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谷歌

wangfuchong   2013-6-25 15:16 楼主
摘录一段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文章:http://cn.wsj.com/gb/20100120/YAL080125.asp
晕,一段,不会找我麻烦吧


跟随谷歌人事总监在公司主工作区信步游走,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同事总是会笑脸相迎,甚至可以与其中任何一个人随意地聊上几句,一颦一笑间我都能清楚地感到他们的自信与快乐, 这就是谷歌一直以来奉行的公司文化──公司虽然是大家聚在干事业的地方,应该认真拼命,但是却不可不必时时刻刻紧绷神经,毕竟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因此谷歌内部强调保持小规模团队。工程师的办公室有开放的格子间,也有独立房间,但其区别并非级别,而只是个人喜好不同。但每一个房间容量都是保持在3-6个人不等,因为公司认为3到6人的工作团队效率最高。但是在团队间组织结构上,公司又要求工程部的总监应该管理50人以上。此举并非意在给予总监更多人事权,而是公司高层不希望这些管理者过于“细致化管理”(micro-manage),进而扼杀各个团队及工程师个人的自由度。当一个总监需要管理50人以上时,他自然无暇事无巨细地进行管理,如此一来工程师就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另一方面,人们津津乐道的“Google 20%”(谷歌独创的20%自由创作项目)也从另一个管理层面上保证了鼓励内部创新的机制。谷歌明确规定,对这20%的项目,上级主管经理无权说“No”,必须无条件给予支持和继续研发的空间。此举使所有工程师在日常研发中真正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度。一些眼下非常热门的谷歌产品,例如谷歌输入法、谷歌音乐等便是在经理们开头并不看好,却又无法阻止的情况下最终诞生的。尽管其间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这些产品的成功证明了经理们的判断不是永远正确,而公司的这个管理政策更是行之有效的。

作为MBA生,我们最关心的自然是谷歌的人事聘用制度。谷歌将员工视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甚至将传统的“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更名为“人事业务部(People Operations)”,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研发最行之有效的招聘及考察程序。据这位总监介绍,每个应聘者可能最多要经过多达20次考察,其中包括笔试,面试,现场编程及论文写作等等。而这一系列的考察,除了考量应聘者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之外,更关注他个人的“气场”是否与谷歌内部的整体文化相契合。这就是所谓的“Googliness(谷歌精神)”。事实证明,优秀的应聘者很多,但真正能走完这全部过程,并证明自己与谷歌合拍的往往都能在未来的岗位上有所表现,这也正是近年来谷歌全球业务突飞猛进的真正动因。

同时,谷歌在人事制度上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公司高层所鼓励的“Bottom-up(草根犯上)”精神中。公司尽可能让员工参与、做主公司的决定。在每周五举行的TGIF(感谢上帝周五到了)大会”上,每个员工都可以直接质疑公司总裁及董事,问题涉及公司的策略、产品等诸多方面。当年谷歌最终做出进入中国的决定,也正是在这个大会上提出并通过的。公司尽可能保持所有管理层面上的透明度,近日饱受热议的谷歌事件中,其官方声明中提及的“保持过程的透明也是原则之一,而不是仅仅给一个结果”正是源于公司的这一行事准则。

回复评论 (1)

任何一家靠竞争实力能够蒸蒸日上的公司都少不了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点赞  2013-6-25 17:14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