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 东南大学 孟桥
共287课时 1天22小时2分21秒秒
简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信号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掌握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信号处理、网络理论、通信理论、控制理论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电路与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信号与系统”和“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分别参编和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和第五版教材,主编《信号与系统matlab实践》等教材。主持或参加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及部省级教学成果奖。
在科研方面,负责或参加并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及部省级奖励。其中《x测量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超高速信号处理系统及IC设计、人工神经网络IC实现技术研究、超高速ADC设计,深空探测及射电天文接收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在科研方面,负责或参加并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及部省级奖励。其中《x测量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超高速信号处理系统及IC设计、人工神经网络IC实现技术研究、超高速ADC设计,深空探测及射电天文接收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章节
- 课时1:信号与系统简介 (3分4秒)
- 课时2: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5分47秒)
- 课时3:信息传输系统 (7分49秒)
- 课时4:信息传输的任务 (11分57秒)
- 课时5:信号的概念 (12分29秒)
- 课时6:信号的分类(1) (13分50秒)
- 课时7:信号的分类(2) (10分9秒)
- 课时8:信号的简单处理(1) (8分28秒)
- 课时9:信号的简单处理(2) (12分18秒)
- 课时10:系统的概念 (12分28秒)
- 课时11:系统的描述 (12分13秒)
- 课时12:系统的分类(1) (15分37秒)
- 课时13:系统的分类(2) (6分58秒)
- 课时14:增量线性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16分26秒)
- 课时15:线性非时变系统分析的内容 (12分8秒)
- 课时16:线性非时变系统分析方法简介 (11分11秒)
- 课时17:ex1.4(1) (15分36秒)
- 课时18:ex1.4(2) (16分56秒)
- 课时19: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模型 (8分0秒)
- 课时20: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1分13秒)
- 课时21:微分方程的近代时域解法简介 (15分16秒)
- 课时22:微分方程的算子表示法 (10分37秒)
- 课时23:微分算子的运算法则 (6分6秒)
- 课时24:Oliver Heaviside (12分10秒)
- 课时25:线性时不变系统零输入响应的形式解 (9分37秒)
- 课时26:初始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4分36秒)
- 课时27:零输入响应例题讲解 (21分16秒)
- 课时28:零输入响应的等效源解法简介 (2分31秒)
- 课时29:线性系统零状态响应求解的基本思路 (5分13秒)
- 课时30:对子信号的要求 (3分38秒)
- 课时31:阶跃信号 (5分22秒)
- 课时32:冲激信号 (14分58秒)
- 课时33:信号分解为阶跃信号的和 (11分21秒)
- 课时34: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的和 (11分55秒)
- 课时35:杜阿梅尔积分 (6分42秒)
- 课时36:卷积积分 (5分59秒)
- 课时37:卷积定义及计算 (14分48秒)
- 课时38:卷积的性质 (16分30秒)
- 课时39:几个特殊信号的卷积 (7分0秒)
- 课时40:系统冲激响应求解方法简介 (10分52秒)
- 课时41:一阶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求解 (14分1秒)
- 课时42:二阶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求解 (7分31秒)
- 课时43:任意阶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求解 (13分25秒)
- 课时44:全响应的时域法求解过程与例题 (10分40秒)
- 课时45:自然_受迫响应与零输入_零状态响应之间的关系 (14分5秒)
- 课时46:一些典型信号经过系统的响应,以及时域求解法总结 (6分11秒)
- 课时47:重点难点分析 冲激响应的求解 (7分55秒)
- 课时48:重点难点分析 卷积积分的求解 (16分53秒)
- 课时49:引言 (9分39秒)
- 课时50:矢量的正交分解 (18分50秒)
- 课时51:信号的正交分解 (19分49秒)
- 课时52:信号与矢量分解的类比 (5分30秒)
- 课时53:第一种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14分3秒)
- 课时54:第二种型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7分21秒)
- 课时55:Direchlet条件 (3分56秒)
- 课时56: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区间 (4分54秒)
- 课时57:直流分量,基波与谐波 (2分42秒)
- 课时58:周期性方波的傅里叶级数展开 (4分40秒)
- 课时59:Bibbs现象 (17分7秒)
- 课时60:复正弦型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19分38秒)
- 课时61:奇偶信号与奇谐偶谐信号 (13分22秒)
- 课时62:信号的功率与帕斯瓦尔定理 (14分34秒)
- 课时63:单边频谱 (15分59秒)
- 课时64:双边频谱 (2分25秒)
- 课时65:周期性信号频谱的特点 (6分32秒)
- 课时66:时域参数变化对频谱的影响(1) (19分4秒)
- 课时67:时域参数变化对频谱的影响(2) (15分59秒)
- 课时68:傅里叶变换 (9分5秒)
- 课时69:傅里叶反变换 (9分19秒)
- 课时70:正反傅里叶变换公式 (9分44秒)
- 课时71: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5分7秒)
- 课时72:傅里叶变化的各种型式 (4分15秒)
- 课时73:常见信号的傅里叶变换(1) (12分19秒)
- 课时74:常见信号的傅里叶变换(2) (13分40秒)
- 课时75: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7分14秒)
- 课时76:线性特性,延时特性,移频特性 (16分58秒)
- 课时77:尺度变换特性与奇偶虚实特性 (12分48秒)
- 课时78:对称特性与微分特性 (11分23秒)
- 课时79:积分特性 (8分55秒)
- 课时80:频域微积分特性 (11分20秒)
- 课时81:卷积定理 (3分0秒)
- 课时82:微积分特性应用 (12分18秒)
- 课时8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的应用例子 (7分7秒)
- 课时84:一个慎用傅里叶变化性质的例子 (12分30秒)
- 课时85:功率谱 (7分21秒)
- 课时86:能量谱 (15分58秒)
- 课时87:脉宽与频带 (7分24秒)
- 课时88:傅里叶简介 (5分45秒)
- 课时89:时域分析法概述 (8分27秒)
- 课时90:电路系统对周期性信号响应的分析 (14分4秒)
- 课时91:一般线性系统对周期性信号响应的分析(1) (10分5秒)
- 课时92:一般线性系统对周期性信号响应的分析(2) (9分22秒)
- 课时93: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4分48秒)
- 课时94:系统的频率曲线分析法 (10分41秒)
- 课时95:非周期信号响应的频域分析法——从信号叠加的角度 (5分16秒)
- 课时96: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响应分析法比较 (3分14秒)
- 课时97:频域分析法的第二个看法——直接从微分方程 (2分3秒)
- 课时98:频域分析法的第三种看法——从卷积积分的角度 (2分44秒)
- 课时99:系统冲激响应的新的求解法——傅里叶变换法 (1分19秒)
- 课时100:频域法与时域法的比较 (2分58秒)
- 课时101:滤波器及其分类 (12分31秒)
- 课时102:ILPF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9分55秒)
- 课时103:对ILPF阶跃响应的分析与发现——四大启示 (10分8秒)
- 课时104:因果系统的定义判断方法 (3分46秒)
- 课时105:仅从幅频特性判断因果性——佩利维纳准则 (9分28秒)
- 课时106:物理可实现的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7分16秒)
- 课时107:几种常见类型的低通滤波器 (13分57秒)
- 课时108:调制解调的概念和意义 (18分54秒)
- 课时109:AM波及其频谱 (11分27秒)
- 课时110:AM波的调制系数与功率 (15分4秒)
- 课时111:AM波的包络解调原理 (3分56秒)
- 课时112:调幅系数对调幅波的影响 (2分44秒)
- 课时113:调幅波的同步解调原理 (3分51秒)
- 课时114:抑制载波AM调制与解调 (9分29秒)
- 课时115:单边带(及残留边带)调制与解调原理 (9分40秒)
- 课时116: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原理 (20分15秒)
- 课时117:信道的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14分21秒)
- 课时118:失真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失真的条件 (17分43秒)
- 课时119:线性系统不失真传输信号的条件(2) (6分33秒)
- 课时120:线性系统不失真传输AM波的条件 (4分25秒)
- 课时121:概述 (4分24秒)
- 课时122:从傅里叶变换到拉普拉斯变换 (14分5秒)
- 课时123: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引出 (4分27秒)
- 课时124:拉普拉斯变换对 (6分24秒)
- 课时125:单边与双边拉普拉斯变换 (4分29秒)
- 课时126:拉普拉斯变换的物理意义 (6分24秒)
- 课时127:收敛区间的定义 (5分57秒)
- 课时128: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区 (14分35秒)
- 课时129: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区 (11分0秒)
- 课时130:傅里叶变化存在条件与拉普拉斯变化收敛区的关系 (4分14秒)
- 课时131:指数类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16分1秒)
- 课时132:幂类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6分38秒)
- 课时133:冲激类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1分41秒)
- 课时134: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分解法思路 (12分7秒)
- 课时135:部分分式分解法——情况1 (12分5秒)
- 课时136:部分分式分解法——情况2 (4分10秒)
- 课时137:部分分式分解法——情况3 (8分32秒)
- 课时138:反变换的留数计算法 (13分15秒)
- 课时139:留数法计算拉普拉斯反变换的例子 (8分57秒)
- 课时140:复变函数中相关知识点的补充 (1分45秒)
- 课时141:留数的计算 (2分56秒)
- 课时142:留数法计算拉普拉斯反变换的注意事项 (2分49秒)
- 课时143:不满足约当辅助订立时反变换的留数计算法 (9分15秒)
- 课时144:部分分式分解法与留数法求解LT反变换比较 (4分14秒)
- 课时145:极零图 (9分52秒)
- 课时146:线性特性&尺度变换特性 (6分25秒)
- 课时147:延时特性以及单边周期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10分33秒)
- 课时148:复频移特性 (4分44秒)
- 课时149:时域微分特性 (7分6秒)
- 课时150:时域积分特性 (4分48秒)
- 课时151:复频域微积分特性 (7分5秒)
- 课时152:参量微积分特性 (2分4秒)
- 课时153:初值定理&终值定理 (8分12秒)
- 课时154:卷积定理&对偶特性 (4分9秒)
- 课时155:从微分方程求解系统全响应 (5分57秒)
- 课时156:从电路求解系统全响应 (7分24秒)
- 课时157:零状态响应的的LT分析 (4分35秒)
- 课时158:H(s)的计算 (13分10秒)
- 课时159:零输入响应的LT分析法 (11分35秒)
- 课时160:各响应分量之间的关系 (5分1秒)
- 课时161:RLC响应分析简介 (1分20秒)
- 课时162:双边LT的定义与计算 (9分0秒)
- 课时163:左边信号的LT计算 (9分48秒)
- 课时164:双边信号的LT计算 (11分10秒)
- 课时165:部分分式分解法 (10分56秒)
- 课时166:留数法 (13分8秒)
- 课时167:单边与双边LT计算比较 (2分27秒)
- 课时168:线性系统对双边信号响应的LT分析法 (10分35秒)
- 课时169:模拟框图与其基本单元 (16分58秒)
- 课时170:简单微分方程对应的框图 (3分42秒)
- 课时171:一般形式的微分方程对应的框图 (13分57秒)
- 课时172:系统框图的串并联实现途径 (12分36秒)
- 课时173:系统模拟框图与模拟计算机 (16分43秒)
- 课时174:流图简介 (18分2秒)
- 课时175:系统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6分40秒)
- 课时176:系统频率特性 (10分21秒)
- 课时177:复轨迹 (5分41秒)
- 课时178:极零图 (4分34秒)
- 课时179:极零图的特点 (3分38秒)
- 课时180:极零图与系统零输入响应关系 (4分0秒)
- 课时181:极零图与系统频响 (21分13秒)
- 课时182:全通系统与最小相位系统 (8分57秒)
- 课时183:常规频率特性曲线表述上的困难 (5分16秒)
- 课时184:系统的波特图 (22分39秒)
- 课时185:系统波特图画法的简述 (3分23秒)
- 课时186:单零(极)点系统的波特图 (15分37秒)
- 课时187:系统波特图的合成 (7分2秒)
- 课时188:系统稳定性的定义 (6分33秒)
- 课时189: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10分0秒)
- 课时190:极点与稳定性 (13分18秒)
- 课时191:RH判据(1) (16分58秒)
- 课时192:RH判据(2) (4分34秒)
- 课时193:RH判据(3) (10分7秒)
- 课时194:RH判据(4) (13分8秒)
- 课时195:反馈系统及其稳定性 (12分21秒)
- 课时196:反馈系统与控制论简介 (10分9秒)
- 课时197:如何从连续过渡到离散 (2分30秒)
- 课时198: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4分38秒)
- 课时199: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关系 (7分1秒)
- 课时200:离散信号的表示 (6分30秒)
- 课时201:典型离散时间信号 (10分47秒)
- 课时202:离散时间信号的简单处理 (3分8秒)
- 课时203:线性移不变离散时间系统 (2分56秒)
- 课时204:理想抽样 (11分45秒)
- 课时205:奈奎斯特抽样定理 (15分44秒)
- 课时206:实际工程中的抽样与恢复 (10分54秒)
- 课时207:差分方程 (17分6秒)
- 课时208:离散时间系统框图 (9分49秒)
- 课时209:概述 (9分9秒)
- 课时210:差分算子 (5分56秒)
- 课时211:零输入响应求解 (20分47秒)
- 课时212:特征根与稳定性 (13分6秒)
- 课时213:零状态响应的卷积和求解法 (13分29秒)
- 课时214:卷积和的计算 (19分5秒)
- 课时215:卷积和的特性 (3分22秒)
- 课时216:h(k)的求解(1) (14分20秒)
- 课时217:h(k)的求解(2) (15分52秒)
- 课时218:h(k)的求解——例子(3) (13分48秒)
- 课时219:全响应的求解(1) (22分8秒)
- 课时220:全响应的求解(2) (5分52秒)
- 课时221:连续与离散时域法比较 (17分5秒)
- 课时222:变换域分析法概述 (9分3秒)
- 课时223:Z变换的导出 (13分11秒)
- 课时224:F(z)的讨论 (4分46秒)
- 课时225:单边与双边ZT (1分52秒)
- 课时226:Z变换的收敛区 (1分58秒)
- 课时227:有限长信号的ZT的收敛区 (3分16秒)
- 课时228:右边信号的ZT的收敛区 (7分19秒)
- 课时229:左边信号的ZT的收敛区 (4分14秒)
- 课时230:双边信号的ZT的收敛区 (10分6秒)
- 课时231:常见信号的ZT (3分55秒)
- 课时232:左边信号的ZT的计算 (5分4秒)
- 课时233:双边信号的ZT的计算 (7分6秒)
- 课时234:线性&增序性质 (10分13秒)
- 课时235:减序特性 (2分37秒)
- 课时236:双边ZT的移序特性 (47秒)
- 课时237:Z域尺度变换&微分特性 (4分18秒)
- 课时238:卷积&初终值特性 (5分48秒)
- 课时239:长除法 (9分30秒)
- 课时240:部分分式展开法 (13分40秒)
- 课时241:双边ZT反变换计算 (7分57秒)
- 课时242:留数法(1) (17分12秒)
- 课时243:留数法(2) (12分8秒)
- 课时244:抽样信号LT与序列ZT关系 (11分12秒)
- 课时245:连续信号LT与其对应抽样信号ZT的关系 (14分6秒)
- 课时246:Z变换分析法求解思路 (2分1秒)
- 课时247:零输入响应的ZT求解 (7分24秒)
- 课时248:零状态响应的ZT求解 (12分29秒)
- 课时249:零输入与零状态响应的合成 (5分53秒)
- 课时250:全响应的一次性ZT求解法 (15分17秒)
- 课时251:离散系统稳定判定(1) (14分12秒)
- 课时252:离散系统稳定性判定(2) (9分11秒)
- 课时253:H(z)的实现 (8分11秒)
- 课时254: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16分38秒)
- 课时255:概述 (4分26秒)
- 课时256:DTFT (18分27秒)
- 课时257:离散信号的频谱 (10分43秒)
- 课时258:直流与正弦信号的DTFT (14分59秒)
- 课时259:DFS (9分53秒)
- 课时260:DTFT性质 (7分31秒)
- 课时261:频域分析法 (11分22秒)
- 课时262:离散系统的频响 (9分42秒)
- 课时263:连续与离散比较(1) (15分38秒)
- 课时264:连续与离散比较(2) (10分2秒)
- 课时265:现有方法的不足 (7分47秒)
- 课时266:系统的状态方程表述法的优点 (4分11秒)
- 课时267:状态方程 (18分29秒)
- 课时268:输出方程 (5分23秒)
- 课时269:线性系统状态方程描述法 (2分3秒)
- 课时270:相变量形式的状态方程 (20分45秒)
- 课时271:对角线形式的状态方程 (9分50秒)
- 课时272:状态方程的多样性 (7分36秒)
- 课时273: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方程 (1分59秒)
- 课时274:电系统中状态变量的选取 (11分59秒)
- 课时275:状态方程的建立 (8分59秒)
- 课时276:输出方程的建立 (53秒)
- 课时277:另外一个例题 (15分5秒)
- 课时278:状态方程的LT分析 (9分29秒)
- 课时279:输出方程的求解 (2分6秒)
- 课时280:转移函数矩阵&系统自然频率 (6分49秒)
- 课时281:A矩阵特征根与系统稳定性 (9分0秒)
- 课时282:状态过度矩阵 (2分16秒)
- 课时283:可控制性 (10分48秒)
- 课时284:可观测性 (6分21秒)
- 课时285:欧拉法 (19分5秒)
- 课时286:龙格库塔法 (3分49秒)
- 课时287:非线性系统的数值分析 (14分17秒)
猜你喜欢
热门下载
热门帖子