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IPS 遇到 LED 显示器面板热点技术深度解析
2013-11-23 来源:电源网
IPS面板原理及优缺点解析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主要采用的是IPS面板LED背光的显示器。作为现在的最主流的显示器面板,IPS被许多用户都赋予了许多传奇的色彩。许多的消费者在听到是IPS的显示器都觉得非常优秀,从这一点来看,许多消费者还是盲目的去听从其他人的说法,导致了没有选购到最适合自己的显示器。而LED起初并没有和IPS面板配合,随着技术不断的提升,当应用在IPS面板上时让显示器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IPS面板原理及优缺点解析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LGD公司生产的IPS面板无疑更加具有知名度,目前包括硬屏电视、手机、iPad等采用的面板普遍都出自LGD公司的IPS面板,同样也有很多液晶显示器采用的IPS面板。
IPS面板的产品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
响应速度快:与市场上常见的VA软屏技术相比,IPS硬屏技术是最大特点是创新性地将液晶分子水平排列,分子响应速度较之传统软屏提高了10倍。这样在播放速度较快的动态画面时,复原速度更快。消费者在长时间欣赏高速运动画面时,IPS硬屏能够保证清晰、流畅和真实的效果,对眼睛的刺激明显降低,完全符合健康诉求。
IPS硬屏简单识别方法
可视角度宽:IPS硬屏面板的视角是178度。正面观看与不同角度观看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称为色彩扭曲率,结果表明IPS硬屏所得出的数值几乎用肉眼分辨不出来,即意味着从正面还是侧面观看画面的效果是相同的。
色彩还原真实:这也是IPS硬屏色彩保真特点的全面展现。IPS硬屏优异的色彩反转与亮度转换等性能,让您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能欣赏到色彩鲜明、饱和、自然的理想画面。
IPS面板的缺点
漏光问题比较严重,黑色纯度不够,要比PVA稍差,因此需要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来实现更好的黑色。另外由于透光率相比TN屏显示器较低,所以需要更多的灯管或者更好的背光源,这样功耗也更高一点。市场概述:
目前市场上采用IPS面板的广视角显示器还是比较多的,价格也从1000元至上万元不等。当然,同样是IPS面板,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NEC、艺卓的高端机型所采用的是原生的顶级S-IPS面板,保留了广视角的所有优势,同时色彩也相当准确;而以AOC爱E系列、刀锋二代等为代表的廉价广视角阵营则是采用了缩水过的e-IPS面板(LGD官方并未承认这一命名),在精简了广色域、内部控制电路等妥协的产物,在保留了广视角的很多特性的同时以极低的价格推出,色彩也好于大部分TN屏显示器,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LED背光原理及分析
LED背光原理及分析
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对于LED环保节能产品的需求也开始迅速上升。各大液晶显示器厂商也纷纷推出新品廉价超值LED液晶,不过一直都是以画质较差但是价格低廉的TN面板唱主角,而优秀画质的广视角面板一直与LED背光无缘。究其原因,还是LED背光相比成熟的CCFL背光在光效率、亮度均匀性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LED灯显示
因为LED为点光源性质,不同于线光源的CCFL。应用于背光的LED,需要在光均性的处理上特别讲究。为了保证光均性,每颗LED的发光亮度特性,在挑选上也要求一致性。此外,若有某颗LED的寿命先行告终,就会影响光均性,所以必须确保所有的LED都具备长寿功能。如此严格的挑选,便使得LED背光的成本攀升。
但是,LED技术良好的发展潜力使得业界不遗余力的设法克服上述问题。随着LED光源技术的不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产品采用LED技术。而原本与LED背光无缘的广视角面板也开始采用LED背光源,之前被诟病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IPS+LED显示器
环顾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市场,最新推出的LED+广视角显示器在继承了两者画质和节能优势的同时,价格方面并没有高出一般的显示器很多。我们不可否认,IPS屏幕有着它很多的优势,如采用的硬屏,可视角度广,色彩还原较准确等等。但是,除了IPS外,其实还有很多其它优秀的屏幕,如PLS面板等,就算是一直被大家所鄙视的TN面板,顶级产品也可以有非常不错的显示素质。我们要理性的去看待IPS,并不要将IPS神化,认为IPS屏幕的显示器就一定好。具体该如何选择,还是要看显示器具体的显示质量和自己的真实需求等因素。
- 从隔离到三代半:一文看懂纳芯微的栅极驱动IC
- 华为固态电池新突破:硫化物电解质专利发布,破解液态电池衰减难题
- 48V 技术的魅力:系统级应用中的重要性、优势与关键要素
- 如何选择电压基准源
- MathWorks 和 NXP 合作推出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 Model-Based Design Toolbox
- 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取得重要突破
- 南芯科技推出面向储能市场的80V高效同步双向升降压充电芯片
- 强茂SGT MOSFET第一代系列:创新槽沟技术 车规级60 V N通道 突破车用电子的高效表现
- 面向车载应用的 DC/DC 电源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Vicor高性能电源模块助力低空航空电子设备和 EVTOL的发展
- Bourns 推出两款厚膜电阻系列,具备高功率耗散能力, 采用紧凑型 TO-220 和 DPAK 封装设计
- Bourns 全新高脉冲制动电阻系列问世,展现卓越能量消散能力
- Nexperia推出新款120 V/4 A半桥栅极驱动器,进一步提高工业和汽车应用的鲁棒性和效率
- 英飞凌推出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新一代氮化镓功率分立器件
- Vishay 新款150 V MOSFET具备业界领先的功率损耗性能
- 强茂SGT MOSFET第一代系列:创新槽沟技术 车规级60 V N通道 突破车用电子的高效表现
- 面向车载应用的 DC/DC 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