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携
返回首页

金立卢伟冰:创新需要守正出奇

2014-05-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卢伟冰

本报记者 张勇 滑明飞 北京报道

  “创新,我认为一定是要守正出奇。你得搞清楚什么叫正,什么叫奇,天天出奇招的人,那叫邪。”这就是卢伟冰的创新观,也是他20余年职业生涯的总结和个人写照。

  守正出奇的根基,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承载,也是 孔孟之乡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位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山东汉子,无论是毕业伊始便南下特区进入康佳集团工作,还是10年后毅然离开进入民企担任高管,亦或当下以“合伙人”身份操盘中国自主品牌手机领军者金立的转型升级,不断追求挑战与创新,是卢伟冰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

  厚积薄发。如今,在金立这个平台上,卢伟冰正在完成着跨越式的创新梦想。行业观察者都能发现,金立已经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被称为“二次创业”。

  卢伟冰将之总结为几点:思维创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成为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与用户直接沟通的社群体系;产品创新,立足中国市场建立端到端的生态系统,努力建成一个三五千万用户量级的平台;品牌创新,以ELIFE为代表的面对年轻化人群日渐成功,而面对商务人群的金立天鉴也稳健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以O2O为切口,实现从制造商变成零售商、运营商、服务商的延伸。

  这些创新如同“冰山”般锐利而显眼,但卢伟冰还一直推动着“水下”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比如“内部合伙人”制。而这些,也得益于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的全力支持和开放心态。

  如同ELIFE冠名《最强大脑》节目的一炮走红,外界觉得金立很多创新敢于“出奇”。可卢伟冰却清楚知道如何“守正”,比如以耐心和毅力将每件事做到极致,比如在追求“快”的时代适当“慢”下来。因为他清楚,无论是金立的发展还是自己的人生,都需要尊重基本规律,都要学会沉淀和修炼,如是,才会创新更多的可能,获得更大的智慧。

  “时刻以用户为中心”

  《21世纪》:你到金立之后,推动的最大创新是什么?

  卢伟冰:我主导了一次组织变革,而这次变革还在继续。

  当时我们请了一家顾问公司,他们给我们建议了一种叫矩阵式、集成式的研发模式,在高科技行业中如华为这样的公司都很推崇这种模式,我研究了以后,其实发现不适合手机行业,于是决定自我创新。

  一个公司的组织模式,我觉得要符合产业需求。智能手机这个行业,我把它称之为横跨了科技、人文和互联网服务,这三点又是集合在一个产品上完整呈现的,而三个里面相对来说又有相互冲突的东西,比如说科技的东西偏理性为主,人文的东西偏感性为主,互联网又强调对人的服务,很难通过一个懂人文、一个懂科技、一个懂服务的三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企业的负责人不去做最大的产品经理,很难做出特别好的产品。那么同时就要求这个人有横跨市场营销、研发、供应链管理三方面的能力,能去谈技术,能去经营产品,能懂得供应链如何实现,还要知道市场怎么去做,所以行业门槛确实要求比较高。因此30岁、20岁的创业者,很容易在互联网领域起来,但是在手机行业,40岁以前很难冒出来,确实需要很多年跨多个领域的经验,最后融会贯通,才会有所成绩。

  《21世纪》:组织变革后推动了什么创新?

  卢伟冰:金立从原来的渠道性的品牌,向一个产品公司,或者向一个消费者品牌去转变,我也认为所有中国企业、老的品牌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渠道起家,但是过于依赖渠道。现在所有的一切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去解决问题。

  我有一个观点,互联网公司天生就有优势,天生就面对用户,所以必须是用户思维;传统企业天生就是渠道思维。这样的一个变革我认为是最难的,整个体系说到底,就是怎么围绕着为用户着想,这是组织变革核心的一句话。我们去改革研发模式,研发模式解决的是怎么去跟用户的互动,让用户参与进来,这个是我们以前确实隔得比较远的东西。现在我打造一个大客服体系,用户对你的抱怨,可以从微博、微信来,也可以从贴吧里来,我怎么让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渠道过来的投诉,都能打通它,这其实也蛮难,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

  还有一个,就是在金立大力推广产品经理和产品思维。这方面天天去开会讲是没有用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做。我们内部叫把一切的东西都看成产品,你会看到我们在终端会有一些产品展示的专柜,以前叫市场促销物料,现在我们也叫它产品。你要想你的用户到底是谁,你的这个产品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然后你怎么通过迭代思维去不断完善你的产品。每一个岗位都要想清楚我的产品是什么,我的用户是什么,我的用户需求是什么,我的用户痛点是什么,然后通过用户反馈的方式知道什么是好的,继续保留,什么是不好的,下一代来解决掉。这某种意义上也是创新文化灌输。

  “正确的方向最重要”

  《21世纪》:你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跟当下其他人理解的有哪些不同?

  卢伟冰:我其实还蛮同意雷军讲的专注、极致、口碑,但我不同意快,我们内部叫慢。

  我认为互联网思维核心就是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信息的不对称,一个是购买的不便利。比如一个县城的用户,原来不知道体育用品除了安踏、李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这是信息不对称、不通畅;后来知道了,却发现没有实体店买得到。而电商核心解决了这两点。

  解决这两个问题导致了“主动权回归”,从企业回归到用户群,一切你要围绕着用户转,专注也好,极致也好,口碑也好,无非就是围绕着用户怎么去发现他的痛点,然后通过专注、极致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然后超越用户的预期,使用户产生口碑,就是这套理论体系。

  雷军所讲的快,其实是讲互联网产品适合通过快速开发、快速试错、快速获得用户的方式,这一点我也同意。但我觉得对移动终端的开发来讲,则要慢,快不可能做出最好的硬件产品。你看苹果公司,一代产品卖两年,一年换一次板子,但是整个设计预演大概四到五年,比如今年有望推出的蓝宝石屏,是五年之前开始储备的技术,这不是慢吗?你只有通过慢活,才可能把一个产品真的做到极致。

  雷军把手机当标准化、无差异化的PC式产品去做,认为性价比决定了这个产品的关键,我觉得他想的不对,我坚持认为手机是一个时尚性、有设计感的产品,我们就要追求这种设计感。我不否认小米力推的软件系统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视觉感一定是最重要的。此外,商业模式也不一样,我们认为硬件可以溢价,他们认为硬件利润为零乃至更离谱的免费说法。所以,金立去做一代产品的时候,花的周期远远长于小米这类互联网手机厂商,你通过慢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慢一定会出细活,快一定是出不来好东西的。

  《21世纪》:在创新中你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卢伟冰:我担心方向的正确性,早晚不重要,方向错了,那就是最可怕的。我最怕的是方向来回摆,有的时候我不会追求速度,我是追求方向的一个人,所以我跟他们讲,有的时候是你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按照常识去判断,我们往东走,不可能正好正东,你不断来校正就好了。而方向正确之后,才能产生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量变到质变。这可能是我们跟互联网公司不太一样的东西。

  《21世纪》:你对后晋创新者的建议是什么?

  卢伟冰:我觉得不要太功利,做自己喜欢跟擅长的事情,人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为了功利去做事情,成功的概率很小,最多有小成而没有大成。

  当你的钱来得容易,或者当你无法驾驭拥有的财富的时候,你的财富守不住,我亲身看过好几位这样的年轻人的经历。人今天做的事情,要为明天做准备,明天做的事情为后天做准备,这是一个夯实的过程,后来你会发现你的力量是会慢慢爆发出来的。我们永远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如同我当年本科没有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我觉得就是不喜欢,我一定要去工作,不要计较别人对你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内心怎么想的。

  对于一个喜欢工作的人,工作是对他的回报,你不喜欢,把工作当作一个负担,以赚工资为目的,这个人是很难成长的。我认为最大的建议就是,追随你的内心,然后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其实你会发现最终你取得的成就,跟你喜欢和擅长做的最有关系。(编辑 张勇)

进入手机便携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视频
  • 消费电子应用及设计研讨会

  • STB(机顶盒)和 OTT (流媒体播放器)应用技术详解

  • TI 针对语音识别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解决方案

  • TI 手持吸尘器系统方案与设计

  • 人脸识别市场的最新应用

  • Fairchild USB Type-C 技术及产品演示

精选电路图
  • 红外线探测报警器

  • 短波AM发射器电路设计图

  • RS-485基础知识:处理空闲总线条件的两种常见方法

  • 如何调制IC555振荡器

  • 基于ICL296的大电流开关稳压器电源电路

  • 基于TDA2003的简单低功耗汽车立体声放大器电路

    相关电子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