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中心的持续建设是PDT工作的有力保障

eeleader   2010-3-22 11:22 楼主
新产品开发团队(PDT)主要由采购、制造、开发等各功能部门的代表组成,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的执行及完善离不开各PDT成员的全程参与及全心投入,而IPD的实施质量,也有赖于各功能部门(即能力中心)的业务和人力资源工作水平。
一般IPD流程是在事业部层面进行推行的,实施新品开发项目时,开发任务进行WBS分解后,将落实到各功能部门。IPD流程是一个产品开发的大流程框架,而对于各功能部门的具体运作,IPD流程只会定义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活动点、评审点及交付件等内容。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功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开展,还是要依据各功能部门的子流程。所以,各功能部门子流程的质量决定了IPD的质量。而IPD推行后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各功能部门的子流程,可能需要根据IPD流程做出相应的补充、修改及完善,这样,才能保证IPD流程在各功能部门得到有力推行及有效实施。举例说明,IPD流程中,要求在产品开发初期,确定供应商策略和关键器件清单,而这些工作需要采购、部品部门的共同完成,那么部品认定工作的子流程定义、分工、职责、活动定义等,以及流程的具体运作水平,就决定了IPD流程初期采购工作的水平。又比如,在IPD流程的产品开发阶段,开发部门要组织进行产品的硬件设计工作,而硬件EMC、可靠性、可制造性等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开发部门要提高EMC、可靠性等设计子流程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保障IPD流程的顺利运作。
IPD流程推行后,功能部门的定位和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项目管理的推行,功能部门主管从以前对“部门业务”负责,转为对“公司整体业务”的支撑负责。就象足球队一样,功能部门为了支撑打好比赛的整体目标,需要培养出合格的球员、研究最新的体能训练方法以提升能力等。这里,“能力中心”的概念比“功能部门”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淡化了传统企业的职能分工的文化特色,增加了目标导向、业务导向的文化要素,即:为了实现大家一致的业务目标、各功能部门是支撑业务运作的能力中心。我们看到,基于泰勒的传统管理科学理论,企业中功能部门的出现是为了“分”――“活动分解”“职责分工”,而在以哈默博士为代表的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科学理论中,能力中心的出发点在于“合”――业务目标一致、合力支撑业务。这也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练》中,所倡导的“系统思维(SYSTEM THINKING)”的观念。IPD推行的变革过程中,我们要理解能力中心的概念,倡导沟通、合作的文化,从以前较多的考虑局部、部门的问题,转向更多的从全局、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
推行了项目管理后,很多的功能部门主管要转换角色定位,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人的培养、人员技能的提升、部门核心能力的增强上,将功能部门改造成为真正的“能力中心”,成为满足产品开发需求的一个个“资源池”,从而有力的支撑产品开发工作。功能部门主管从部门业务主导者变成了公司业务支撑者,对功能部门主管的要求也从可以“打仗”(完成业务目标)变为可以“带兵”(培养核心能力)。特别是心态上,功能部门的主管要作好调整:以前功能部门的员工是主管自己看得到、可控制的,在推行矩阵管理后,这些人员则可能是派到了PDT中从而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在紧密的项目矩阵情况下),或者是从PDT中领回了任务回到功能部门完成(在平衡的项目矩阵情况下),而不是象以前一样只接受功能部门主管分配的任务。另一方面,在推行矩阵管理后,需要功能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部门代表,这些派到PDT的功能部门代表要在PDT中行使代表的权利,能够真正的代表部门,这意味着,这些代表不但精通本功能领域的与产品开发相关的所有业务,而且要能够将PDT的任务在本功能部门的外围组进行分配和管理。所以,这些代表不但具有本功能部门的所有专业技能,而且可以承担本部门外围组的管理、工作分配和指导工作,要求这些代表本身在管理、业务上都同时提升。比如采购、部品部门的功能部门代表,要能解决PDT开发中所有器件的采购问题,而采购、部品部门的人员分工往往是按照器件分类分工的,这要求采购、部品部门内部,也要作好人员的分配和分工管理,相当于内部也成为了一个个小的分工矩阵。见图示:


另一方面,在IPD成功推行后,收益不单是新产品上市时间的缩短、研发成本的降低,同时还会给售后、采购、生产等方面带来巨大效益,很多结构上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比如做采购时,我们就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是采购本身的,是由上游带来的。又比如,可以通过IPD流程,将制造、售后的很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些都是 IPD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IPD需要各个部门高层领导的支持。
我们看到,IPD的推行对于各功能部门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变化,需要功能部门主管和员工一起体会、理解和支持。唯有这样,才能减少矩阵管理下的冲突,保障矩阵管理的有效性。
为更好的在事业部层面推行IPD,需要不断的提升各功能部门的核心能力,而这个长期任务是和人力资源工作紧密相关的。IPD 对公司人力资源建设能力有很强的要求,要求各级部门主管提高带队伍的水平。各部门主管要加强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
A 、人员培养,包括任职资格制度的建设、人员素质模型的建立等
功能部门的主管从“打仗”变为“带兵”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本业务领域建立一套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机制,从而锻造一支团结高效、能打硬仗的队伍。在矩阵组织架构下,对部门人员的培养应该成为主管们的主要职责之一。
B 、部门核心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包括子流程、经验库、专家队伍建设等
部门核心能力建设和提升的重点在于子业务流程的完善和提高,这既是提高本部门工作效率的手段,也是对IPD流程的补充和支撑。如研发部门CMM的推行,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品开发的效率。
C 、资源池的建立和运作
功能部门就像一个资源池,可以在项目需要的时候源源不断的提供所需人力资源,从而保证流程的实施及项目不中断的运行,支撑产品开发的各项工作。由此可见,功能部门在资源池的建立机制和运作流程方面的工作需要提前动作,资源池也应该像池塘的水一样,信息、人员应该是流动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而资源池的建设,包括人员选拔入池、培养、出池、评价、资源池状态评价监控等一系列规范的建立和推行。
IPD流程的实施及渐增优化是长期的工作,因此也要求各功能部门(能力中心)的业务建设、人力资源工作与之相配套。我们关注市场,我们关注产品,我们更要关注人的培养与发展,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水平,因为这是实施IPD,提升产品开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回复评论

暂无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