后的产业动态和技术趋势。我们当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不仅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和应用升级,更能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方案。

 

 

社会和环境问题:

image-20240327091954-1.png  

对象

影响

国家

燃油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燃油汽车的使用将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引发了各国对能源安全的担忧。美国等国家的汽油消费和进口依赖度增加,使得石油资源的供应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考量。

城市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燃油汽车在交通拥堵时排放的尾气会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更大的影响。

居民

燃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

环境

燃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这些排放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了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并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燃油汽车面对的社会及环境问题:

  1.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每天消耗的汽油量和排放的污染物量。此后全球各地出现了因汽车尾气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2. 1970年洛杉矶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3. 2009年全球汽车保有量超过10亿辆,
  4. 2021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在巨⼤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原油价格呈现出总体上涨、⼤幅波动的趋势。
  5. 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限值的逐年下降趋势。
  6. 欧洲和美国排放标准的逐步加严。

这些数据辅证了燃油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电动汽车作为替代方案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对清洁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行业的优势和冲击:

方面

内容

能源价格

燃油价格的波动会影响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环保政策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国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限制燃油汽车使用的政策,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传统汽车企业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这将对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产生影响。

政策冲击

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传统汽车企业需要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智能、智驾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汽车企业需要面临市场萎缩的压力。

技术冲击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环保性等方面的优势将逐渐显现,消费者可能会转向购买新能源汽车。

供应链冲击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供应链体系,传统汽车企业需要调整供应链结构,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回复评论 (1)

值得关注、了解,并尽快熟悉电动汽车相关的上下游技术。

点赞  2024-3-27 12:45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