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技术
NFC的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和纠错编码两部分。
信源编码 :
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对应的信源编码的规则也不一样。 对于模式1,信源编码的规则类似于密勒(Miller)码。具体的编码规则包括起始位、“1”、“0”、结束位和空位。对于模式2和模式3,起始位、结束 位以及空位的编码与模式1相同,只是“0”和“1”采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进行编码,或者可以采用反向的曼彻斯特码表示。
纠错编码:
纠错编码采用循环冗余校验法。所有的传输比特,包括数据比特、校验比特、起始比特、结束比特以及循环冗余校验比特都要参加循环冗余校验。由于编码是按字节进行的,因此总的编码比特数应该是8的倍数。
防冲突机制
为了防止干扰正在工作的其他NFC设备(包括工作在此频段的其他电子设备),NFC标准规定任何NFC设备在呼叫前都要进行系统初始化以检测周围的射频 场。当周围NFC频段的射频场小于规定的门限值(0.1875A/m)时,该NFC设备才能呼叫。
检测帧:检测帧是用在单用户检测过程中的,以保证点 对点通信的进行。检测帧由一个7字节的标准帧一分为二而成,其中第一部分是由主呼传至被呼,第二部分是由被呼至主呼。模式2、模式3的帧结构比较简单,其 中,前导符至少要有48比特的“0”信号;同步标志有两个字节,第一个字节的同步码为“B2”,第二个字节的同步码为“4D”;数据长度是一个8比特码, 它表示有效传输数据的字节数。
如果在NFC射频场范围内有两台以上NFC设备同时开机的话,需要采用单用户检测来保证NFC设备点对点通信的正常进行。单用户识别主要是通过检测NFC设备识别码或信号时隙完成的。
帧结构
不同的传输速率具有不同的帧结构。在模式1中,帧结 构分为短帧、标准帧和检测帧三种。短帧:短帧用在系统的初始化过程中,由起始位、7位指令码、结束位组成。指令码包括阅读请求、阅读响应、唤醒请求、单用 户设备检测请求、选择请求、选择响应以及休眠请求等。标准帧:标准帧用在数据的交换过程中,由起始位、n×8数据比特、n位奇校验比特、结束位组成。其中n是一个随机产生的整数,它决定了有效数据的长度。
传输协议
NFC传输协议包括三个过程:激活协议、数据交换、 协议关闭。协议的激活包含属性的申请和参数的选择,激活的流程分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数据交换协议的帧结构中,包头包括两个字节的数据交换请求与响 应指令、一个字节的传输控制信息、一个字节的设备识别码、一个字节的数据交换节点地址;协议关闭包含信道的拆线和设备的释放。在数据交换完成后,主呼可以 利用数据交换协议进行拆线。一旦拆线成功,主呼和被呼都回到了初始化状态。主呼可以再次激活,但是被呼不再响应主呼的属性请求指令,而是通过释放请求指令 切换到刚开机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