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还是离不开雷达
扫码报名即可免费领150+份行业报告
还有10大半导体精英社群等你来
1、特斯拉将重拾雷达方案
12月12日,综合量子位、中信建投电子研究等媒体报道,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公布的文件,特斯拉计划在1月中旬为其车辆增加一款新的雷达。特斯拉曾在2021年5月开始从其车辆中移除毫米波雷达,10月又开始从为北美、欧洲、中东和台湾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上拆除了12个超声波传感器,此后特斯拉一直保持纯视觉技术路线。
图源:量子位
但是其并非完全否定雷达方案,马斯克曾表示,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胜过纯视觉方案。特斯拉本次重拾雷达方案或系一方面减配了雷达的特斯拉自动驾驶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雷达成本持续降低的同时,清晰度在逐步增加。
根据相关文件显示,本款重新上车的雷达为编号“1541584”的非脉冲汽车毫米波雷达(与FMCW雷达较为类似),工作频率为76-77GHz,支持三个扫频模式,最大扫频带宽为700MHz,帧周期约为67ms。据业界推测,其或为一颗4D成像雷达。
2、台积电明年一季度营收可能环比下降10%-15%
台湾《电子时报》12月12日消息,因上半年的新订单大幅萎缩,台积电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可能将环比下降10%-15%,特别是其7纳米制程的产能利用率在明年第一季度可能跌破50%。据知情人士透露,为应对持续低迷的终端市场需求和缓慢的库存消耗,苹果、AMD、英伟达、高通和联发科等大客户以及较小的客户继续削减与台积电的订单。
台积电的收入虽然在11月仍创下历史新高,但预计将从12月开始下降,并在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得更为明显。据台积电最新公布的11月营收报告,受益于主要客户的持续拉动效应,其11月合并营收约为新台币2227.1亿元(约合72.7亿美元),较上月新增了5.9%,较去年同期新增了50.2%,创单月营收新高。
3、蔚来新增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业务
界面新闻12月12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通讯设备销售。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法定代表人秦力洪,注册资本15亿美元,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据此前报道,今年8月,蔚来成立了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有消息称原美图移动高级副总裁易炜已加盟蔚来手机团队,担任软件部门负责人。蔚来CEO李斌也在今年11月表示,手机团队在上海和深圳都有团队,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4、Canalys:Q3中国云服务支出达78亿美元
Canalys微信公众号12月12日消息,据其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8%,达到78亿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12%。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年增长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放缓,首次跌破10% 。报告指出,本季度,中国四个头部云厂商依然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它们在本季度实现8%的增长后,四大头部云厂商合计占总支出的80%。
Canalys研究分析师章一表示:“全球云服务市场前三大云厂商(亚马逊云科技、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客户中,约有60%来自传统行业。在下一阶段,我们预计中国云市场的发展动力也将来自传统行业的企业客户。然而,中国云厂商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他们仍然难以说服传统行业向云迁移,尤其是那些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图源:Canalys
5、用于芯片生产的薄膜材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科创板日报》12月11日消息,由于当前半导体晶圆工厂不断增加,对于半导体在光刻工艺中所需的薄膜材料需求增加;同时,部分半导体厂商致力于开发更为先进的半导体材料进一步增加需求,加之许多现有的薄膜生产商也正开发针对先进工艺的薄膜材料,相关半导体薄膜材料已处于供不应求、价格攀升的状态。
据报道,韩国FST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此外,日本薄膜制造商之间的合并也在减缓商品的生产。
6、机构:十年内物联网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9%
新浪科技12月12日消息,据研究机构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分析预测,全球物联网传感器的市场需求规模目前约80亿美元。从2022年到2031年,全球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9%左右。传感器和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是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随着智能城市倡议的加速,物联网系统的需求一直在增长。
此外,从系统装配线到测试和检查,传感器在制造业中的各种应用越来越多,以及智能传感器在橡胶、塑料和纺织品等多个行业中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增加,都是推动物联网传感器销售的主要因素,为物联网传感器供应商进一步创造了增长机会。
7、澳电信运营商Telstra遭遇隐私泄露
同花顺财经12月12日消息,澳大利亚最大的电信公司Telstra日前表示,13.2万名客户因其导致客户详细信息被泄露的内部错误而受到影响。Telstra拥有1880万客户账户,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四分之三,该公司表示,一项内部审查发现,由于“数据库错位”,这些详细信息被公开。在这次错误的信息暴露之前,该公司在10月份遭遇了所谓的小型数据泄露事件,并将其归因于第三方入侵,此次入侵暴露了一些员工数据。
据澳大利亚另一家电信运营商Optus透露,其系统漏洞可能导致多达1000万个账户受影响以来,澳大利亚的电信、金融和政府部门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那次入侵是一次复杂的黑客攻击行动的一部分,泄露的数据包括家庭地址、驾照和护照号码,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网络安全漏洞之一。
8、爱立信与苹果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
《新京报》12月12日消息,爱立信与苹果公司达成了一项数年的全球专利许可协议。该协议包括涉及蜂窝标准必要技术专利的交叉许可,并许可一些其他专利权。这一和解结束了两家公司在几个国家提起的诉讼,包括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地区法院提起的诉讼,以及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起的诉讼。
此外,爱立信和苹果还同意加强彼此间的技术与业务合作,其中包括技术、互操作性和标准开发。爱立信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持续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到期专利许可协议的续签、从4G向5G的技术转移,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货币效应和地缘政治影响。受本次和解影响,以及包括与所有其他被许可方正在进行的知识产权业务,爱立信估计2022年第四季度知识产权许可收入将为55亿-60亿瑞典克朗。
9、宝马率先在华部署人工智能平台
美通社12月12日消息,宝马在业内率先部署了代号为“灯塔”(BEACON)的人工智能平台,提供AI应用创新相关的开发、部署、集成与运行服务的平台化环境,加速实现多业务场景数字化,为宝马在中国的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了满足业务部门与日俱增的数字应用需求,宝马IT在中国提出了“平台化战略”,旨在通过分析、集成、汇总IT资源,将向业务交付IT产品的能力平台化,为开发团队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VaaS(视频即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云计算服务。
“灯塔”英文名称BEACON是BMW(宝马)、E2P(新兴科技到产品)、AI Algorithm(人工智能算法)、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OR(对象识别)、NLP(自然语言处理)的首字母缩写。这也是目前AI平台包含的主要技术模块。“灯塔”平台就像一个“超级大脑”,融合AI和工业物联网的优势,让AI赋能多个技术应用层级,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AI散点应用面临的门槛高、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10、轻舟智航推出“轻舟乘风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36氪12月12日消息,轻舟智航宣布推出基于征程5芯片的“轻舟乘风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率先成为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高速+城区”NOA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介绍,该解决方案融合了轻舟智航的软件算法和征程5芯片的算力,不仅支持城市多场景+高速+快速路多种复杂路况的点到点辅助驾驶,同时也为主机厂提供了更适合中国道路场景、更具量产落地优势,且具有高性价比,预计将在2023年中达到量产水平。
11、车规级芯片供应商英迪芯微完成3亿元B轮战略融资
新浪财经12月12日消息,无锡英迪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亿元B轮战略融资,由长安安和、东风交银、科博达、星宇股份以及老股东临芯投资联合领投。
英迪芯微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车规级数模混合信号处理的芯片及其方案供应商,为选定的垂直细分市场开发的专用芯片往往集成了控制器、执行器、电源、信号链、通讯物理层等五大模块。目前,英迪芯微基于自身大量车载模数混合芯片成熟IP,布局线控底盘和车身域控制的驱动芯片产品,并推出涉及汽车驾驶安全及功能控制部分的解决方案。
12、国内首个车联网安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项目完成交付
紫光股份官方公众号12月10日消息,国内首个基于车联网安全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建设项目,在江西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组织召开项目终验会议,会上专家经过最终资料质询及现场审查,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终验并签字验收。紫光股份称,这是首个落地的基于新华三车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的智能驾驶项目。
该项目以C-V2X车联网技术为核心,以5G技术为网络通路,新华三为上饶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项目打造了“车、路、云、网、安”一体化协同解决方案,形成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综合应用。据介绍,该项目部署了超高清卡口摄像机,高感知雷达,工业级边缘计算设备搭载雷视融合算法,对路面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路面设施在200米范围内综合识别准确率高达95%,确保复杂交通事件的准确识别,为自动驾驶铺就安全基石。
图源:紫光股份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信建投电子研究、台湾电子时报、科创板日报、同花顺财经、新浪财经、界面新闻、新浪科技、紫光股份、量子位、新京报、美通社、36氪、Canalys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点“在看”为物联网产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