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20多年的发展,名声如日中天,但是却始终没有在全球IT业产业链中真正找到突破口,能够强有力地切入其中。上海的半导体和深圳的通讯设备,已经比中关村固守国内市场的产业生态大大高出了一个层次。 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是新竹IT产业的两大支柱行业,2001年产值分别为3757.19亿台币(折合人民币916.4亿)、1610.71亿台币(折合人民币392.9亿),分别占据新竹57%、24%的产值。新竹已成为全球晶圆代工的重要基地,以及个人电脑多项零部件及周边设备的主要生产地,取得了晶圆代工全球第一,集成电路设计世界第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球第四,笔记本电脑产量全球第一的重要地位。 根据上海市科委组织的《硅谷、新竹与上海三地发展相关性研究》.200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为59.5亿元人民币,在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只占据了5%的产值份额,与台湾1404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规模相比,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仅为台湾的4%。上海是我国最早建立的IC产业基地,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上海IC的产销量始终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80年代中期,上海IC产业由于没有抓住发展机遇,一度失去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90年代末以来,在中央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IC产业抓住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外资(特别是台资)集成电路产业向上海进行技术转移,随着中芯国际、宏力、泰隆、英特尔和IBM等制造、封装、测试项目以及威盛、智原、扬智、旭上、芯成等IC设计企业相继在上海落户,一条囊括设计、光罩、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设备、材料等支持服务在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初步形成,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到2003年,上海共有集成电路企业158家,从业人员3.7万人,总投资已达80亿美元。 表1 上海市主要的集成电路企业 行 业 | 企 业 | IC设计 | 威盛、智原、扬智、凌阳、旭上、芯成、新茂、泰鼎、华虹、SST、ISSI、Trident、PIXELWORKS、ICSI | 光掩膜 | Photronics | IC制造 | 中芯、宏力、华虹NEC、贝岭、先进、新进、台积电 | IC封装、测试 | 英特尔、宏盛、金朋、松下、新康、阿法泰克、长丰、华旭、安靠、宏一、泰隆、豪威 | IC配套业 | 杜邦、液化空气、普莱克斯仪电、晶华电子材料、三井、精技机电、东电、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 、Novellus Systems、Photronics、 Synopsys、艾迪、蔚华 | 资料来源:通过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整理得出。 《硅谷、新竹与上海三地发展相关性研究》披露:作为上海IC产业发展的重镇——张江高科技园区,以晶圆制造和芯片设计为重点,推动光掩膜、封装、测试以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带动园区及周边区域内的能源、气体、运输、设备生产和维护等相关支持服务产业集聚,形成园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如表1所示)。目前,在园区微电子产业基地里,总投资力度超过60亿美元,引进和投资组建了96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晶圆制造企业3家,芯片设计44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16家,研发教育机构10家,配套服务企业23家,初步形成了以晶圆制造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表2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链 行 业 | 企 业 | IC设计 | SST、ISSI、Trident、PIXELWORKS、ICSI、华虹、复旦、奇码、贝岭、华龙、宏盛、华迈、中星、盛华、展迅、冠捷、华腾、慧成、英联、迈世 | IC设计支持 | Synopsys | 光掩膜 | Photronics | IC制造 | 中芯、宏力、贝岭二厂(均为8寸) | 封装、测试 | 泰隆、威宇、阿法泰克、桐辰、日月光、华岭、勤益、宏盛 | IC配套业 | 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 、Novellus Systems、TIC、SAES、Praxa Air、TOWA、艾迪、蔚华 | 资料来源:通过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整理得出。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起步。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的分布来看,上海IC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业的产值比例为6:35:48(而与此相比较,台湾的比例为22.7:58:19.3),附加值较高的设计、制造业比重偏低。但是,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开始,而且势不可挡。中芯国际董事长兼CEO张汝京仅仅用了四年时间,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内地最大半导体Foundry(代工)企业(以产能而论今年将排名全球第三),带到了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并成为今年以来全球第三大IPO。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也是中芯国际董事之一的王阳元教授更认为,“张汝京最大的贡献,是让中国芯片产业与国际标准正式接轨”。《财经》杂志认为,张汝京抓住了几乎所有天时、地利,并将它们利用得淋漓尽致,包括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产生的成本优势及亏损支撑力、在行业最不景气时的进取型投资、台湾当局对业者西进限制所产生的时间差、外资在华投资策略的失误等等,这些在中芯此前的三次融资及成长过程中,历历可见。 如今,中芯国际力争做全球顶级半导体代工企业的事业已进入中盘阶段。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几年里,全球半导体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衰退。从2001年开始,全球半导体业的平均资本支出每年萎缩了30%,而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支出年增长率却高达50%。目前中国内地有中芯国际、上海先进、华虹NEC、宏力及和舰五个主要的代工厂,光是8英寸厂就达7个,有一些还在规划中。 半导体领域的中国力量已经初现轮廓,而且已经指日可待。在全国各地争夺半导体中心的热潮中,上海旗开得胜,基本奠定了胜局。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近两年来,上海IC设计业发展十分迅猛。截至2002年底,上海IC设计企业和单位的数量已经由2000年底的24家突破至100多家,年销售额占全国的20%;这些企业聚集了2000多位IC设计专业人员,占全国总量的40%。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上海已经形成了以中芯、宏力、华虹NEC、贝岭、先进、新进为骨干企业的芯片生产格局,其中中芯、宏力、先进以及新进从事目前国际流行的晶圆代工服务,而华虹NEC、贝岭目前正在采取积极步骤向晶圆代工转型。 目前,上海拥有4英寸芯片生产线1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2条,在建的4英寸和6英寸混合线1条,已建和在建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7条,大多数在建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按照预定计划将在2003年投产,预计到2003年年底,上海8英寸晶圆厂的产能将达到12万大圆片/月,全年产能将高达60万大圆片,产值约70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翻一番。2004年产能将进一步释放,预计产值将达到25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10%和1%。 表3 上海集成电路制造骨干企业 企 业 | 主要技术参数 | 产品 | 生产能力 (片/月) | 中芯(一厂、二厂、三厂) | 8英寸,0.18微米 | 逻辑电路、混合信号电路、DRAM、SRAM、EEPROM、光罩式存储器、高压电路以及系统级芯片。 | 37000 (2002年年底) | 宏力 | 8英寸,0.18微米 | 微处理器、快闪存储器、DRAM、SRAM、单片微控制器及各种逻辑电路。 | 30000 (2003年年底) | 华虹NEC | 8英寸,0.35、0.24微米 | 逻辑电路产品、混合信号电路产品以及128M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 20000 | 贝岭 | 4英寸,2.0-6.0微米Bipolar、1.2微米CMOS以及1.2- 3.0微米BiCMOS | 通信、消费类以及智能卡IC产品 | 6000 | 总体技术水平:8英寸,0.25-0.35微米。产品工艺类型:0.25微米逻辑CMOS电路,0.25-0.35微米混合信号CMOS电路,0.35-0.7微米BiCMOS兼容电路,0.35-0.5微米EEPROM CMOS电路。 | 通信、接入网、智能卡芯片、数字家电、电子电度表以及微控制电路等用途的集成电路 | 5000 (2003年年底) | 先进 | 5英寸,1.5微米,Bipolar6英寸,0.6微米,CMOS | 模拟IC、EEPROM、电源IC | 55000 | 8英寸,0.35微米 | 5000 (2003年6月) | 新进 | 6英寸,2微米,Bipolar,双极CMOS,双极DMOS | 模拟功率IC | 20000 | 4英寸和6英寸混合线 | 分立器件,MEMS(微电机系统) | 40000* (2003年投入运营) | 注:新进的4英寸和6英寸混合线的设计产能是40000片/月 资料来源:通过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整理得出。 表4 在上海的主要硅谷IT企业 行 业 | 企 业 | IC设计 | SST、ISSI、Trident | IC设计支持 | Synopsys | 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制造 | Applied Materials Inc.、Lam Research Corp.、Novellus Systems Inc | IC封装测试 | Intel | 软件及应用服务 | Oracle、Siebel | 互联网解决方案 | Cisco、Sun Microsystems、3Com | 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 | HP(Hewlett-Packard) | 集成电路制造业已列为上海IT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且今后也将是上海的战略性产业。在IT制造业当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属于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从IC上下游成本/价值分布图可以看出,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IC设计业是附加价值最高的产业环节,IC制造业居中,封装测试业排在最后。因此,上海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从产业附加价值的角度来考虑,应该以IC设计、制造为发展之重点。目前,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产值在上海IT产业产值中只占到2%,因此,无论对于增加IT产业的“量”还是“质”,集成电路制造业都应该是上海首选的IT制造业。 在著名投资银行高盛的投资报告中,中芯国际已经被列为台积电和联电的头号竞争对手。业界头号巨人台积电老板张忠谋的心情更是格外复杂。一年前他就说:“中国(可能)是下一波(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的元凶。” 根据上海市的规划。在全球生产体系中,上海IT产业要走的总体技术路线是“制造+研发创新+服务”,制造业是基石,而研发创新和服务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定位:全球IT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中心之一;全球重要的IC设计中心;亚洲主要的软件生产和出口基地。 国内定位: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最佳的IT产业研发创新基地;最佳的支持服務中心和信息中心。 《福布斯》杂志在“芯片泡沫”一文中,更是使用“血洗”的字眼来形容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崛起。不管如何夸张,中国半导体力量的崛起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很遗憾的是,中关村在这样的历史性机遇面前完全失之交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