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短信”“彩信”“彩铃”主宰了2G—2.5G的手机时代,那么3G时代,手机将进入移动中“娱乐”与“电子商务”时代,手机电视是否将成为新时代的新主宰呢?
如果说在整个媒介发展历程中,电视业已经历了两次革命----黑白电视机的诞生将媒介引入视频时代;彩色电视的诞生将电视的视频引入更高端的色彩消费阶段;那么能够实现移动中收视的“手机电视”将会是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吗?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包裹的“媒介走廊”里,人身所处,媒介所在。移动与静止中都在接受媒介的浸染,那么我们对这样一种“移动中收视”的媒介----“手机电视”的需要会那么急迫吗?
如何在10分钟中吸引眼球并创造利润-----是手机电视成败的关键……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个新技术的热衷追随者,在无线上网刚刚试水中国时,他就将自己的笔记本改装成了“随时随地”皆可上网的移动电脑;当小灵通前途未明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在自己满载“高新技术”产品的电脑包里又装进了第二部手机;前些月 ,他告诉我,最近新换了多普达535手机,并吹嘘这款手机特牛:能随时随地“看电视”,说这是“第五媒体”----手机电视!正当我对自己这样一个以研究媒体为生的人,实践新媒体的愿望及速度远不及他而深感惭愧时!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在问及“手机电视”的媒体体验时,他说:速度尚可,频道短缺,内容同质,资费太贵!在他简约的如同后唐僧的结语中,我决定开始研究“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移动中的“收视天使”?
美国手机电视开发商戴维?波斯特是那样的满怀期待:“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流行:电视和手机,我们看重的是手机电视的未来。” 手机很美?电视很美?手机电视的未来一定很美吗?
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公司题为《手机电视世界市场》调研报告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全球手机电视将带来3500多万美元的滚滚财源。北美将拥有最高的手机电视普及率,其次就是亚洲。调查报告的数据似乎在预示着“手机电视”的灿烂未来!
中国是个手机大国,中国于1987年通过进口设备开始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数在十年后就达到1000万户,在之后的短短四年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提10月25日发布的数据说,截至9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3.77亿户,直奔4亿而去;与此同时,中国有限电视的用户已达到4亿。4亿的手机用户,4亿的电视用户,手机电视的用户将是怎样一个数字呢?这其中显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就能找到答案的。
乐观人士对于“手机电视”的前景充满信心,理由是:一、这是个好东西,新技术嘛!二、比照手机“短信”的超快发展与超额利润,手机电视没有理由不是个“大元宝”?的确,仅2005年前9个月中国移动来自手机短信2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2%。因此,手机电视急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手机电视”将开启一场全民的“娱乐运动”---- 很多关于“手机电视”成为主流媒介的话语广为传播。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吗?谁来为这场运动操盘?
手机电视----全社会的“娱乐运动”?
电视已经进入一个全娱乐的时代。似乎,不娱乐的媒介就不是好媒介。手机电视为人们带来了一种“边走边乐”的新型媒介形态。最早嗅到手机电视“未来营利”气味的运营商们都早早行动了:2005年,目前唯一拥有广电总局颁发的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SMG)牵手多普达,在多普达手机上可直接收看SMG旗下东方龙移动信息公司集成的所有电视节目;同样是2005年,中国联通与国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4套、央视9套以及凤凰资讯台等12个电视频道联手推出“视讯新干线”手机视频服务。除了与传统电视机构内容合作之外,自制符合“手机”介质的专属内容也被认为有利可图:4个月前,国内首部手机互动情景剧《白骨精外传》初次试水,这部手机电视剧,每集5分钟,总共365集,用户可以边看电视,边互动评论,预测剧情;星美传媒集团旗下友通数字与东方龙、上海移动将王小帅的获奖电影《青红》改造成手机版,并计划每月推出一部手机电影或电视剧,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首部国产歌舞大片《如果爱》的手机版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国首部手机动漫连续剧《大闹西游》就在本月在深圳诞生了,手机动漫理所当然地被新技术的拥趸者视作中国3G技术的应用热点。
从手机电视提供商的节目表中就能看出“全民娱乐”的理想:比如东方龙提供的体育直播间、超级影视迷、我为MV歌、娱乐综艺王、动漫狂人族等。显然,超级女声与湖南卫视给中国媒介市场带来的“超级娱乐”时代也影响着此后的新媒介内容提供商们。
永远有多远?------手机电视的“技术之路”
如果找寻一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媒介,手机电视可作为候选之一。手机电视的贵在如下几个方面:接收设备贵-----目前能接收流媒体的手机大多售价在3000元以上,高于普通的手机价格;资费昂贵-----用GPRS收看手机电视,1秒钟耗费3KB流量,按照0.03元/KB的标准,1小时要花掉324元;眼球昂贵------手机电视说到底是在人们不能在正常时间下收看电视的一种补充媒介,除去工作,除去可以收看传统电视的时间,留给手机电视的收视时间将非常有限,昂贵的眼球被大量的工作与传统电视分流。
手机电视除了遭遇“昂贵”的挑战之外,技术瓶颈也有待突破。目前无论采用何种技术传输手机电视,通过移动GPRS还是联通CDMA1X收看,传输速率都不够。移动网速大概在2~3帧/秒,联通网速大约5~6帧/秒。而如果要实现声音和图像传输效果与目前的模拟电视一样的话,传播速率至少要达到16帧/秒的网速,是现在的5—8倍。
技术的“标准”之争也使手机电视的技术之路充满坎坷。目前手机电视有两种模式:1、蜂窝网络模式 2、广播网络模式。中国移动与联通都是利用蜂窝网络系统,这一模式限于带宽,及高额的流量计费,使它的推广困难重重;美国和欧洲基本上采用数字电视的无线传输手段----广播网络传输模式,在现有的手机中安装电视接收模块,一个“便携”的电视机就在“掌上”诞生了。 采取广播网络,传输速率与价格都和在电视上看节目一样,但问题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狭窄拥挤的手机屏幕能否承载人们渴望娱乐的期待?
手机电视-----营利的“三重门”
著名咨询公司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今年年底手机流媒体用户数将达200万个,市场规模达到2亿元;到明年,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左右,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 这16亿元的市场大蛋糕将出自何方?
可以想见的手机营利的三种方式:一、卖内容;二、卖广告;三、卖商务。正如前面所说,如果采取蜂窝网络模式的话,手机电视的赢利将是靠卖内容的流量赢利;如果采取广播网络模式的话,手机电视将主要以“卖广告”谋生----这种新兴的广告形态已被很多预言家看好:“新媒体(电信、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渗透与融合)正在崛起——广告客户开始怀疑是否要在电视广告中投入如此多成本;同时,一些新技术不断诞生,它们使电视广告很容易被屏蔽;而数字电视、IPTV等非公众电视也在蓬勃发展…..”;手机电视最有可能的营利模式在于第三种-----“卖商务”,利用渠道优势,将手机电视演化成“手机电视商场”,开辟电子商务的移动销售渠道,可能是最切实际的一种营利可能。
手机电视-----辅助媒介的主流想像
尽管新技术的狂热崇拜者及追随着们,坚信手机电视是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很有可能,我们看到的将会是如同李咏《非常6+1》中砸过的万千个金蛋一样---- 一无所获,或者所获不多。
作为一个辅助媒介,有太多的主流梦想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有可能将一个产业的发展引入歧途,这其中,早先时候的“铱星”就是一个昂贵的教训。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手机电视”的主流想像时会有很多清晰的认识,为什么说手机电视是一种辅助媒介呢?关于它的身份认定有如下理由:
一、受众的受传心理及特质:人需要信息,获取信息是为了生存,但生存却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受众接受信息的多少和方式因人而异。信息是无限的,但个体对信息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且各不相同。个体受众对信息内容以及传播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与他们的自身生理与社会特征有关,也与路径依赖有关;受众对信息内容、数量和传播方式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是突变的。因此,一夜之间,人人都变成通过“手机”来娱乐自身的梦想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说词。不会突变的需求,产生不了突变的市场。
二、同质化的内容构成: 在现阶段手机电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内容的流媒体播放;一方面是自制节目的手机再现。前者受限于节目上游----传统电视供给商;后者受限于资金及创造力。手机电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延续着与传统电视“同质内容”的现状。
三、媒介品种繁荣带来的新制约: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技术催生下媒介品种空前繁荣的时代,前有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现有户外、楼宇、地面、校园、列车、地铁、公交等众多的媒介提供商。我们走在路上,被户外媒介包围;行动在旅途中,被形形色色的公交、地铁、列车、出租车上的媒介包围;在校园的食堂里,在校外的加油站里,在恢弘的写字楼里,在通往饭店卫生间的地面上,处处皆是媒介,液晶电视将我们的眼球从一个介质引向另一个介质,身处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媒介世界里,个体犹如穿越“媒介走廊”的行者,无尽的媒介,无尽的包围,在这样的一种媒介环境中,“移动”已不成为必然的优势,静止与移动同样地受传,同样地被媒介浸染着。而这对于“移动”为主要特质的手机电视而言,将是莫大的伤害。
高端取代低端-----技术的指向永远是“向前”的,然而加入“技术”要素的社会指向则要复杂的多的多,就连“手机之父”马丁?库贝在2005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也语出惊人,作为新技术领军人物的他,却要提倡手机功能“单纯化”,并宣称“未来手机应回归手机的初生功能-----通信!”
我是一个新技术的热爱者,但同时又是一个“单纯”理念的坚持着,在“二合一”“三合一”“五合一”的洗发水逐一冲击市面时,我依然选择“一是一,二是二”的单纯应用;在最早的广播研究中,我也认为“广播功能单纯化”是广播实现二次复兴的一条有效道路;对于手机------这样一个贴身产品而言,文字短信、MP3,数码相机、摄像、收音机这些功能已够多了,现在还要加入“电视”。技术不断地向前冲,问题是,技术的指挥棒为人类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术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术的旋涡”。
谁来把舵?(作者:栾轶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英国WESTMINSTER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