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办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意味着,今后垃圾分类的大范围推广已经势在必行。如何让分类贯穿回收全过程,如何让垃圾分类的理念与知识深入人心,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进入千家万户,变成自觉行动。部分社区已开始探索采取智能化手段,帮助居民进一步处理好生活垃圾,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一个城市走在在智慧垃圾分类的前面。
打造城市智慧分类的“首都模式”
今年7月,“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智慧垃圾分类模式正式落地朝阳区首个试点区域——劲松中社区,12万户居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刷卡积分制度。此前因“绿馨小屋”而家喻户晓的劲松中社区,再一次凭借垃圾分类模式创新重回人们的视线。劲松中社区对试点区域内378个垃圾收集点进行了设施信息化改造,为全部垃圾桶嵌上带有防水功能的NFC电子标签,让垃圾桶有了专属的身份卡。此外,居民还可通过刷卡兑换大米、卷纸、香皂等生活用品,“有借有还”的方式极大增强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此外,居民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一键预约,由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回收并计量。(来源环卫科技网)
厦门垃圾分类工作获得住建部点赞
来自厦门市财政局消息,今年来,该局不断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在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资金保障体系,助推全市垃圾分类工程。2017年总投入资金规模达5.32亿元,主要用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专用转运车辆采购、垃圾分类办机构运行、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目前各项资金基本投放到位。,
投入2.6亿元用于推进东、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期建设,年内建成1座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2座大件垃圾处理厂;统筹安排资金1.33亿元,用于餐厨和厨余垃圾末端处置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2亿元,购置垃圾分类专用运输车454辆。(来自中国环保在线)
从长远看,将垃圾处理纳入城市规划,是破解垃圾围城的良方。只有把中间环节进一步壮大,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处理结构才能朝着“闭合式”的方向良性发展,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才会顺着“观望—支持—自觉行动”的方向转变。
厦门城联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垃圾分类解决方案,采用“物联网+互联网”、“行政
+市场”结合的理念和体系。能够协助政府职能与监管单位落实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通过建设实战型、长效型运行管理机制,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全新高校的模式。方案是新型的综合城市公共服务外包解决方案,宣传+监管+减量+资源导入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